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产业分布的基本规律

时间:2022-02-05 归属:人文地理概论

二、产业分布的基本规律

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系统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域表现。产业分布的形成、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的内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对于客观存在的产业分布规律,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它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服务,但人们不能制定和创造它,尤其不能改变或废除这些规律。重视研究产业分布的基本规律,学会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搞好生产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一)产业分布的性质

产业分布是生产的空间形式。生产是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把自然物质直接或间接地转变为适合于人类需要的物质产品的活动。生产活动总要在地球表面的一定地点或地区进行,形成产业的分布,故产业分布是生产的一个必要方面,有生产就有产业分布,要发展生产,就要提高产业分布的效果,也就是说,产业分布随着生产的出现而出现,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建设每一个项目都是在具体的地区、地点进行产业分布或再分布,每一个企业的改建或扩建也要影响原有的产业分布格局,所以产业分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实际上天天在进行产业分布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统一。因而作为生产发展的一个侧面的产业分布,毫无疑问也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制约。生产方式与产业分布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脱离生产方式的产业分布,也没有脱离产业分布的生产方式。产业分布的改变是以生产方式为转移的,生产方式决定产业的分布,同时产业分布对生产方式又具有反作用。

产业分布的主要特性有下列五点:

1.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约消耗是产业分布的根本前提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支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产业分布合理性标志也是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支出。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经营管理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地域间的合理分工和联系,则是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节约社会劳动,从而也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人类对自然的依赖程度较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这一阶段产业的部门比较简单,产业分布的形式和内容受自然条件直接影响,所以产业分布是零散而闭塞的,生产规模小,原料由当地供应,产品也主要供当地消费。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十分有限,社会分工,特别是地域分工不甚发达。到了资本主义时期,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由于能源、生产工具和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变革,带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获得迅猛提高,从而使产业分布的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产业部门分化加剧,形成了许多产业部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带动了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劳动地域分工的深化。近二三十年来,在工业发达国家又开始并正在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迈进。电脑、电信及其他形式的信息技术,得到空前发展,正在把世界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全球性的生产和贸易向一体化体系发展,国际贸易使若干国家专门从事不同制造业的某个门类,甚至专门从事这些门类生产的某些阶段。世界生产之地理分布,也正在发生着新的巨大变化,传统工业部门趋于衰退,新兴工业部门正在兴起,整个产业结构正在改变,生产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使生产布局的理论与实践,亦具有新的内容和形式,而生产分布也由过度集中,开始逐步走向适当分散。

2.产业分布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

历史上形成的产业分布面貌是今天产业分布的基础,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有所改变。今天的产业分布同时又是明天产业分布的出发点。例如旧中国形成的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是短时期内可解决的,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逐步扭转。只能采取逐步改造的方法,而不能采取根本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

3.产业分布问题逐渐由简单向复杂化发展

人类为了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为了从事生产,就必须进行分工。首先是原始的自然分工,以后发展到社会分工,分工不断地进行并深化,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而生产的发展又要求新的分工。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就是在分工—发展—再分工—再发展的过程中,螺旋式地不断向前发展着。马克思、恩格斯精辟地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仅仅是生产力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新的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不只是产业部门分工,还包括地域分工,部门分工必须体现在一定地域空间上,从而形成地域分工。生产的分工与联系是矛盾统一体,有了地域分工就有了地域间的联系,分工愈发展,联系必然愈紧密。可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内部的联系、组合日益复杂,产业部门、生产要素、生产环节的空间组合日趋多样化,生产力的地域联系,地域结构也必然日趋复杂。

4.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产业分布有不同的目的

由于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因此,生产除了主要受生产力的制约外,又不能不受生产关系的制约。产业分布是社会经济现象,它必然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不同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制约着产业分布的目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决定资本主义产业分布以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为目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社会主义产业分布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的。

5.产业分布具有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特点

产业分布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产业分布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容易改变,对生产的发展起着较长时期的影响。同时,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又是交通运输线路、商业服务网点、居民住宅、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福利等设施各项建设布局的基础。因此产业分布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能否合理利用和能否保持生态平衡,影响到生产企业本身的经济效果,还影响到其他各项建设的布局,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分布如果适合于生产发展的要求,它将在较长时期内起着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反之,它将在较长时间内不利于生产的发展,限制生产的发展。

产业分布的长远性、战略性特点要求我们在产业分布过程中要注重其长远的经济效益,又要注重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例如,从社会效益上看,产业分布关系到国家战略后方的建设、民族团结和城乡差别。从生态效益上看,产业分布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影响有的是明显的,而大都是逐步显现的,由量的影响逐步过渡到质的影响。有些影响,从单个企业看并不明显,但从成群企业看就成了严重问题。因此,只有从战略全局出发,从三种效益结合的观点考虑,才能全面评价产业分布的合理与否。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产业分布 基本规律
  • 上一篇:产业分布的条件
  • 下一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