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回顾】
【例1】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了影响雾形成的因素。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一方面是由于该区域多雾天气;另一方面是雾气形成后不易扩散。降水较少,空气湿度较小,不利于雾的形成,故A项错误;较高的气温、较强的光照条件都有利于雾的扩散,故B、D项错误;风力弱不利于空气流动,即不利于雾的扩散,故C项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气候形成原因。S市位于北半球30°N~40°N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故D项正确。
【参考答案】(1)C (2)D
【例2】 (2015·四川高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解析】第(1)题,读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根据图例可知,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最少,<5天,福建沿海≥50天,黄海沿岸20~49天,准噶尔盆地5~19 天。故选D。
第(2)题,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四川盆地内由于秋、冬季节阴雨天少,晴天多,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快,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故选D。
【参考答案】(1)C (2)D
【例3】(2021·辽宁高三零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某年7月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
(1)推断甲地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
(2)17日02时甲地出现大雾天气,分析产生大雾的原因。
(3)分析17日08时甲地大雾消散的原因。
【解析】(1)甲地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应从晴雨、气温、气压、风速等方面进行推断。甲冷锋出现在7月份北方地区,由于空气较湿润,因此过境时应该会出现降水天气;冷锋过境时,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气温下降;冷锋所在的低压槽来临,因此气压降低;图中显示,甲所在低压槽两侧等压线疏密变化不大,因此风速变化不明显或稍有增加。
(2)甲地产生大雾的原因应从水汽条件、冷却条件、层结条件和风力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水汽条件来看,17日甲地刚刚经历过降水天气,降水过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大,相对湿度高;从冷却条件来看,17日02时为夜间,夜间天气晴朗,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速度和幅度较大,从而使水汽凝结成雾;从层结条件来看,天气晴朗,夜间近地面迅速降温,从而形成逆温现象,大气稳定,不利于雾的消散;从风力条件来看,图中显示,17日02时甲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3)甲地大雾消散的原因应从气温、对流、风力等方面进行分析。17日08时,太阳达到较高的高度,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增温,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小,雾滴蒸发消散;随近地面气温升高,逆温层消失,对流运动加强,有利于雾的消散;图中显示,此时甲地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速增大,因此大雾被风力吹散。
【参考答案】(1)降水天气;气温下降;气压降低;风速变化不明显或稍有增加。
(2)水汽条件:降水过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大;冷却条件:夜间天气晴朗, 大气逆辐射弱,气温降低使水汽凝结成雾;层结条件:形成逆温,大气稳定;风 力条件:甲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3)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增温,逆温层消失;甲地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加 大,风速增大,大雾消散。
【规律知识解读】
【雾的含义】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形成条件】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类型】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
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
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当任何类型的雾气里的水点被冷凝为冰片时便会生成冰雾。通常需要温度低于凝点时亦会生成,所以常见于南北极。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如被称为“雾都”的伦敦(伦敦现在已经不再有严重的雾霾现象了)。
◎团雾是雾的一种,团雾的形成条件,出现时间和发生区域如下:
1.雾出现的条件有逆温、降温和充足的水汽。
2.团雾大多属于辐射雾,由局部近地层空气受辐射降温增湿而引起,也有少部分团雾是平流雾。团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3.在深秋和冬季易出现团雾,且团雾一般出现在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尤其易出现在清晨。
4.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
◎海雾形成的条件:
1.充足的水汽含量;2.近乎无风的风场;3.一定的海气温差;4.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逆温)。
◎雾和霾的区别
一是水平能见度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二是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三是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3000米。
四是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而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五是颜色不同。雾是乳白色、青白色,霾是黄色、橙灰色。
六是形成条件有差异。虽然雾和霾的形成都需要微风或无风,大气状态稳定,即要有逆温层,但是,雾需要一定的水汽和降温条件,使得空气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现象;而霾的形成并不需要水汽和降温条件,主要是空气中(干性)颗粒物要达到一定浓度,相对湿度不要大。
七是成分不同。雾主要是由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雾滴尺度一般为3~100微米;霾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复杂微小粒子等组成,霾粒子的直径仅有0.3~0.6微米。
八是日变化不同。雾一般在午夜至清晨最容易出现,日出后会很快消散;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大气层结较稳定时,持续时间较长。
九是季节变化不同。我国一年四季都可能有雾出现,大多数地区秋冬季节为雾多发期,春、夏季雾较少;霾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居中。
十是指示意义不同。一般来说,雾有天气预报的指示意义,如谚语“十雾九晴”;霾更属于环境问题,在大气污染研究和空气质量预报中的指示意义显得更重要。
【创新对点演练】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
A .0一6时 B. 6一12时
C.12一18时 D.18一24时
2.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
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
3.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A 考查团雾发生的时段,出现在高速上的原因,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材料,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段是日出前,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0-6时,A对。其它时段气温较高,不易形成团雾,B、C、D错。故选A。
2.C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成雾,C对。汽车尾气排放量大、沿线工业污染严重、临近河湖与林草地与雾形成有关,但不是高速公路多雾的主要原因,A、B、D错。故选C。
3.C读图,沪宁高速公路大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③,该路段高速路面昼夜温差大,受湖泊水汽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路面降温时,水汽易凝结成雾,C对。其它路段的水汽条件较差,可能性小,A、B、D错。故选C。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5.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
A.太阳辐射较弱 B.气温较低 C.暖湿水汽充足 D.风力较弱
4.C 5.D解析:第4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风是从谷地沿两侧山坡吹的上升气流,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雾,B、D错。夜晚吹山风,冷气流沿两侧山坡下吹,谷地中心是上升气流,底层受冷气流影响快速降温,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状态,容易出现浓雾天气。C对,A错。
第5题,浓雾天气出现条件,一是有逆温现象,二是静风天气。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湿水汽充足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几天的原因,A、B、C错。风力较弱,不能吹散浓雾,是导致该天气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D对。
海雾多为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水汽凝结而形成,且大部分海雾发生时,气海温差在0.5~3.0℃范围内。如图为某次海雾出现时海面以上2m高度气温与海表面温度的差值等值线(简称气海温差)和表面风场(箭头表示风向,长短表示风力大小)分布图。完成6~7题。
6.最易出现海雾的地点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专家称西南气流触发了此次海雾的形成,西南气流对海雾的触发作用主要体现在( )
A.提供水汽 B.提供运动动力 C.降低温度 D.增加凝结核
6.A 7.A【解析】第6题,出现海雾的地方应该位于0.5~3.0℃的冷海面上,且无风或者微风最好,②、④风力大,③的温差在0℃以下。
第7题,海雾形成条件,气温低,空气湿度大。西南气流由较低纬度地区吹向较高纬度洋面,带来了大量水汽,有利于海雾形成。
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完成8~9题。
8.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9.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乙处气候是因其地处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D.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8A 9.D 第8题,利马位于南美洲西部,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的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形成大雾天气。
第9题,甲地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乙地位于亚马孙平原,两地都是热带雨林气候,A项错;甲地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B项错;乙地气候是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C项错;甲地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D项正确。
下图是水汽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图,图中的曲线为饱和曲线,甲乙丙丁的箭头方向分别代表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的途径。完成10~11题。
10.关于自然现象“露”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种途径而达到饱和的( )
A.甲,温度固定时,增加水汽而达饱和 B.乙,经升高温度及减少水汽含量达饱和
C.丙,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而达饱和 D.丁,经降低温度及增加水汽而达饱和
11.在自然界中,下列哪种情况最不可能发生水汽凝结现象( )
A.富含水汽的气流沿着迎风坡爬升 B.暖空气沿锋面上升
C.越过山脉背风坡的下沉气流 D.空气强烈对流上升
10.C 11.C。【解析】第10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中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露”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因降温凝结而成。关键在于“降温”而不是“增加水汽”(控制变量)。
第11题,ABD三项中均有“爬升”或“上升”字眼,水汽易降温凝结。C项描述的是下沉气流,气温上升,水汽难以凝结。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木齐”。从2015年12月1日到2016年2月25日的87天里,乌鲁木齐的雾日多达73天。下图为乌鲁木齐周围地形图。
(1)乌鲁木齐冬季夜间多逆温现象,试分析原因。(6分)
(2)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6分)
(3)乌鲁木齐为减少大雾天数,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4)乌鲁木齐南郊丘陵有一条“暖带”,1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 ℃,同时积雪长达175天。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件,有利于哪些产业活动的发展?(4分)
12.【解析】(1)乌鲁木齐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凝结核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大气稳定,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2)结合雾的形成条件,要有充足水汽、凝结核、大气稳定、降温等因素分析,采取对应措施。可以对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减少大气中的凝结核。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流通。
(3)一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度,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积雪长达175天,利于山地滑雪等旅游活动开展。
【参考答案】
(1)乌鲁木齐冬季多晴天,夜间地面降温快;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
(2)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
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
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
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3)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流通;
(4)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
山地滑雪等旅游活动。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冰雾(ice-crystal fog)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冰雾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span>-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降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冰雾出现后一般不会间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浅薄的冰雾容易消散,但在-45℃以下出现强浓雾时,冰晶长得很大,既使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即消散,直到冰晶体自然降落才趋于消散。(注:空气中含水量一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低)。
我国某地某季节冰雾的日变化
(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8分)
(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6分)
(3)分析冰雾发生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6分)
(4)推测我国最容易出现冰雾的省份和月份。(4分)
13.(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极低,在-40℃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静风、大气稳定。
(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自然落下消散。
(3)能见度极低,对交通出行不利,易发生交通事故;对水电通讯设备有损害;家禽家畜易被冻伤冻死;冰雾发生时逆温现象严重,阻碍污染物扩散,空气污染加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4)黑龙江,内蒙古;(写任意一个即可,2分)11月~次年3月。(任意一月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