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师生角色换位法,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某个问题、某个知识点、某节课的内容交给学生,由该生当“教师”在讲台上向自己的同学讲授课程,教师在台下和学生一同听课,并对学生的讲课进行评判,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一、角色换位法的实施
1.扬起你的教鞭──新课讲授中的角色换位
让学生成为教师,让学生教学生,让老师也偶尔做一回学生。这样的角色换位法可以应用于内容较为浅显,知识点前后联系不太紧密的新课教学。如高一地理“大气环境保护”的教学。由于这一节的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教师在一周前就把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分别负责全球变暖、臭氧空洞、酸雨等三个内容中的一个进行教学。要求每组学生各自分工,互相合作,推选出一至二名同学作为“老师”到时上台主讲,对于学生的讲授的具体内容、方式不作限定。在接下来一周内,学生们就各组负责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上网查找了许多资料,编写了讲课稿。有些组还利用个别学生的电脑特长,制作了“幻灯片”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许多精美的图片,大量详实的数据和资料。许多组的“老师”代表在讲授时,对教材的内容只作了简单的介绍或列出了简明扼要的知识框架,而对这三个大气环境问题的现状、目前世界各国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及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有些组还提出了“家乡酸雨监测”、“宁波市无氟冰箱的使用现状”等研究性课题。四十分钟的一节课,在愉快又紧张的气氛中圆美结束。
2.向教师提问──高三复习课中的角色换位
在高三地理的复习中,如果教师像上高一新课时一样,把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复习一遍,再提出各个相应的思考题,学生认为没什么新意,知识点又有所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佳。此时,不妨用用角色换位法。在上课前,让学生在高一的学习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自学,对教材中不明确的知识点或难以解答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向教师提出,由教师作答。教师根据全班同学的提问,有重点地进行备课。对于一般的问题或个别同学的提出的问题直接在作业本中进行解答,而对集中的几个提问或较典型的问题,渗透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听讲,教师利用学生的提问展开课堂教学,这样更有利于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
例如在“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复习中,有几个针对教材中的“海洋表面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提出:为什么南北纬60度附近的盐度不一致?这为学习陆地径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作好了铺垫。又有学生提出:赤道附近盐度最低值为什么出现在北纬10度附近,而不在赤道上?印度洋的水温为什么比太平洋低?……这些问题的提出及教师在课堂与学生一起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综合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拿起你的红笔──作业批改中的角色换位
在每一次考试之后,总会有学生来反映说,自己考试时的感觉良好而成绩出来后往往出乎意料得差,也有学生说,感觉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差不多,为什么得分这么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解答非选择题时词不达意,或者缺乏必要的地理语言。让学生拿起红笔,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或试卷对这些同学的帮助很大。在学生的批改过程时,在对其他同学的错误答案划上红叉时,对他记忆更深,更有触动作用。让他进一步体会到如何用更准确的语言,进行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