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地面,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大气在由副热带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为东北风,叫做东北信风(见本页图中箭头2)。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二)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流出的气流,除一部分向南流回赤道外,另一部分向北流向副极地低压,这支气流在北流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又叫盛行西风(见上页图中箭头3);与此同时,从极地高压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见上页图中箭头5)。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的上空(见上页图中箭头4和6)。这样就形成了中纬度环流圈与高纬度环流圈。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即向南北流走,致使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这样,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比上述状况要复杂得多。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看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特别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对照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就可以看出,这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而北半球的陆地面积较大。
在河湖或海里游泳的人,都有这个体会。盛夏的中午,如果你躺在岸边沙滩上会感到热乎乎的,而在水里却是温和的;冬季恰好相反。这主要是因为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要缓慢得多。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高得多,形成低压;冬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低得多,形成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