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专题四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内容体系

归属:地理课程改革 2024-07-03 

第一课 怎样认识高中人文地理学必修部分的结构

1.实验区的老师是如何认识人文地理的变化的?

第一是突出了我们地理学科的特色,那么在原有的必修教学中主要是经济地理方面的内容,但是更多的像人口、城市内部结构,包括地域文化等等一直没有涉及,那么这次新课程可以说将这些内容都涵盖在内,那么相对于自然地理的内容来说,我们这次可以说地理教学突出了人文关怀,那么第二点感受新课程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那么包括像人口迁移,地域城市内部结构,以及交通对商业网点的影响等等这些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学到的东西是他亲身经历的,他看到的,听到的。贴近了他的生活。第三点是加强了国情的教育,那么国情的教育可以说是我们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咱们一个特色,那么像人口教学,这次又回归到我们的必修内容中,对学习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还有像资源观,环境观,这些一直贯穿了整个人文地理教学各章节中的始终。

现在它特别好的体现了学生要学习就是对自己终身有用的地理,所以像一些原理性的东西或者是特别强的规律性的东西可能不是现在教材能涉及的重点,而它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中的人文地理的社会现象,然后把这些现象展示出来,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东西,它大体上是因为什么,而具体的比较深层次的原因就不是现在高中学生它需要去研究的重点,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举一个例子说比如说过去工业、农业都是很长的篇幅,包括地域联系是一章的内容,但是现在每一部分都变成了一节,这样内容整体上显得相对的连贯。而且它更强调的就是说对它宏观上整体的把握,比如说农业我们理解了它的一个区位,一个地方怎么分析?但是具体的世界上究竟有哪些?然后每个地方就不需要学生一个一个去,因为他可能很少遇到那些特别具体的类型,包括工业也是一饮,所以我觉得这是跟原来一个特别大的区别,这样对学生负担相对来说它记忆型的东西相对要减少,然后在教学中就需要引导他理解,需要对一个规律现象的把握,我觉得这个现在是在加深,这个对老师也提出一定比较高的要求,这是跟过去差别比较大的一点

现在在老师们当中,无论是从这个教学理念,还是对人文地理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他们都感觉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那么这些都是我们值得特别注意的。

2.从人文地理学那个大的体系来看,他包括了很多内容,比如说有这个经济、人口、聚落、旅游、 政府、社会、文化、行为等等。但是在我们必修谋划二当中,只选择了其中一部分的内容,那么这种的选择他有什么样的依据和背景呢?人文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如何设计和选择的?

我们这次课程改革,课标没有拘泥于这个地理学这种系统划分。而是非常精炼地从人文地理学当中,选出了若干个内容,提炼出来的三个主题。这三个主题是人口和城市,还有生产活动和地理联系,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因此说呢,这样一个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个体验,同时也简化了中学教学的这个教学内容。同时还使得学生知道地理学的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广阔的。课程标准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出发,提炼出三个主题: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地理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虽然学科发展的基础和社会背景不完全一样,但是目前中外学者们认同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是一致的,主要分为一横一纵。所谓一横是指人文活动的空间特点和人文活动之间的空间联系。例如,西单商场规模有多大,西单商场的规模与其他商业网点规模的关系。再如,北京动漫人才的吸引范围,以及其他城市对动漫人才的吸引对北京的影响。一纵是指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譬如黄土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影响;不同自然带粮食生产能力的差异。(吴传钧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有中国的地理学特色)。在中国,后一种研究比国外更受重视。课标中地理2的三个部分将一横一纵体现得比较充分。

所谓一横是讲的是什么呢?是讲的人文现象在空间上,他的彼此的空间关系。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北京的也网点,北京的商业网点我们知道有不同等级的,最高等级的有CBD。CBD叫做商务中心了,商业网点呢?最高等级的有王府井,还有西单,下面第二等级的有叫双榆树,这些第二等级的。此外,还有就是最低等级就是我们身边的便利店,这些不同商业网点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这样一个空间关系我们叫做一横。它和自然圈层是不发生直接的联系的,不是说哪个地方下雨多,那个地方商店少,哪个地方不下雨,哪个地方商店多,和这个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再有一纵是什么呢?一纵就是讲到人文事物和人文现象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典型的就是说一个地方,他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他的聚落分布的密度,最典型的就是李旭旦先生他曾经做过一个白龙江上游的调查,这个调查非常突出就是把调查区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按照不同地理单元当中看一下不同地理单元聚落的分布密度。比如说在平原地区,聚落的密度那是高于这个河谷盆地,在河谷盆地又高于山间盆地。在山区是聚落密度最低的。这样一种分析方法,我们叫做一纵,就是讨论人文事物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李旭旦先生当时研究的是非常有名的,就是他延伸了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但是都知道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是以和秦岭来划分的。由于李旭旦先生在白龙江上游的调查,就把南北分界线又向西延伸了一段,就是延伸到了白龙江了。这是很多同学可能不了解的,也正是基于这样调查的发现,在白龙江南北两侧,聚落的分布和土地利用形式是有差别的。

如果大家在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时候,把握住一横一纵的话,基本把握住了人文地理的一个核心。

4.近些年人文地理学有哪些新的研究趋势?

我国人文地理学在21世纪的新趋势是:第一,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第二注重研究方法多元化。

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了一个多学科繁荣的这样一个局面。我们在这个70年代后期,只是刚刚打开国门,开始逐渐的知道,到这个9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国外的这些新的东西都逐渐引入了。目前来说中国的人文地理学,也开始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势,一个发展趋势,也是开始拓展他的研究领域,拓展研究领域就是由于一些新的行业和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也开始使得人文地理学在关注这样一个新型行业的空间分布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

第二个也是开始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人文地理他实际上完全按照自然地理的研究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因此他开始借用了社会学的方法,人类学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逐渐的得到学科内一个认同。我们在进行中学地理教学当中,我们可能目前也是开始注重这个研究方法多元化了。除了一些计算、还有一些非常严密的科学性的这样一般演推之外,我们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支持我们进行中学地理教学这样一个教学过程的实践。

过去我们可能在中学教学主题应用的经验主义的方法,经验主义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看到了林林总总的人文现象,我们把这些归纳一下,然后最后推出一个结论。这是传统的一个叫做经验主义的方法。

现在有一个新的方法,我们叫做实证主义的方法,实证主义方法它是先提出来一个先验命题,就是先于验证的一个主题,这个时候我们才拿现实当中的例子来看一下,他是不是这样的。

5.人文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实际上是我们平常生活当中的接触了,如果老师说我们去看看商业空间,说不用看了,我们平常买东西就去了,没有什么意思。但是老师如果把这个问题再给延伸一下,可能就会让同学知道,平常我们生活当中接触了很多的人文现象,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去思考这些人文现象他背后的空间特征和空间规律。我想这个在人文地理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用好多现实的这样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我从研究者的角度举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不是生活当中的,但是大家也知道学了人文地理,今后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是非常有用的。

6.如何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师如何将他们转化为学生可以学习和探究的内容?

教师要想落实人文地理的课堂标准,把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这个涉及到几点,一个要想落实人文地理,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落实第一个基本概念,比如像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之间的例子。我们实际上是要求老师尽可能的结合身边的,能够理解的来让学生对概念加以理解,要求学生知道基本含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够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二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分析要到位,比如说联系城市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个含义其实就在联系城市地理结构的有关理论上,而我们的老师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多数都在强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种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有关例子。而恰恰是有关理论,才是学生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课标要求是说明,这属于理解层次,那也就是说学生需要运用有关中心地的理论来对其他的相关的事物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这种知识的能力的运用。

第三对课标的理解,实际上还表现在对行为的理解上,比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特点与气候条件。显然这里面特别强调行为动词是分析与说明。那这两个层次要求就是说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特点,与形成条件的方法,能够切入到任何一个农业区域来加以分析。那么因此就不能按照分析表面现象的要求来分析案例,比如说根据教材所给的阿根廷,它的这种类型。我们不能从教材当中来抽取它的气候特点,它的地形条件,它的河流状况,如果是这种分析,我们就达不到分析说明这样的层次标准。而只是一个简单的提取关键词的这样的作用。而在这个问题处理中,我们实际要求的是学生能够运用刚一所学的分析某个区域它的气候特点,它的地表状况,水温特征,等等因素来得出这个区域它的自然地理特点,只有在把握这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理由进行这个农业地域它的区位因素分析。也就是说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分析说明这样的能力。否则学生将来得到的就是一个这个地方要发展农业,首先第一点,气候适宜,地形适宜,水源适宜,就没有一个分析的能力。因为你没干。那么为了达到人文地理构成标准的落实,我们建议老师们建可能的选取学生能力理解的案例,因为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往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但是又往往远离学生的感知,特别是必修2,涉及到的城市,工业,农业,地理联系等等问题,所以我们并不一定要限定让教师必须使用教材当中的案例。也就是说如果说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案例能够替代你要所教的案例,所表述的内容的话,那么就尽可能的来使用学生身边的案例。这样做的结果第一是让学生感到亲切,第二让学生感到地理有用,地理就在你身边。

7.如何落实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例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那么提服务范围,我们现在试着在上海市这张图上,我们来画一画不同等级的城镇它的服务范围。在画的过程中,我想大家肯定会问一下这种不同等级的城镇,他们之间什么样的关系。一个是上海的中心城,然后找到它的西南方向的(青浦)县城画出来,青浦县城西南方向的朱家角镇,现在大家试着画一下,在画的过程中同学可以体会一下,三个不同等级城镇服务范围有什么关系?可以和边边的同学讨论讨论。

实际上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他利用中心地有关理论。那往往就在这个落实课程标准的时候,老师们往往只注意后半段,就是说把这个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这个差异说清楚了,然后把这个等级说清楚就可以了,往往对这个理论本身比较不重视,或者是忽略了。这节课当中呢,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对这个标准的把握和落实还是比较到位的。

杨老师这课设计的非常巧妙,实际上在高中阶段呢,让学生知道从事有不同等级,而且杨老师这活动呢,让学生有自己动手的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把等级自己划分出来了,这个活动设计非常巧妙,但是我在这里强调的是,现在一说到城市可能教师呢不会强调,就是我们谈到的是市域范围,还是市区范围,需要可能进行一个强调。比如说说到北京市,说道上海市,它的面积是市域面积的范围,在北京市下面分18个区县,那他的市区范围是什么呢?市区范围现在我们说核心区是4个区。4个区之外又扩大四个区,就是八城区,在八城区又有10个郊区县,就是18个区县,真正要说到他的中心城的话,就是城八区这样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是个北京市域范围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到就是这张图,这张图是表现的是上海市域范围下面各个区县,刚才杨老师上课当中他所说到的上海市内的,城市的或者叫城镇的等级体系是这样一张图。这张图呢,实际上把上海的区县呢,就是他的每个区县的中心区给确定下来了。我们现在谈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中心区的等级分布,而不是我们说到的行政区的等级。所以这是老师一定是要把这两张图,如果你要介绍一个城市的话,把市区行政区图和这个叫城市他的一个中心区的等级结构图,同时拿出来,否则学生就会容易混淆,就说在一个大的上海市之内,可能还在包括小的这个二级或三级这样的城市,他不是,他讲的是上海中心区和他下面的区县的中心区一个等级关系。如果再有一个更好的例子就是更宏观区域去,我们看一下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州他是有不同的等级的这样一个城市,以广州、澳门、香港、深圳就是作为一个主要的这个核心城市。在他下面有一些其他的等级的城市。这样它的地域范围就不包括的。不是大的广州,广州包括了厦门小的这个市,拿这样一个区域,可能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城市的一个等级,空间结构。为什么强调这个呢?因为我们在进行城市土地效益分析的时候,有的时候不强调两个概念差别的时候,就容易使得我们在计算的时候,一会儿用到中心区的面积,一会儿用到市域的面积,比如说北京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按照整个市域算呢?是按中心区算,所以这是用得不一样的。

8.我们怎样把握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它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处理人文地理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它们之间关系的。

举一个现在我们已经完成的一个研究项目。我们要做的是一个辽宁省的国土规划,国土规划其中有一部分叫做城市规划。做城市规划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辽宁省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分布状况,我们看是这样一张图。我们看到在辽宁省这样一个马蹄形的形状当中,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就是深绿色的这部分,这部分是人口密度比较大,我们想是不是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我们就应该多分布一些城市,是不是现在也是城市最密集的地方。
我们再看这图,目前这个辽宁的这个城镇体系图,我们如果刚才还有印象的话,能够看到刚才的这个人口密度分布图和这张城镇体系分布密度图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在这个辽西,有一部分人口稠密区,这也不是一个城镇的密集区,城镇密集区,主要是在这个我们讲的一个马蹄形的这个核心的这个部分。那这个是人口分布和他的现实的城镇分布是有差别的。

这个时候我们想我们就应该今后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但是现在城镇不稠密的地方。在分布新的城市呢?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到了。这是一个判断。这些地区城市化程度高一些。我们这时候看呢?这张图,这张图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一些大城市,在人口不稠密的地方还有一些大城市。所以在人口不稠密的地方有大城市就使得他的城市化率就比较高了。我们看到了在这个辽东这个部分。就是也就红色和黄色这个部分,就是城市化率比较高。这时候我们想在那个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大力推进城市化了。我们就应该在西部的地方多建几个城市,是不是呢?实际上现实当中不是。 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讲的地理各部分的知识互相串联,就是考虑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在辽西的这部分,实际上是辽宁的生态的保育区,现在我们按照发改委的四个分区的来确定化,这个地方应该叫做限制发展区,限制发展区的话,就不可能顾一些大的城镇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尽管人口稠密,尽管他的城市不多,但是我们也不能今后在这儿,在布新的城市,我们城市重点的核心建设区了?还是在什么呢?还是刚才讲的核心地区。除了扩充这个可持续发展之外,我们还要和人类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还要有联系。

我们再看下一张图。这张图有不同的城市职能的显示,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职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是综合性的,还有一种类型是现代的城市职能的,还有一种是传统性的,传统性的就是蓝色的这些点,未来就是大城市可能是不会依托传统型的来发展,所以人类的活动也和我们讲到就是我们课标规定的第一部分,人口和城市有关系,他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决定了人口的流动。同时呢这个也影响了到地域联系,也就是这几个城市之间交通是怎么布局?所以我们从辽宁的城镇规划就可以看到。一件事情他和我们讲到课标二,地理二的三个内容都有联系。他就可以把这个东西都给串联起来。

在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中,是几乎涵盖了我们课标上的人文地理所涉及到主要内容。除了发展区域发展研究过程中可以这样,在我们教学中其实也是可以这样做的。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中地理 必修二
  • 上一篇:专题三 如何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
  • 下一篇:专题五 如何根据人文地理内容的特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