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2届四川省眉山市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栏目:地理试题解析 2022-06-21 

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就是在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的数据放到西部地区去计算和处理,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数西算”中,影响“西算”的主导因素( )

A.市场

B.资源

C.劳动力

D.土地

2.从“东数西算”的角度出发,下列产业最适合先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是( )

A.工业互联网

B.远程医疗

C.金融证券

D.存储备份

3.发布消息当日,与成都相比呼和浩特日出方位更( )

A.偏南

B.偏北

C.偏东

D.偏西

【答案】1.B2.D3.A

【解析】

1.数据中心耗能巨大,目前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东部能源较为紧张,而西部地区有大量的富余低价电力,具备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在西部建立数据中心可以有效节约成本,B正确;相对于东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不够发达,算力需求不大,因此市场不是“西算”的主导因素,A错;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人口数量及素质都不具优势,C错;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在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土地成本较低,但仅有土地没有能源,一般不会布局“西算”,D与题意不符。故选B。

2.受限于网络长距离传输造成的延时,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西部数据中心并不能满足所有算力需求。因此,西部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处理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时间延迟要求不高的业务,D正确;而一些对网络时间延迟要求较高的业务,如: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则需要东部枢纽处理。两个地方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达到合作共赢。故本题排除ABC三项,选D。

3.发布消息当日为2月17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偏南,日落西偏南,且纬度越高,日出、日落偏南的角度越大。呼和浩特纬度比成都更高,日出方位更偏南,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C2C是指消费者(consumer)与消费者之间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电子商务模式,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电子商务类型之一。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货通天下”,使人们可以简单地进行商务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支撑C2C零售商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供应商和中间商

B.金融业和服务业

C.信息业和物流业

D.制造业和运输业

5.与C2C零售模式相比,传统商业模式的优势区位因素作用( )

A.逐渐下降

B.不断加强

C.保持不变

D.有强有弱

6.近年来,C2C零售商业在农村大规模出现,增加了( )

A.生产成本

B.农村客流

C.销售环节

D.销售渠道

【答案】4.C5.A6.D

【解析】

4.C2C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所以必须要有信息业的支撑,同时要将货物运送到另一个消费,所以必须要有物流业的支撑,C正确。据材料可知,C2C是指消费者(consumer)与消费者之间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电子商务模式,减少了供应商和中间商环节,A错误。金融业和服务业有力支持了C2C,但不是主要区位因素,B错误。C2C突出的是商品交换,与制造业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5.C2C零售模式便于信息交流,减少实体店面,减少销售成本。传统商业模式的优势区位因素作用逐渐下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C2C是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电子商务模式,因此C2C零售商业在农村大规模出现,增加了销售渠道,但减少了销售环节,D正确,C错误。减少了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关系不大,A错误。网络交易,使得农村购物群体减少,农村客流减少,B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网络销售对传统生活的影响,网络销售扩大了销售渠道,减少了销售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但是必须得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物流业作为支撑。

河流的凌汛现象在我国北方的河流经常出现。凌汛的开河分“文开河”和“武开河”。文开河是以热力作用为主形成的融冰开河。武开河是以水力作用为主形成的破冰开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武开河”相比,“文开河”( )

A.上下游温差小

B.历时的时间短

C.冰冻融化速度快

D.地势落差大

8.凌汛的“武开河”( )

A.开河的形势相对平稳

B.凌汛弱

C.凌(冰)块大

D.河道水位下降缓慢

【答案】7.A8.C

【解析】

7.文开河是以热力作用为主形成的融冰开河。河道封冻后,河槽内水量较小。大地回春时,封冻的河流自然消融、冰质减弱,水位慢慢下降。“文开河”上下游温差小,A正确;河流逐段解冻开河,冰水安全下泄。“文开河”形势较为平稳,历时较长,BC错误;水位慢慢下降,地势落差小,D错误。故选A。

8.武开河是以水力作用为主形成的破冰开河。在河道封冻期间由于上下游河段的温差大,上下河段的冰厚、冰量、冰塞都有差异。随着气温升高。上游河道先行解冻,而下段河道冰凌仍然固封,当上游下泄的水量突然增加,遇到下游的冰盖时,在水力作用下形成河道冰水齐下、水鼓冰开的现象。因此,“文开河”的形势相对平稳,A错误;“武开河”凌汛强,B错误;“武开河”凌(冰)块大,C正确;“武开河”河道水位下降较快,D错误。故选C。

【点睛】文开河是以热力作用为主形成的融冰开河。河道封冻后,河槽内水量较小。大地回春时,封冻的河流自然消融、冰质减弱,水位慢慢下降。大量未融化的冰块搁浅在滩地,在河槽水流中的冰块不会发生冰塞、冰坝等现象。河流逐段解冻开河,冰水安全下泄。“文开河”形势较为平稳,历时较长。

武开河是以水力作用为主形成的破冰开河。在河道封冻期间,由于上下游河段的温差大,上下河段的冰厚、冰量、冰塞都有差异。随着气温升高,上游河道先行解冻,而下段河道冰凌仍然固封,当上游下泄的水量突然增加,遇到下游的冰盖时,在水力作用下形成河道冰水齐下、水鼓冰开的现象。当上游流冰遇到下游冰盖时,在水力作用下,可能会挤压、堆积形成冰坝,堵塞水流,从而使得水位上升,导致冰凌漫堤等严重凌汛灾害的发生。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上升一个单位海拔高度时气温下降的数值,它与地面辐射、空气湿度密切相关。读我国某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山地可能是( )

A.太行山

B.秦岭

C.横断山脉

D.天山

10.夏季,该山体南坡山麓到山顶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规律( )

A.一直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一直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1.导致11月~次年2月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南坡的主要原因是北坡( )

A.冬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B.植被覆盖率低

C.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低

D.冬季风影响空气干燥

【答案】9.B10.D11.C

【解析】

9.由图示可知,该山地分为南、北两坡,因此该山地为东西走向,太行山为东北-西南走向,横断山脉为南北走向,A、C选项错误。一般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湿度大,水汽易凝结释放热量,气温垂直递减率小;背风坡降水少,湿度小、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背风坡气流下沉出现焚风效应,使近地面气温升高。因此秦岭夏季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南坡低于北坡,而天山夏季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南坡高于北坡。因此该山地只能是位于季风区的秦岭,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B。

10.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为秦岭,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暖湿气流凝结释放热量,导致气温垂直递减率较低。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分布规律:少一多一少,因此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规律先减小后增大,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11.由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造成11月~次年2月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南坡的主要原因是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堆积,气温低,气温垂直变化较小,C选项正确。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但冬季风较干冷,降水不多,A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低,则空气湿度小,气温垂直递减率大,B选项错误。若仅考虑北坡受冬季风影响空气干燥,则北坡空气湿度小,气温垂直递减率应该大于南坡,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焚风效应:当潮湿空气越过高山时,常在山的背风坡山麓地带形成一种干燥高温的气流,称作焚风。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焚风在迎风坡成云致雨,在背风坡形成干热风的整个过程称为“焚风效应”。一般来说,空气流动遇山受阻时会出现爬坡或绕流。气流在迎风坡上升时,温度会随之降低。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遇冷出现凝结,以雨雪形式降落。空气到达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并以干绝热率增温。因此,空气沿着高山峻岭沉降到山麓的时候,气温常有大幅度的升高。焚风强烈时,常常带来一系列灾害。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乌克兰黑土面积占全世界黑土总面积的40%,黑土分布区的北部和中部以种植玉米为主,玉米生长期间最适降水量为410-640mm,玉米有强大的根系,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干旱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2020年乌克兰玉米产量为3500万吨,其中80%的产量用于出口。

近年来,乌克兰农业巨头ULF集团与中国中粮集团,就实施玉米长期供应进行合作。目前,中国已成为乌克兰最大的玉米出口目的国,进口的玉米主要运至我国东部进行饲料制作。下图为乌克兰等高线及黑土分布示意图。

(1)分析黑土分布区有利于种植玉米的水分条件。

(2)与铁路运输相比,说明中国企业从乌克兰进口玉米选择海运的优点。

(3)受全球新冠疫情和2022年俄乌战争的影响,有人说:“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数量可能会减少”,也有人说:“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数量可能会增多”,请选择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选择观点1: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数量可能会减少。

选择观点2: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数量可能会增多。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适中。土壤墒情适中;中纬度地区,年均气温低,蒸发弱,土壤含们一定的水分;河流流域面积大、湖泊分布面积广,能补给上壤水分;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水分易渗透到土壤耕作层;春季气温回升,冻上融化能给土壤提供水分;这些都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2)海洋环境单一,跨越国家较少,有国家护航,海运较铁路运输人为因索阻碍(干扰)少;海运运量大、运费低;乌克兰南部临黑海,有港口便于出口;我国东部地区,港口多,便于停靠、装卸。

(3)选抒观点1: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数量可叮能会减少;乌克兰国内政局不稳定,不利于玉米播种,导致心量降低;俄乌战争对部分农业基础设施的破坏;乌克兰国内玉米产量减少导致玉米出口价格上升;中国对境外疫情的防控政策,将减少进口玉米的数量等。

选择观点2: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数量可能会增多。受近3年全球疫情影响。玉米出口量减少,乌克兰国内囤积量增多;受全球疫情影响.为发展国内农业,乌克兰降低玉米出口价格;中国国内疫情控制态势良好,饲料加工业发展稳定,需求量大;因为疫情原因,中国国内玉米生产将受到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以乌克兰等高线及黑土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及世界环境对农业商贸往来的影响。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地理,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选择自然要素中的土壤角度,切口小。注重对土壤水分的分析,考查角度更加微观。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总量适宜;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利于黑土保持水分;有河流和湖泊,为土壤提供水分;读图中等高线可知,黑土分布区的北部和中部海拔低于200m,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易渗透土壤耕作层;该地冬季气温低,形成的冻土春季融化带来水分。

(2)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费、运速,运量、连续性、安全性等特点。同时还要考虑运输物质的特点,如:重量、体积、生鲜等,还要考虑沿线的补给、装卸等问题。由材料“中国已成为乌克兰最大的玉米出口目的国”可知中国进口量大,海运比铁路运输的运量大、运费低;由材料“进口的玉米主要运至我国东部”可知运距远。若选择铁路运输,沿途经过国家多,人为因素阻碍多;我国东部港口较多,便于船只停靠;由图可知鸟克兰南部临黑海,有港口便于出口。

(3)以时政热点全球疫情和俄乌战争为背景。设置开放性试题。若认为“今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数量可能会减少”,可以从乌克兰产量少、价格高和中国因某些原因减少玉来进口量等方面回答。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数量可叮能会减少;乌克兰国内政局不稳定,不利于玉米播种,导致产量降低;俄乌战争对部分农业基础设施的破坏;乌克兰国内玉米产量减少导致玉米出口价格上升;中国对境外疫情的防控政策,将减少进口玉米的数量等。若认为“今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数量可能会增多”,可从乌克兰玉米囤积量、出口价格低和中国的市场需求量、玉米产量供不应求等方面回答。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数量可能会增多。受近3年全球疫情影响。玉米出口量减少,乌克兰国内囤积量增多;受全球疫情影响,为发展国内农业,乌克兰降低玉米出口价格;中国国内疫情控制态势良好,饲料加工业发展稳定,需求量大;因为疫情原因,中国国内玉米生产将受到影响。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量球状冰集聚排列是自然界中较为罕见的现象,一般发现在浅滩、湖岸和河岸处,其物质多由冰和雪组成。球状冰(冰球)的形成与集聚受气温、降雪、强风和波浪等自然因素共同控制,且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查干湖是我国冰球主要的发现地。下表是近5年查干湖入冬能符合产生冰球的气象条件;下图是查干湖的地理位置及其冰球景观。

表:近5年查干湖入冬能符合形成冰球景观的气象条件

(注:下划线数字,需要同时满足才能形成冰球景观;:风向0°为正北风,90°为正东风。)

(1)指出查干湖“冰球”集聚的位置,并分析其原因。

(2)说出2019年查干湖未形成“冰球”的原因。

(3)分析查干湖“冰球”景观的形成过程。

(4)“冰球”常形成于冷空气侵袭后,阐述查干湖初封日前冷空气运动为“冰球”形成提供的条件。

【答案】

(1)位置:查于湖西南沿岸。原因:冰球形成的年份,初封日前一天盛行东北风;冰球在风、波浪的带动下在迎风侧的西南岸集聚。

(2)降雪量较少,形成物质来源不够;风速较小,形成的(风、波浪)动力条件不足。

(3)缓和的低气温冻结出稳定的薄冰层,湖面的冰,雪在强风和波浪的推动下不断集聚;集聚过程中冰,雪不断挤压、碰撞、摩擦形成冰球;最终在迎风侧岸滩堆积形成“冰球”景观。

(4)冷空气袭来时带来降温,降雪,大风天气。降温形成的薄冰层和降雪为冰球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大风及其形成的波浪为冰球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

【解析】【分析】本题以"冰球"景观为命题情景,创设学习探索情景,设置了四道小题,考查特定的气象条件下球状冰的形成过程,对图文信息解读的能力和动态思雏能力要求很高,现了试题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运用性,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区城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1)从材料中得到组成“冰球”的物质主要是冰和雪。景观图中冰球大小不一,层层堆积。应是冰球形成后在湖岸堆积。由此可见冰、雪来源于湖面。从材料中又能得到“冰球”的集聚受强风和波浪(凤吹拂湖面形成)影响。在表格中可以看到形成“冰球”的前一天风向为东北风,即“冰球”集聚的位置应在迎风侧的湖岸——西南岸。

(2)从材料中得到2019年未满足“冰球"形成的气象条件有风速、风向、降水量。从(1)问中知道风向决定"冰球”集聚的位置,与形成无关。将2019年的风速、降水量与能形成“冰球”的年份比较得到;风速偏小,降水偏少。即当年未形成“冰球”的原因是降雪量较小,形成物质来源不够;风速较小。形成的(风、波浪)动力条件不足。

(3)从材料中的景观图可以发现“冰球”景观的形成过程应是冰球的形成到湖岸的集聚。材料中指出“冰球”形成与集聚受气温、降雪,强风和波浪等自然因素共同控制,结合第(1)、(2)问可以得到气温、降雪为“冰球”形成提供物质条件。强风和波浪为“冰球"形成与集聚提供动力条件。冰球的形成中,首先需要大量冰、雪物质,因此在初期需要湖面的冰,雪在强风和波浪的推动下不断集聚。注意的是:低溫天气下湖面结冰,提供冰源。但是要被风搬运、集聚。应该是未完全冰封的初生冰(薄冰层)。其次,是变“圈”的过程,结合“鹅卵石”的形成,可以推测在集聚过程中冰、雪不断挤压、碰撞、摩擦形成冰球。

(4)结合查干湖的位置和冷空气来袭的时间,易形成冷锋带来降温、降雪、大风天气。结合第(3)问的冰球的形成过程不难得到:降温形成的薄冰层和降雪是形成冰球物质基础;大风及其形成的波浪为冰球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西安境内的秦岭山脉是中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远在商周以前,山间已出现沟通南北的古代道路,周秦汉唐千余年间,秦岭驿道作为首都长安联结南方诸省的战略通道,在古代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遗留蕴涵丰富的历史积淀。今西安辖区内的秦岭古栈道上,仍有大量文物古迹遣存至今。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蓝武道、陈仓道等古道,统称秦岭古道。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秦岭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

(1)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2)简述夏季沿秦岭古道游可能遭遇哪些恶劣的自然条件。

【答案】

(1)前期准备:需收集秦岭古道的相关资料,了解这一古道的历史始末,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典故;了解古道所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秦岭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

(2)自然条件:每条古道都曲折回旋,地形崎岖,山高谷深,悬崖壁立;季风区夏季多暴雨,易引发山洪;地质环境复杂,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解析】【分析】本题以秦岭文化体验旅游为材料,涉及出游前的准备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本题考查的旅游活动设计知识点。要做好文化体验徒步古道游活动,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确定秦岭古道体验游的具体地点,从而设计适合的体验路线;据材料可知,古道在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可了解古道历史来由和相关的历史典故,轶闻趣事,增加考查的味性;了解古道经过的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以便合理安排体验游活动;充分准备好徒步游需要的装备、生活用品、学习资料和考查工具等;为做到省时安全,最好聘请当地人做向导。

(2)恶劣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地形、地质、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秦岭位于山区,古道盘旋于山间,山高谷深,地形崎岖,悬崖陡壁,徒步游览时有危险;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山间河水陡涨陡落,容易发生山洪;岩石多断层,地势陡峭,在夏季暴雨的作用下,容易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夏季植被茂密,藤蔓缠绕,可能遭遇有毒蚊虫的叮咬。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说的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的黑土地。然而新华社发布消息称,黑龙江五常市9万多平方米黑土地被盗挖现象,揭开的只是黑土盗卖产业的冰山一角。在黑龙江一些地方被盗挖的黑土仍在售卖,这条盗挖贩卖黑土产业链并未斩断。东北黑黑的土地,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

(1)推测东北黑土地被盗挖盗卖的原因。

(2)说出东北黑土地被盗挖盗卖带来的严重后果。

【答案】

(1)原因:东北黑土肥力高,质地优良,能满足城市绿化、农作物育种及生长,家庭绿植等多方面的需要,市场需求旺盛,盗挖者有利可图;专门针对保护黑土地的法律不完善、监管薄弱;地方政府及黑土地使用者保护意识淡薄等。

(2)后果:黑土耕地数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腐殖质层厚度变薄(理化性状会趋恶化);地力锐减,东北粮食总产量下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危及东北生态安全等。

【解析】【分析】本大题东北黑土地被盗挖盗卖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东北黑土地被盗挖盗卖的原因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黑土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多用于育苗、花草种植、城市绿化以及农作物种植,可以明显提高植被的成活率、长势、产量及质量、备受社会青睐、市场广阔。盗挖盗卖黑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巨大的市场需求、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薄弱以及黑土地保护意识淡薄等。

(2)要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数百年时间。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黑土分布区,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区。然而这一珍贵资源正遭遇人为盗挖盗卖。盗挖盗卖黑土不但使黑土耕地数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腐殖质层厚度变薄。而且容易造成黑土地严重退化,土壤板结、变硬现象加重,进而造成粮食产量下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东北地区生态安全。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文综地理试题 高考三模
  • 上一篇:2022届福建省龙岩市高考三模地理试
  • 下一篇:2022届广东省韶关市高考二模地理试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