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栏目:地理试题解析 2022-06-21 

地处鄂西北山区的某村落依河而建,周边森林茂密、磷矿丰富。该村通过多种发展方式,由一个偏远落后的山村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幸福村,实现乡村振兴。下图示意该村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

A.人才众多

B.资源丰富

C.技术先进

D.市场庞大

2.20世纪90年代初,该村实施横向兼并的主要目的是( )

A.延缓资源枯竭

B.实现综合开发

C.降低运输成本

D.提高经济效益

3.该村发展历程对乡村振兴的突出启示是( )

A.积极发展矿产开采

B.禁止开发森林资源

C.做好区域产业规划

D.开展乡村合理布局

【答案】1.B2.D3.C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该村的发展经历了开办碘矿厂—购买碘矿开采权—开发水电站—依托水电站和山林资源—优质水源发展白酒,都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发展的,B正确。该地为山村,人口数量不多,素质不高,人才较少,市场较小,A、D错误。该村为偏远落后的山村,人才较少,技术较落后,C错误。故选B。

2. 图示没有信息反映出该村资源枯竭,A错误。实施横向兼并只是扩大了该村矿产的数量,没有信息表明采取了措施实现了综合开发,B错误。工厂布局在该村,购买周边的碘矿需运输到该村进行冶炼加工在运输到市场,运输成本增加,C错误。实施横向兼并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利润,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故选D。

3.该村在1996年后侧重于开发生态旅游和白酒等行业,不是一直都在发展矿产开采,且发展矿产开采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A错误。该地依托山林发展了生态旅游,开发了森林资源,B错误。该地依托当地的碘矿、水稻、森林等资源进行产业的规划,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正确。材料没有信息表明开展乡村合理布局,D错误。故选C。

【点睛】发展乡村经济的措施:

1.做强做精乡土特色优势产业。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合理保护和开发地方农产品品种。

2.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发展转型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3.要充分利用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和资源禀赋优势,建立旅游、文化和生态的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农牧共同发展。

4.通过乡村旅游使农产品商品化、特色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使农特产成为旅游产品。

5.发展智慧农业和创意农业。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意、文化以及知识复合体的新型产业,在区域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北京市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源地和集聚地之一,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废弃老仓库,老厂房形成了以文化艺术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下左图),下右图示意某企业闲置老厂房改建成的画廊,完全保留原有朝北窗户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对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历史文化

B.市场需求

C.人才科技

D.便捷交通

5.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促进北京市朝阳区( )

A.产业升级优化

B.生态环境改善

C.居民素养提升

D.基础设施完善

6.画廊保留原有窗户格局主要目的是( )

A.扩展观赏者的视野

B.更有利于通风透气

C.保持室内光线均匀

D.缩小室内冬夏温差

【答案】4.D5.A6.C

【解析】

4.结合材料“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废弃老仓库,老厂房形成了以文化艺术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北京市的发展,朝阳区产业被迫转移,废弃老仓库、老厂房空间较大,可根据自身需求塑造创意产业;且这些废弃的老仓库、老厂房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容易启发心得创意思想,不符合题意,AB错误。由“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意、文化以及知识复合体的新型产业”可知,人才科技对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影响较大,不符合题意,C错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交通的要求不高,所以交通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影响最小,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5.结合材料“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意、文化以及知识复合体的新型产业,在区域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北京市朝阳区的废弃老仓库,老厂房形成了以文化艺术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及所学知识可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对废弃老仓库、老厂房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创新,利于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正确。对废弃老仓库、老厂房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工业区转变为文化区,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居民素养的提高,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但这些都是产业优化升级带来的附属产物,BCD错误。故选A。

6.由材料信息“右图示意某企业闲置老厂房改建成的西廊,完全保留原有朝北窗户格局”可知,将工厂改建为画廊,为了使观画者有更好的体验,窗户朝北可以减少光照的影响,保持室内光线均匀,C正确。画廊保留原有窗户格局,没有改造为落地窗等,不能扩展观赏者的视野,A错误。打开窗户均有通风透气的作用,窗户开在北边或者其他方位,其通风透气作用差异不大,B错误。室内温度可以通过供暖或制冷设备控制,若打开窗户,可以缩小室内外的温差,窗户开在哪面墙对室内冬夏温差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生物结皮是由土壤颗粒与地衣、苔藓等生物混合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在人为干扰少、侵蚀弱、水分条件好的地块发育较好,生态效益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一次降水过程中不同坡面产流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在降雨初期,两种坡面初始产流存在差别的原因主要是( )

A.裸土坡面土壤孔隙度大

B.裸士坡面地表摩擦力大

C.生物结皮坡面入渗速率快

D.生物结皮坡面土壤不稳定

8.生物结皮可以( )

增加阳光反射

减轻流水侵蚀

提高土壤温度

增加土壤有机质

A.

B.

C.

D.

9.为促进坡面生物结皮发育,该流域应( )

A.退耕还林还草

B.实施人工增雨

C.人工种植苔藓

D.降低地形坡度

【答案】7.A8.C9.A

【解析】

7.据图可知,两种坡面初始产流生物结皮早于裸土,而随着降雨时间的增长,产流量增长缓慢,产流率也增长较慢,裸土随着降雨时间的增长,产流量快速增长,产流率也快速增大,从而可以推测,裸土坡面土壤孔隙度大,开始下渗快,生物结皮坡面土壤较稳定;与裸土坡面地表摩擦力大关系不大,生物结皮坡面入渗速率较稳定。综上对比四选项可知A较符合。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8.生物结皮苔藓覆盖率高,对光线反射较弱,故错误;生物结皮对地表保护作用强,可以减少地表侵蚀作用,故正确;生物结皮中的苔藓等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变为生物能,可以降低地表温度,故错误;生物结皮中的苔藓等植物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故正确。所以选C。

9.退耕还林还草,减少人类活动干扰,有利于生物结皮发育,故A选项正确;增加人工降雨可能加大水土流失,不利于生物结皮发育,故B选项错误;生物结皮是在适宜的地理环境中,自然发育的植被类型,在不具备条件的区域人工种植苔藓,不能形成生物结皮,故C选项错误;降低地形坡度,就会增加人为干扰,破坏地表形态,不一定利于生物结皮发育,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生物结皮又称生物土壤结皮、土壤微生物结皮等,其是由微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隐花植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40%以上)。生物结皮也是干旱半干旱沙漠最具有特色的生物景观之一,生物结皮的存在对沙漠的固定、土壤表面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土壤抗风蚀水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位游客在川西某山旅游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上方不远处雪山巍峨,近处山坡上碎石遍布,这里便是此行的日的地——高山流石滩。不经意间,发现竟有鲜艳的花儿在碎石间坚毅绽放,经人指点,这就是传说中的蓝莲花......”,下图示意流石滩及蓝莲花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山流石滩最可能出现在( )

A.积雪冰川带

B.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

D.山地灌丛带

11.该山西坡的流石滩上界明显高于东坡,其主要原因是西坡( )

A.光照较强,岩石风化严重

B.气温较高,岩石膨胀破坏

C.降水较少,雪线位置较高

D.岩性较软,岩石易被侵蚀

12.符合蓝莲花生长习性与特征的是( )

A.生长期长

B.喜光喜暖

C.根系发达

D.忌风怕冻

【答案】10.B11.C12.C

【解析】

10.积雪冰川带在雪线以上,A错误;读材料可知,“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说明该地位于高山草甸带以上位置,按照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极有可能为高寒荒漠带,B正确;流石滩碎石遍布,植被覆盖率较低,CD错误。故选B。

11.东西两坡的流石滩,海拔较高,光照均较强,风化严重,A错误;流石滩海拔较高,气温较低,B错误;该山地位于川西横断山区,山地东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降雪较多,雪线低于西坡,流石滩海拔分布也低于西坡,C正确;东西两坡岩性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C。

12.高山流石滩干旱缺水、土地贫瘠、冰霜严寒,生长期较短,A错误;蓝莲花植株低矮,说明乱石滩低温大风,蓝莲花喜寒耐低温,B错误;蓝莲花植株低矮,流石滩低温大风天气较多,蓝莲花根系发达,可耐旱和抵御强风,C正确;蓝莲花根系发达,可抵御强风,耐低温,并不怕冻,D错误。故选C。

【点睛】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独特生态系统。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流石滩是强烈的寒冻风化与物理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扇形岩屑坡。由于碎石下面是雪线上溶化流下的暗流,所以称之为“滩”。

山地高原等大地形区对天气系统的运动有重要影响。左图示意我国某大地形区(黑体部分)某年1月12日等温线随高度变化状况(单位:℃),右图示意同一时间风速随高度变化状况(单位:m/s,正值和负值代表不同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导致该日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太阳辐射

云层厚度

气团性质

地形差异

A.

B.

C.

D.

14.该日后一段时间零等风速线缓慢向上空抬升,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堆积

B.冬季风减弱

C.暖空气抬升

D.太阳光增强

【答案】13.D14.A

【解析】

13.左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某年1月12日等温线随海拔变化情况, 甲地和乙地分居山脉两侧,乙地气温大致为15°C,甲地气温小于5°C,乙地气温高于甲地。右图示意同一时间风速随海拔变化状况,乙地几乎无风,甲地风力大且与乙山坡的风向相反,说明甲地为冬季风的迎风坡,乙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风来自高纬度,气温低,导致该日甲地气温较乙两地气温低,因此,该日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气团性质,、对,资料中没有云层厚度和光照的信息,、错。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14.读图可知,乙地该日出现零风速。该日为1月12日,为冬季。该日后一段时间由于冷空气越过山脉下沉到地面,地面冷空气堆积,乙地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逆温,大气稳定,零风速线缓慢向高海拔抬升,A对,由于冷空气的堆积而导致暖空气抬升,因此暖空气抬升,不是零风速线缓慢向高海拔抬升的主要原因,C错。冬季风减弱,冷空气不容易越过山脉下沉到乙地,从而不会导致零风速线缓慢向高海拔抬升,B错。太阳辐射增强会导致地面温度高,地面对流增强,风速会加大,D错。故选A。

【点睛】气温的影响因素:

1. 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 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大 。

3. 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和天气状况。

4. 地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层中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一般情况下,盆地和河谷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5.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6. 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大气的温室效应会使当地温度升高。

老种子是指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为选样形成的品种,产品质量好但产量低。近年来,我国老种子受到商业种子严重冲击,品种大量减少。位于西南地区金沙江峡谷中的宝山石头城,当地村民用原始生产方式种植了较多的老种子品种。下图示意石头城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宝山石头城保留的老种子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生态环境优良

B.地域较为封闭

C.垂直差异明显

D.育种经验丰富

16.保护老种子有利于( )

提高粮食产量

增加农民收人

保护种子基因

保障粮食安全

A.

B.

C.

D.

【答案】15.B16.D

【解析】

15.由图可知,石头城位于西南地区金沙江峡谷中,地域较为封闭,与外界的联系少,受商业种子的冲击弱,老种子得以保留,B正确。生态环境优良、垂直差异明显与老种子的保留没有必然的联系,A、C错误。该地育种经验丰富,会培育出新的种子,则保留的老种子较少,D错误。故选B。

16.根据材料“产品质量好但产量低、村民用原始生产方式种植了较多的老种子品种”可知,老种子产量低,难以提高粮食产量,错误。产量低,商品率低,难以增加农民收入,错误。我国受商业种子的冲击较大,老种子较少,该地保护老种子有利于保护我国老种子基因,正确。我国很多商业种子依赖进口,易被“卡脖子”,保护自己的老种子,可保障粮食安全,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点睛】粮食短缺的解决措施:

开源:增加粮食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坚持土地基本国策,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保证粮食产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的存储技术。

节流:加大粮食宣传,提高公众粮食节约意识;提倡“光盘行动”,减少粮食的浪费;控制人口数量。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局部)略图。图示区域内AB剖面线附近丰水期与枯水期水位相差6m,河漫滩形成速度较快。

(1)在下图中画出丰水期AB剖面线的河床剖面及水位,并用箭头标注水流运动方向。

(2)分析图中沙洲的形成原因。

【答案】

(1)绘图如下:

(2)支流含沙量较大;支流在交汇处位于干流凹岸,水位较高,对支流来水顶托作用较明显,流速较小,泥沙容易淤积,形成沙洲。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河流剖面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形剖面图、地貌形成过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由图可知,丰水期时水流速度快,A岸为侵蚀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坡度较大,B岸为堆积岸,泥沙堆积,坡度缓。水流到达A处后受到阻挡,部分水流转向经河底把部分泥沙带到B处堆积,形成了局部的河流截面环流。如图所示:

(2)根据所学知识,沙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结合图示,该沙洲位于支流汇入干流的部分,可见形成该沙洲的泥沙来自支流。支流含沙量较大,河流丰水期时干流水位较高,对支流来水起顶托作用较明显,导致支流流速较小,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容易在支流入干流处淤积,形成沙洲。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1月,中国与摩洛哥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2018年10月,由中国承建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塔式熔盐大阳能热发电站在甲地投入使用。该电站使用的常见熔盐是采用磷灰石生产的磷酸盐等,摩洛哥(下左图)磷灰石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该电站发电系统利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精准追踪日光并将镜面反射光聚焦到吸热器上,集热后高温熔盐蒸汽进行发电,发电系统能显著提高发电量。下右图示意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组成部分。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说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设计优点。

(3)评价甲地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自然条件。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摩两国各自的优势。

【答案】

(1)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中部地势较高,东部、西部地势较低,地势起伏大;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高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东南部有较大面积沙漠或海岸线平直。

(2)大量定日镜自动跟踪日光,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使用塔式结构,少占用土地(降低土地成本);镜面光亮,反射率高;采用定日镜阵列(定日镜众多),集中反射,光能集中,吸热器容易达到较高工作温度;技术先进,各种能量之间(光、热、蒸汽、电能之间)的转换效率高,显著提高发电量。

(3)有利条件:位于较低纬内陆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晴天多,光照强;地势较平坦广阔,利于大面积铺设定日镜。不利条件:(位于沙漠附近,)多风沙天气,定日镜面板易被沙尘覆盖,缩短设备的使用年限,影响发电效率;水资源短缺,提高运营成本。

(4)中国优势: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制造业实力强等。摩洛哥优势:资源(磷灰石、太阳能、土地等)丰富;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较低等(生产成本较低等)。

【解析】【分析】本题以“一带一路”的项目建设为素材设置问题,涉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太阳能电站的开发条件、区域合作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地形特征可以从地势的高低起伏、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等方面进行描述。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势中部较高,东部和西部地势较低,地势起伏大;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高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东南部分布有面积较大的沙漠;沿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2)根据材料“该电站发电系统利用“照射光线自动跟踪”技术,精准追踪日光并将镜面反射光聚焦到吸热器上,集热后高温熔盐蒸汽进行发电,发电系统能显著提高发电量”和右图分析,该系统使用塔式结构,占用土地少,降低了土地成本;大量定日镜自动跟踪日光,而且镜面光亮,反射率高,提高了光能的利用效率;采用定日镜阵列集中反射,光能集中,吸热器容易达到较高的工作温度;熔盐可以循环利用;技术先进,光能、热能、高温熔盐、蒸汽、电能之间的能量转换效率高,提高了发电量。

(3)评价类问题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有利条件:甲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面积铺设定日镜。不利条件:该地水资源短缺,增加了发电的成本;该地区位于沙漠附近,风沙天气多,定日镜面板易被沙尘覆盖,影响发电效率,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年限,增加了维护成本。

(4)该项目合作中,中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雄厚,技术力量比较强,产业链完整,制造业实力强等。摩洛哥的优势体现在太阳能、磷灰石资源丰富,土地廉价,劳动力成本较低,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等。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大约2230万年~600万年前,欧洲东部大片地区为广阔的海洋,通过黑海与古地中海相连,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层。之后,由于板块挤压,直布罗陀海峡关闭,古地中海萎缩,欧洲东部地区让科尔巴阡山脉分割为东、西两个海盆,水位持续下降,裸露的海盆有河流发育。距今大约533万年前,随着直布罗陀海峡的岩山被蚀通,大西洋海水又急速灌入古地中海,但东、西盆地却一直是陆地环境。随着板块运动的加剧,现代多瑙河切穿喀尔巴阡山脉,实现了东、西盆地水系的贯通并注入黑海。研究发现,现代多瑙河下游黄土分布广泛且保存完好,位于红黏土(温湿条件下形成)或海相基岩上,部分区域黄土厚度可达50-100米,黄土沉积底界年龄一般小于一百万年。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质历史演变及多瑙河下游黄土分布。

(1)推测图中II阶段海盆内的河流水系特征。

(2)说明实现东、西盆地水系贯通形成多瑙河的过程。

(3)简述黄土形成时期多瑙河下游地区的气候总体特征及判断依据。

【答案】

(1)流程较短;支流较少;流域面积较小;由四周流向中心(呈向心状水系)。

(2)地壳抬升加剧,西海盆地势高于东海盆,河流落差增大,流速变快,侵蚀加剧,山脉巨厚的碳酸盐岩层易被流水侵蚀、溶蚀,多瑙河切穿山脉,实现东、西盆地水系的贯通,最后形成多瑙河注入黑海。

(3)总体特征:气候总体较为干旱(气候具有明显大陆性特征),气候较为稳定。判断依据:多瑙河下游黄土分布广泛且保存完好,说明沉积环境(气候)比较稳定;黄土沉积底界位于红黏土或海相基岩上,说明下层相对湿润,黄土层相对干旱;喀尔巴阡山脉不断隆起,阻挡大西洋水汽深入,降水较少,说明气候较为干旱。

【解析】【分析】本题以欧洲西部海盆的形成为材料,涉及流水地貌、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程度)。图示Ⅱ阶段科尔巴阡山脉将海盆分成两部分,海盆的面积较小,河流为内流河,流域面积小,支流少,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呈向心状水系。

(2)根据材料东、西盆地水系贯通是因为现代多瑙河切穿喀尔巴阡山脉,所以流水侵蚀作用强是山脉被贯穿的原因,影响侵蚀力的因素有流水速度、岩石的性质;根据材料该地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运动的影响,西部地势快速升高,河流落差加大,水流速度加快,增大侵蚀力;根据材料该地岩石为碳酸盐类,碳酸盐类岩石为可溶性岩石,易被流水侵蚀和溶蚀。

(3)根据上题现代多瑙河受地壳抬升的影响贯穿东西海盆,西部地壳抬升快,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根据材料红黏土为湿润气候下形成的土壤,黄土分布在红黏土的上面,表明黄土沉积时期和红黏土形成时期气候不同,应为干旱的气候;黄土分布广泛且保存完整,部分厚度可达50-100米,则表明沉积时期气候变化小,气候稳定。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三模地理试题 高考
  • 上一篇:2022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考二模
  • 下一篇:2022届四川省眉山市高考三模文综地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