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宗教及其分布
宗教是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之一。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宗教也受着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及生产方式所制约 它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人类历史上一定发展阶段产生的。在人类社会早期,即在旧石器时代切期,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小,人们更多的是自发地适应自然,在这时人们绝对不会产生祈求减轻自然对人类压迫的思想要求,以及任何宗教的观念。因此,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是没有宗教的。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生产范围进一步扩大,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时,人们便开始对许多自然现象抱有某种希望和控制的要求。而极端艰苦的生活条件,在同自然斗争中的软弱无力,对于支配着原始人生活的可怕的自然力量的恐惧,对于产生各种现象的真正原因的愚昧无知,这一切便促使宗教的产生。即使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没有消灭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宗教仍然存在,并且还得到加强。
宗教是文化的重要部分,并与其它文化形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宗教既能影响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又能影响人口的增长、迁移及分布,还能影响不同地域的文化景观。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宗教的起源、扩散、分布,以及宗教与环境的关系。
世界上的宗教门类很多,各种宗教的传播范围及信徒人数相差很大(表6-1)。
表6-1 世界主要宗教人数
1.基督教
在世界所有各宗教门类中,基督教信徒最多(有近10亿基督教徒),分布最广,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都有大批基督教徒。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相传为耶稣所创立,信仰上帝(或称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开始就犯了罪,即所谓的“原罪”,因而将永世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独生子耶稣基督才能得救。基督教最初作为受压迫奴隶和贫民的宗教而出现,希望耶稣能使他们获得充分的自由。耶稣死后,他的门徒保罗扩大了基督教的影响,把基督教的教义传播到欧洲地中海沿岸非犹太人地区。
罗马帝国最初对基督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后来,因部分上、中层人士加入基督教并取得领导地位,罗马帝国始转变了对基督教的态度。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以合法地位。公元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内部也形成了西部罗马和东部君士坦丁堡两个中心,并于公元1054年公开分裂为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两个派别。从15世纪开始,西欧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新兴的市民阶级和农民在反封建斗争中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德、英、瑞士、捷克等国纷纷展开宗教改革运动,形成许多脱离罗马教皇控制的新的派别,统称为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