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最新学业水平测试地理模拟试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2-06-18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四川省地形与交通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四川省交通线路较稠密的地区是
A.川北山地       B.川西高原       C.川南高原        D.川东盆地
2.川西高原地区的交通线主要沿
A.山脊缓坡分布     B.山谷低地延伸     C.河流流向伸展      D.城镇居民点分布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3——5题。

 
 
 
 
 
 
 
 
 
 
 
 
 
3.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
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
A.网状分布     B.“之”字型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5.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下图所示区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公路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7.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8.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D.洪涝
9.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型,原因是 (     )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10.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下图思考,这样选择路线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A. 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读“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11——13题。

 
 
 
 
 
 
 
 
 
 
 
 
 
 
 
 
 
11.地质时期大冰期共有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12.恐龙繁盛时期(侏罗纪)的气候特点是
A.温暖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
1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是
A.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B.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C.气温降低,降水增多         D.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14. 读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860年~1900年气温变化最小      B 1860年~1920年全球平均气温较低
C 1920年~1940年气温持续上升      D 1980年以来,寒冷与炎热交替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6.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年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17.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在顺利凯旋的同时,带回了此次考察的最大收获之一,在南极冰盖最高点成功钻取的长达135米的冰芯。冰芯尤如史书,记载着不同时期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通过对冰芯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揭示古气候发生变化的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预测未来气候的演变趋势。读材料回答18---19题。
18.在世界范围内,冰芯研究受到科技界的青睐是因为(     )
A.提取冰芯容易                 B.极地冰川更新循环周期长
C.南极环境污染小               D.南极气候变化不大
19.美国科学家最近公布的几项研究表明:南极洲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如果这种现象加剧,将会造成(     )
A.海平面显著下降                       B.大气和海水温度的升高
C.南极大陆补给周围海域的水体增加       D.南极大陆周围海域的盐度明显上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和利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强。据此回答20—21题。
20.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B.森林资源        C.太阳能资源        D.矿产资源
21.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     )
A.木柴时代        B.煤炭时代        C.石油时代         D.核能时代
22.下列有关自然资源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是绝对的  
B.若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其再生周期会延长 
C.森林破坏后,生态环境不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D.在任何利用方式下,可再生资源都可以再生
23.世界能源消费真正进入“煤炭时代”是在(     )
A.内燃机发明使用之后                         B.18世纪60年代煤炭消费量超过木柴后  
C.19世纪中期以煤炭为原料的钢铁工业建立后     D.20世纪初,人类利用煤炭的规模空前扩大后
24.下列关于煤炭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煤炭时代”
B.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C.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在人类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 
D.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25.下列有关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大
B、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C、后工业化阶段,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增大
D、工业化后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深度有所降低
26.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27.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河道
28.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29.我国东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西高东低,水流湍急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强弱不同
C.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D.台风的影响所致
30.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       B.地震        C.台风       D.寒潮
 
二.判断题
31.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
3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  )
33.雪线就是年降雪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
34.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持续可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数量有限,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
35. 目前世界上利用最广泛的能源资源是太阳能。(  )
36.据科学观测,全球冰川面积在逐渐减少,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
37.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地带修建,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带热量和水源条件好。
38.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在减弱。
39.长江流域地区的开发核心是矿产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洪涝灾害。
40.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监测预报是一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三.综合题
41.阅读下表中的修路数据资料(20世纪80年代),回答
地形类型 土石方(104m3 桥梁(延长m) 隧道(延长m) 造价(万元)
A 3~5 24 60~70
B 11~12 45 106 170~20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A、B两种地形,        为平原地形,         为山地地形。
(2)在       处修路受地形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走向主要考虑           分布;在       处修路限制性因素较多,交通线路建设要尽量与等高线       ,多呈      字形。
(3)A地形在我国      (北方/南方)地区分布较广,B地形聚落位于             ,特点主要是                                            。
(4)        (填字母)地形修路的技术要求高;      (填字母)地形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
 
4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能源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图反映了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请完成

 
 
(1)大约在____________世纪____________年代以后,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了生物能源。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测算,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如果能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降低能耗?
 
4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图11)
 
 
 

 
 
 
 
 
 
 
 
 
 
 
 
 
 
 
(1) 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
(2) 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                             ;
②地形:                             ;
    ③水系:                             。
(3)简述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4)沟通我国南北方的内河运输干线A是          。这条水运干线随着我国        工程东线的实施,将发挥新的作用。
 
 
 
 
 
参考答案
1----30  DBDDC     CDCAA     BAABB     CCBCD    CBBCB     DBCBA
31---40  BAABB     ABABA
41(1)A    B   (2)A    农田、城镇和水利设施    B    平行    之    (3)北方    河谷地区和较开阔低地   狭长地带型     B    B
42(1)19世纪80年代      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2)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耗能少的产业;发展科技,采用先进技术
43(1)干旱  洪涝     (2)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淮河中下游地势低洼,水流速度慢;上游支流多,入海口小,大水时排水不畅     (3)上游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中游修建水库,禁止围湖造田,增加储水能力;下游开挖入海口,加固大堤,加快排水速度。  (4)京杭大运河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模拟试题 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 学业水平测试
  • 上一篇:最新学业水平测试地理模拟试题--水
  • 下一篇:最新学业水平测试地理模拟试题--人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