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高三地理微专题--狭管效应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2-06-29 

【高考真题回顾】
例1·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43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分析甘肃民勤沙尘暴多发的地理因素。(8分)

【思路分析】沙尘暴发生的条件可从以下四点分析:基本条件——干旱;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动力因素——大风吹扬;再加上地形影响——狭管效应;
【参考答案】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漠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例2·2013全国新课标Ⅱ,36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6分)。
【解析】该问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从文字材料中可以获知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从图中来看该县城位于河谷中,且河谷走向与冬春季节的风向一致,从等高线分布了解该地地形特别易于聚风形成狭管效应,故风力强劲。
【参考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2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2分)。
【例3·2017年高考海南地理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 M18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右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8分)
【解题思路分析】结合分析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风,加上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
【参考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必备知识推介】
狭管效应,又称峡谷效应或颈束效应,是指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
在宽阔的河流中,水流通常是平稳而缓慢的。但当水流进入狭窄的河道时,水体中的每滴水就会因争相前行而加速,这就是“狭管效应”,是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经过狭窄处流速加快的物理现象。风在开阔的地面上流动,可能只是风力在 1 到4 级的轻风、微风与和风;然而当风进入城市高楼区时,高楼间形成的狭窄通道会阻碍风的通行,于是就形成了“狭管效应”。在城市中,高大的建筑之间也会因“狭管效应”产生局地强风现象,通常被称为“狭管风”。研究表明,“狭管风”的大小,是和一个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间距和位置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高层建筑物越多、体积越大、间距越近,出现“狭管风”的机会越大,反之则较小。“狭管风”的出现,会对交通、建筑、环境、城市生活等方面造成一定危害。
【创新对点演练】
冷巷是我国传统庭院建设的精髓,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1~3人并排通行,如下图所示。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现象。据此完成1~3题。

1.冷巷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推测高墙在冷巷现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通风    B.防火    C.遮阳    D.防盜
3.窄巷的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主要是因为(    )
①窄巷走向与盛行风基本垂直 
②巷口较窄,狭管效应显著 
③窄巷的长度较长,风向稳定 
④巷内外存在温差形成环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雪基等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狭管效应”、水汽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新疆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如图示意吉木乃县位置。据此完成4~5题。
../../../../微专题60讲正文/18SWEDL1-136.TIF
4.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 (     )
A.清晨    B.上午   C.午后    D.子夜
为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北京市和南京市均规划建设“通风廊道”。下面的图A为北京市和南京市1月、7月风玫瑰图,图B为南京市“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北京市、南京市两地1月最大风频风向差异明显的直接原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阻挡                D.地转偏向力
7.为保证治污效果,北京市的“通风廊道”应规划为(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放射状                   D.环形式
8.下列关于南京市“通风廊道”规划目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为东北—西南走向,与1月最大风频一致,有利于冬季雾霾的扩散
B.南京市的“通风廊道”均经绿地、水域,有利于形成五个景观大道
C.形成“狭管效应”,加大风速,提升空气流动性,起到净化城区空气的作用
D.利于城市热量的散发,起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其周边地区是北疆重要的粮棉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北疆铁路途经湖泊的西侧,在西北阿拉山口与中亚对接。近年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湖面面积急剧萎缩,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湖区水位年内变化十分显著。
../../../../微专题60讲正文/Z-977.TIF
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阿拉山口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分析原因。(6分)
 
 
 
(2)分析阿拉山口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6分)
 
 
 
 
(3)沙泉子、黑山头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分析近年来该处沙源增多的原因。(6分)
 
 
 
 
 
 
 
 
 
 
 
 
 
 
 
 
微专题59:狭管效应
参考答案
1.A  2.C  3.D 【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材料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说明其分布区域温度较高,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降水多,需要通风降温的同时进行去湿,故A正确;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故C错误;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且降水较少,故BD错误,所以该题选A。
第2题,由上题冷巷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高墙能够遮阳,减少太阳辐射的直接照射,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故C正确;窄巷易形成“峡管”效应,便于通风,故A错误;防火、防盗不是高墙的主要影响,故BD错误,该题选C。
第3题,窄巷利于通风,其走向应与盛行风向一致,故①错误;巷口较窄利于形成“峡管”效应,增大风速,便于通风,故②正确;窄巷长度较长,不利于通风,故③错误;巷内散热较慢,比巷外气温高,使巷内外形成热力环流利于通风,故④正确,所以该题选D。
4.A 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两山之间,冬季北方有亚洲高压,来自亚洲高压的风经峡谷形成狭管效应,风力骤增,加上沿途夹带沙雪,形成了闹海风,A对;乙、丙、丁均不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故B、C、D错。
5.C第5题,根据题目可知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而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此时对流运动强烈,所以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午后。
6.D 7.A 8.B解析:第6题,1月份,北京市的最大风频为西北风,南京市的最大风频为东北风,两地均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不断右偏使两地风向存在差异,故D项正确;北京市和南京市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故A项错误;纬度位置不是两地最大风频风向差异明显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北京市和南京市都位于平原地区,故C项错误。
第7题,由风玫瑰图可知,北京市主要以偏南风和偏北风为主,故为保证治污效果,“通风廊道”需要南北贯通,以加快空气流动,促进污染物的扩散,故A项正确。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京市的“通风廊道”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与1月最大风频一致,有利于冬季雾霾的扩散,故A项说法正确;由图可知,南京市的“通风廊道”部分段并没有经绿地或水域,故B项说法错误;“通风廊道”形成“狭管效应”,有利于加大风速,提升空气流动性,起到净化城区空气的作用,故C项说法正确;“通风廊道”可以加快空气流通,利于城市热量的散发,起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故D项说法正确。
9.【解析】(1)西北风主导风向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峡谷地形密切相关。该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因艾比湖地势低,相比周围地区气温较高,进而形成相对的低压区;加上阿拉山口地处西北—东南方向的狭长谷地,受到地形的控制而盛行西北风。
(2)阿拉山口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影响因素较多,地形的狭管效应对加剧风速关系影响最大;还有冬季本地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阿拉山口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导致风力强、地势起伏导致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风速及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影响风力。
(3)沙源增加主要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因入湖水量减少导致干涸湖底扩大,进而增加沙源;因人口增加而过度开垦,进而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增加风沙,因植被破坏而增加的沙源;也有可能通过西北风携带的来自中亚地区荒漠的沙粒。
【参考答案】(1)艾比湖因地势低而形成盆地的聚热效应,进而形成相对的低压区;加上阿拉山口地处西北东南方向的狭长谷地,受到地形的控制而盛行西北风。
(2)阿拉山口东北部是玛依力山,西部是阿拉套山,是一个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地形的狭管作用,是形成当地西北大风的主要原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了风速;该地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风阻力小;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3)干涸的河床底部,入湖水量减少,干涸湖底扩大,增加了沙源;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耕地强度加大,风力侵蚀加强;湖滨沼泽植被、草甸植被及荒漠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增加了沙源。(任答2点)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三地理 狭管效应 微专题
  • 上一篇:高三地理微专题--大湖效应
  • 下一篇:高三地理微专题--焚风效应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