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结合七个模块谈谈具体教学建议,怎样看待或者怎样更好地开展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结合各个模块的内容,以《海洋地理》为例谈具体教学建议
(一)开展选修课存在的困难(以林春鸿老师为例)
1.课时量大、课程量大、排课难
地理一共有七门国家选修课,再加上学校开发的校本选修课,一般十几门,这无疑对开设课程带来很大的困难。只有抓住基础,体现工具性特点,又要体现选择性,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不要平均用力,要突出重点,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从实际出发,增加自主兴和创造性,一般认为在教材处理上要学完,未必是教完。
2.备课量大、师资缺口
设置选修课使得必修客观有了比较好的补充,但是开设选修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学校的地理教师数量都比较少,工作量很大,而且要开好一门选修课,它首先要求教师有自己的专业优势,特别是有一定的创造性的思维。
3.学生配合度差
由于学时水平的限制,中学生不可能像大学生那样,对选修课有很强的兴趣,所以老师要开设好选修课,必须选准课程,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不能像大学那样满天撒网,一旦学生不配合,选修课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4.学科内容难易程度难以把握
选修课只是选读,它不应是必修课的复习,或是应试的辅导,也不能简单照搬大学的选修课模式,而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在深度、广度上进行适度的拓展,即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
(二)以海洋地理为例分析选修课的设置
为什么设置海洋地理?它是根据国情和世界形势提出来的,它既有有现实的意义,同时在国土层面,在国家发展层面上,也有它很大的政治意义,所以海洋地理的选择,它是既融合了国家的目前的学习需要,同时也是结合我们地理自然科学的知识,来形成的一个模块。
1.海洋地理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价值:
2.能够使学生认识海洋环境、感悟人海关系;
3.能够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了解海洋国情;
4.海洋地理因其所具有的综合分析价值、推理价值,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特殊作用。
二、怎样看待或者怎样更好地开展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
提高自身素养可以达成传授知识的可能性,以下方法也可以解决现有的选修课程开展的困难。
(一)对于和必修内容相符合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加大能力训练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思路
案例:冯丹老师代袁孝庭老师讲《海洋地理中空间教学规律》
案例:梁晓荷老师的《梁老师评课片段》和《环境保护课件》
对这类方法论特点比较明显的课,我的处理方法一般是首先明确概念和内涵,以及这一内容的基本情况介绍。比如这些内容特点、分类等等。然后学生阅读教材里头的所选择的案例,或者自选的案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提炼该内容的一般研究分析方法,最后是落实和巩固,也就是分析方法的应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寻找适合的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地观。
环境污染一章的的教学流程是:
第一,环境污染是怎样产生的?也就是明确环境污染的定义,环境污染的一般分类方法。
第二,环境污染现象的一般分析方法,有就是污染物、污染源、污染过程、危害,典型分布区以及采取的治理措施等等。
第三,分析方法的掌握。分析方法掌握的落实和巩固,也就是通过分析某一种污染来了解对这一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四通过联系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这节课下来我自己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对学生掌握地理问题的分析方法的指导作用也是明显的,教和学的方式是同学们熟悉的,学生很认真地研读了案例,讨论并归纳出知识提纲,并提炼出环境污染这类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课堂当中的主动性必须非常突出。
(二)结合学科竞赛开展选修课的授课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关于《如何开展天文科普活动》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儿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的天文的一些情况,那么天文学学它和其他的自然学科基础学科的区别,首先是它的研究对象不一样,我们天文学研究对象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天体,也可以说是在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最远的学科,研究的东西最远的学科,那么在宇宙实验里,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特别丰富的,在我们地球实验里所远远不可能的各种极端的物理条件。这样的话,随着观测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和观测也非常相关的理论方面的推进,天文学的发现是层出不穷,可以说几乎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会在整个国际天文领域,都会有容易被大家理解或者关注的一些重要发现,同时它也经常会发生一些比如像日全食,流行雨这样,很容易被我们普通公众来观测的天文现象。有的时候天文学的观测和理论进展,它直接导致了人们对客观事件和客观规律的基本认识的改变,那么神秘的宇宙作为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它永远是激发人类好奇心和挑战人类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源泉。这几年数字投影技术发展的非常快,所以现在这个天文馆本身现在越是越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做天文教学的这么一种手段,所以有的学校,其实它除了有天文台以外,它还有天象厅,特别是有这些数字天象厅的学校,那么这种情况下就说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学校里面的天象厅,或者是利用这些大中城市他们的科技馆里面天象厅来开展提问教学活动,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我们现在正在组织,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下面我们成立了天文馆专业委员会,这个天文馆专业委员会是希望能够把全国的这些天文馆,天象厅能够大家组织起来,那么比如说我们会一起来开发一些天文教学的软件,实际上是以数字天象节目的形式,来开展天文教学,这样的话就是说如果有数字投影的天象厅的学校,实际上就会在我们网络当中以后就有可能,非常方便地进行天文教学,那我们天文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很快的,非常及时的根据最新的天文发现,近期的天文观测,来不断地更新我们天文教学的内容。我们北京天文馆现在是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也是北京校园教育协会的挂靠单位,我们自己就说一直利用天象节目,展览、讲座、观测,兴趣小组,暑期的天文学校,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开展科普,也在北京的一些高校和中学进行天文教学,同时我们这几年其实一直在推动全国的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另外也在组队去参加各个级别的国际天文奥赛,这样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推动天文学在中小学的普及,同时在我们的这个天文爱好者杂志里面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在增加中小学天文教育方面的内容。这几年由于国家经济形势的飞速的发展,各方面工作的发展,那么天文学它会越来越在中小学教育里面,它会越来越显得重要。最近这些年,我们中国整个在航天领域,有几个大的项目,另外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在中国境内可以看到日全食的天象,在全国范围内都能看到日偏食,2009年国际天文年,像这些事它都会在青少年和公众当中掀起一个非常大的天文的热潮,所以我们预计这几年会是我们天文科普和天文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形势。
关于天文奥赛是从2002年开始,中国组队参加国际天文奥赛,那么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在国内正式地举办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每年年初要进行全国的预赛,然后在4、5月份进行决赛和邀请赛,从获奖的选手里面,挑选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集训,然后再选拔参加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亚泰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国际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这三项国际比赛的国家队的成员,关于天文奥赛的详细的情况,可以在北京天文馆网站,以后我们的天文爱好者杂志上面,可以看到。
关于国际天文年是在整个2009年全年,国际天文学联会会,以及各国的天文学会都会在全国,以及世界各地开展大量的活动,其中当然也包括天文教师培训在内,我们天文爱好者也对这个活动进行了介绍,那么我们现在也在建立国内的专门的国际天文年的网站,这些情况大家都可以通过网上和我们的杂志进行了解,谢谢大家。
(三)选修课结合校本教材进行了学科特色的拓展和延伸
实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冬夏令营活动《在岛上的活动》
我们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夏令营跟冬令营活动,而冬夏令营是结合学科特色,进行开展的。
每一次的实习我们都会请专家,地质方面的专家,植被方面的专家等等这些学科专家,来共同参与。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拍摄的一段,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学习基地,教育基地,海岛的一个教育基地,它的一个片断,那么在这个片断里面大家可以发现,我们去这个地方进行科学考察,并不是仅仅带着孩子走一圈。在那里可以呆7到10天,甚至15天以上,那么在这个岛上我们可以做非常细的,微观的科学研究,比如说我们可以研究泥质海岸,我们可以研究沙质海岸,我们可以研究草海里的动植物的一种蜕变,我们可以研究环境污染对水的一种影响,这种活动,不但只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其实对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一个非常大的更新。
学生在开展这种野外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地理选修知识的一个补充,它从地理的层面上,特别是综合的层面上,学习到在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或者说在书本上看到,但在实际上不是完全这样的一些层面,所以学生的这种活动,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是大力开展。
没有条件的学校,又怎么样去开展这一类的活动呢?其实我们可以在户内进行模拟活动,我们现在看一下一个片段,这个片段也是我为某一个出版社拍一个示范的课题,它是地球中的一个示范课题,它叫可透地层。大家可以看一下,在这节课上,我们在课堂里面,通过模型的制作,一样让学生可以像走出课堂外一样,来对地层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了解。
实例:《看透地层》
制作岩层剖面的立体模型,我们说这个模型的制作,它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在课室里更深入一步的,或者说更直观地了解在野外所观测到的局部的一些岩石背后的一些地理的知识,是这样子的,那么它需要的器材有以下这些东西,其实大家已经拿到了,你再检查一下齐不齐比如说我们说这一个活动的单张,就是我们依照的这次活动一个单张,还是直尺,还有剪刀,胶水,或者是我们说的双面胶,再来是彩色铅笔,然后我们说这个步骤大概要做四个有关的这样方面的一些手工的制作,首先我们看一下怎么样通过这个小小的一个,这种手工的制作,来了解野外一些大的地理背景下的一些地质构造呢,我们看,首先第一步看看我们的活动单张,那么它说这个老师先发下去的一些土层的这些模型图,你看每个组得已经做的好了,模型图,那么这些模型图,希望大家要在上面涂上不同的颜色,按照地层。第一步首先我们把图一拿出来,图一是哪一个呢?就是我们这个,这个是图一,先把图一拿出来,按照说明上说,我们先把这个图一有层面的这个一面,岩层的这个面用彩色铅笔,或者是彩笔在不从的层先涂上颜色,先涂完之后,我做告诉大家怎么做,先涂一下,动作可能要快一点,来,对,几个同学帮忙。其他同学可以看一下,我们接下来的步骤是该干什么的?有的组是几个同学合作的。涂完之后,一边涂一边想,假如这是一个地层的话,这个地层发生了什么样的一个变动呢?它怎么能变成这个样子呢?假如把这个纸卡片,折叠成一个立体的,变成一个岩石的话,其他的面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是A面的话,那么B、C、D、E这个面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岩层,它的岩层是哪些岩石呢?或者说有什么颜色的图例来代表把它画出来呢?一边涂一边想这个问题,要是变成一个立体的岩石的话,也就说在野外可能我们只看到这个面,那么后面的这个山地层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思考的时候,我能不能恢复一下它的地层的一个面貌,是不是?首先我们看一下,一边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第一就是把岩层涂上颜色之后,该怎么样恢复它原有的一个岩层的地貌。思考一下,能不能想出来,我该怎么样去做,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假如把它变成盒子的话,我该怎么做?我听有的小组同学说,对面的这个面要对称,我们假设它的地层是水平状态分布,这个面要对称,想好的同学可以直接往上画,画完之后涂上颜色。我们先请一个组看一下他们画好了一个面,先说说为什么这样画,我们先请一个组,你们组先来跟我们讲一下,好像画和一个面,先来讲一下。你们画好了哪个面?
同学:我们画好了E面,因为从这个给出来的土层来看的话,这上面是黄色的,我们给它涂,那么从上面看下来的话,它这个边界地方看上去应该也是黄色的,那它这个上面。
老师:每一个岩层称之为单层,这个单层跟单层之间又有什么?层里面,那么这些是有关的一些核心的概念,单层、层理,层里面,那么由各个单层构成一定时间段的沉积的一个地层,是这样子,好了,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假如我们在野外这种岩石的状态,不是呈褶曲的状态的话,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第二个活动。请把图二拿出来,图二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四个方面都有的,涂上不同的颜色,有的组可能都已经涂了一些了,然后把它折叠成立方体,这个不 需要填画的,只要涂上颜色就行了,观察这个立体面绘制时的规律,一边涂颜色的时候,一边观察它跟我们刚刚看到的那个层面的岩层,它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个岩层发生这样的一个变动?观察一下跟大家说一下。首先第一个问题,整个这个地层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动你觉得?
学生:我们发现这个面呢,首先它就像刚刚图一一样,有一个褶皱的发展,就是这里有一个弯曲,但是它比较特殊的又在于它同时在,应该是褶皱形成之后,它又一个错位发生,应该就是垂直运动,地壳垂直运动,大致了像这个连续的一个层面,发生了一些错位,所以就跟图一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老师:有没有其他同学不同意见的?就首先他看到了,这地层有个弯曲,这个弯曲是受什么力作用的感觉?是什么方向的力?水平,这么挤压的,? 一挤弯了,弯了之后然后怎么错动了这个错动是什么力量导致的呢?这又要思考的,反正觉得跟刚刚那个不一样了,因为这里有一个断层面,那么这个岩层呈现什么方向上错动呢?岩层垂直什么向,是上下方向的,好了,能不能看的出来哪个上,哪个下?你们这边左边,这边是右,你觉得这个岩层是什么样的?是这样错动,还是这样错动?这边这个岩层是向下,这个是向上,是错动的,为什么?你怎么看出来了?你的彩色的可能更容易,谁来说,为什么你看得它谁这样错的?
学生:首先看这个图,然后这也是弯曲嘛,然后这里是凹起来。
教师谈体会:
第一,假如它的课是延长两节课,可能效果会更佳。
第二个我觉得就算是在课堂上可以模拟,我觉得在座的老师,千万不要就是大量地去做课内的这种活动,还是要走出户外,是最好的活动活动方式,宁愿在户外走一趟,都好过在课内上十节课,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而是我们地理最大一个特色。而且我们的选修课程,校有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大家千万把这个阵地给遗忘了。
归纳以上的观点有几大方法:
1.对于和必修内容相符合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加大能力训练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思路
2.结合学科竞赛开展选修教学
3.开展特色校本教材活动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