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专题五 如何根据人文地理内容的特点组织教学(2)

归属:地理课程改革 2024-07-03 
第二课

1.怎样利用当地资源组织教学?是运用资料的一种方式。

为了缩小教材深度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这就需要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挖掘一些学生身边的有利用价值的素材。在人文地理教学当中,我们很多老师选取的案例或者是资源都是我们身边的,那么身边的资料,或者身边的案例为我们人文地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一个范例。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节课当中特别明显的她用到的资源都是自己身边的案例,离学生的生活特别的贴近。

我们知道在讲这个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转化方式的时候,很多教科书上举的案例有的是福特汽车,有的是波音飞机,一般都是举这样这种特别大的这种世界型的公司的案例。南口中学对于北京来讲是一个郊区的中学,在山里面的,所以可能这些所有的案例离这个学生太远了,而且让他理解一个飞机制造的事情恐怕也很困难的一个事情,但是一个暖瓶制造本身可能比较好理解一些,同时又离的比较近,而且它这个厂比较重要的一个工厂,可能孩子的家长有可能是在这个工厂工作的,在这样离学生很近,这样他分析起来问题比较简单。本来一个很难的东西,由于是身边发生的事情可能难度就会降低,让他更好的理解这件事情,实际上这种身边发生的案例用到我们的人文地理的教学中,特别是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还有交通等等,这个非常非常的多,只要老师们去留心观察,很多的例子都在我们身边。

讲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把这个暖水瓶厂作为一个案例,各个要素在这里面都是综合的。以前讲地域联系就是讲到交通的时候我们往往说,运这个鲤鱼从哪里到哪里用什么方式运输?运这个急救药品从哪到哪?一定要坐飞机。然后运大米如果有河可能要内河航运,如果在铁路线路上用铁路运,就是他这个对于这个地域联系是一个割裂的,是一个单一的要素,而对于这个暖水瓶厂,从它的生产包括到后面的销售,在整个的过程当中它的地域联系方式是不一样的,那对于学生来讲就会形成一个综合的,这么一个全面的这么一个案例,我觉得选的这个案例也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非常贴近实际的这么一个案例。

2.如何拓展课程资源的启示。

案例中体现的许多要素是综合的;带学生走进一些比较容易进入的场所;重视间接经验;告诉学生哪些是典型的;案例都是有局限性的。

可能还有一些学生家长这种间接经验,我想有些企业要进入也不是很容易,所以老师来说可能是容易带学生去走一些比较容易进入的场所,比如说长途汽车站等等,这是对公众开放的。我想到广东韶关它的中学有这么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京珠高速公路是中国非常繁忙的一条货运线,学生他怎么去理解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货运线,老师带他们去这个长途汽车站,看这个长途汽车站停的所有车的牌子,知道这个牌子除了到江西、湖南、湖北这些省份之外,还有远到东北、华北,从河南一直北上,这些车都要从这个地方经过,所以说韶关是广东出向全国的一个重要的路口,所以说它通过这样一个观察他知道了,因为它联系了很多省份,所以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线。刚才我们谈到有直接的经验,就是切身感受到的,还有一些经验是借鉴经验,可能也是身边的,但是它是间接的,比如说我听到父母告诉我身边有什么事情?听到邻居,听到亲友他会知道什么,这些消息在另选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老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典型的?比如说我知道南口的这家暖瓶厂现在经营不景气。比如我知道它叫双鹿牌暖水瓶,它经营不景气了,如果我拿这条经验来说,北京的工业不景气了,是不是正确的呢?显然不正确,但是老师引导一下你说,通过暖水瓶厂的不景气,我们看出来北京正处在一个工业产业调整期,这样让学生从一个直接和间接经验当中老师帮着他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们一定要理解一件事,所有的案例都是有局限性的,有的老师也提到过这样的问题说,我的一个案例是不可能把工业应该区域的所有因素都含括在里面,这是肯定的。尤其身边的案例更不可能放这里,所以案例起到一个作用是什么?把它先开开一点东西让它进来,然后一定要对案例的东西进行提升,然后最后还是返回去应用到另外一个案例上去。这才是一种完整的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考虑同一个案例,才能达到一个相对客观的一个结论。

3.人文地理学教学方法。通过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通常我们讲农业区位的时候,首先向学生阐明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的生产,这个时候学生是一种被迫接受的一种状态,告诉他这些影响,我都把这些东西一条条背下来,一条条记住,然后后面就分析某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什么因素影响的。就是总觉得这样的一个过程,虽然也还算是比较顺,但是不是学生自己得出来的,是老师告诉给学生的,你要从哪些方面思考,那么做这个课例之前首先是对教材,对这个课标有了一个分析,我觉得课标就是整个的新课程的这种高度上看,它更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探究,一种研究。尤其这种原理性的东西,希望是学生自己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来的。

还有一个对我自己学生的一个认识,因为北京四中在高中阶段,他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包括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都还是比较高的,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渗透一个我们地理学的一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和方法,老师们可以看到他最后用的这么一个方式所谓就是图层叠加,一层一层叠加起来,当然上完了之后也有老师说,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也可以完全的做出来,当然可能是受到一些教学条件的限制,没有在机房上这节课。但是这种多要素叠加这是我们地理研究的一个非常基本的一个方法方式。因为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设计使学生体验了一下,这种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总结出了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的生产,农业的种植,从另外一个角度上当他去研究其他的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想想,我用这种多要素叠加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他们的物理课和化学课不教给他们的,他们没有这种方式,这是我们地理所独有的一个方式,而且他在这个活动中是很形象的。五张投影片一张一张落在一起,最后这个区域基本上就可以确认出来了。所以我觉得是从这么两个角度对这节课进行设计。

如果把这些资料都整合成同一个比例尺大小的内容给学生可能也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调整这个投影和比例尺是一件比较费劲的事情。找这些资料尽量找它投影是一样的,然后把它比例尺调的基本上相同,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因为在这次的学习中,它确实是落在一个,一个一个去落的,那么可能在以后的一些定型的分析中,虽然这个图的比例尺不一样,如果不是非要求很精确的定量的话,可能通过只要有这种思维方式,一对比它也可能对比这些东西在这个里面。

学生画的这个图,完了后面又给了一个中国的真正的棉花生产的这么一个图做了一个对比,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思考的问题,你画的这个和现实这个有什么区别?然后做对比。然后你画的这个地方画了,但是实际说没种,然后但是你画的这部分没有画的,实际上种了,这一个什么样的原因,然后引发学生去思考一些其他的要素呢?

正像我们刚才说的案例是有它的局限性的,所以你要把案例拓展开来,如果仅仅停留在学生画出来了,不错,我们总结出来这些,可能后面那些社会经济因素就想不到了,其实这个思考我还在继续往前走,这个学期我做这个课的时候就用一个新的资料替换出来,十五的棉花种植和现在十一五的棉花种植,不同年份的棉花种植的面积又发生变化了,总面积有变化,分布地点有变化,还可以继续讨论,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它的原因是什么?又继续往前面走。

无论你怎么改变这个课,总是在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一个空间分析能力,他通过这个空间图层叠加,培养一个多要素,空间集成这样一个能力,这样一个能力除了分析刚才您说的那个棉花种植业的分布以外,在很多的人力生产生活活动当中都有。

比如说我们在2002年给北京市的北京基准地价的这种确定,就是用多图层叠加,我们当时考虑四十几个要素,那四十几个要素肯定是要用计算机来帮助了,这个空间叠加的方法就是优于用几个调查样点的,地价调查完之后用一种软件来做处理,原来最初的那个工作方案是我在北京找了几百个点,把它地价了调查完了之后,用差值方法把中间的地价全都给确定出来,之后我们一看,再反推测一下发现不是,有一些你测的高的地方它低,有测低的地方高,最后我们就是说真正特别脚踏实地的方法就是图层叠加法,我们考虑一个地方,地价高它可能是交通便利,它可能是它的产业类型决定它高,还有一个是社会服务设施,比如说学校、医疗等等。一共是几十个图层加在一起决定它这个地方是高地价的,这个也是空间分析方法在地价确定的时候可以用,此外在这个很多的工厂的选址上,可能也用这个方法。

通过这一课提炼出来就是说地理的分析能力是这种多图层的叠加空间整合这是一个它的亮点。

再有一个亮点就是它提炼出来了农业生产布局当中的两大方面的主要因素,一个因素是自然因素,它拿了几个图层叠加,这几个都是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了这项生产是叫做它的充分条件,然后这个时候经济是一个必要条件,这个时候两者都具备了,这个地方才适合种植棉花,这样自然和经济的叠加,这样一个知识点也是可以牵连的,刚才我们讲地理的空间的整合的方法是可以迁移的,农业布局的这两点整合也是可以迁移的。

人文地理的这个教学过程当中,可能是我们上课或者是教材里面举几个例子,但是今后我们生活当中,或者工业考试当中来呈现的都是一种知识的内核的一个转移体系。

4.课例梳理:

在人文地理教学的这个决策过程中,资料的运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资料运用型的学习,可以达到不同的目标,但一般的以综合目的学习为主。应该充分利用已经准备的资料,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资料也和学习活动的主题是否恰当有关。在资料运用型为主的学习中,应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处理资料的能力,让资料的运用成为确定学习主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资料运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工具、资料运用,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利用当地资源组织教学,是资料运用的一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5.提出思考的问题

(1)从四、五两个专题中的提供的教学课例中选择一个进行分析评价。

(2)选取您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段资料,说明它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人文地理
  • 上一篇: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
  • 下一篇:专题六 如何理解高中区域发展教学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