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泰山,以通天拔地、雄风益世的气势屹立于齐鲁大地之上,她以“五岳独尊”的特殊地位名扬海内外,并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丰碑赢得人们的赞扬。人们常用“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成语来表达对东岳泰山的崇敬。
泰山之所以为五岳之尊,首先是山体的雄伟庄重。泰山的基体宽大稳重,主峰突起,众峰拱卫,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李白“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以及壮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泰山的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齐鲁之邦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以后又产生了管仲、晏婴、孔丘、孟柯等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五岳之中,数泰山离海最近,自古即有“圣人多起千东方”之说。相传在秦始皇以前,就有72君主相继前来泰山封禅祭祀。从秦始皇开始直至清朝,历代君土每逢太平盛世或新皇登基,都率领文武大臣浩浩荡荡前来举行封禅大典,祭拜夭地,以求国泰民安。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留下无数名胜古迹。历代名人学士也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满山遍野留下数以千计的摩崖石刻、碑褐题词。这些碑褐、石刻,有为帝土歌功颂德,有对泰山寓意写景,正草篆隶各体俱全,颜柳欧(阳)赵应有尽有,使泰山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书法艺术的殿堂。步行登山,细细观赏,如同追溯着中华历史的渊源,一路秀美风光,又如同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卷,真可谓天下名山,无与伦比。
登泰山始从岱庙起。泰山古称岱山,故泰山主庙称为岱庙。它处在泰山南麓泰安城内,其中轴线正对泰山主峰。历代君土临登泰山,必先到岱庙祭把瞻拜,然后启程上山。经过历代扩建,岱庙规模宏伟,整个建筑呈现皇宫气派,与北京故宫、曲申‘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三大官殿式建筑群。它的主建筑为天贩殿,黄瓦覆顶,斗拱彩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内一幅“启桦回奈图”的巨大壁画,传为宋代作品,画面上为“泰山神”从出发狩猎至满载而归的盛大场面,有600多个人物和珍禽异兽、山川树草、亭台楼阁,气势恢弘,笔法流畅,为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庙内古柏参天,碑褐林立。五株汉柏相传为汉武帝所植。150多块石碑中最为古老是2000年前的秦二世诏书石刻,书圣土羲之和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也都有刻石在此传世。岱庙围以城墙,高3丈,周长3华里。
登山石级始于岱宗坊,自此至泰山极顶有6293级台阶,长约9公里。过玉母池即到红宫门,这是因山崖呈红色并且排列似门而得名。这里有“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等石坊,故称“坊群”。飞云阁横跨故道,东联弥勒院,西接元君庙,周围古木交柯,浓荫蔽口。上山过万仙楼,可见明清石刻60余块,不远处有“豆二”两个石刻大字,游人多不解其意,其实这是取“风月”两字的字心,借“风月无边”之意来赞颂泰山风光,令人回味无穷。
再往上攀登至斗母宫,是一群较大的建筑群。宫前古槐虫L枝拂地,院内翠竹丛主,旁有三潭叠瀑胜景,由此往东北岔道可通往经石峪。这里有一大块石坪位于龙泉峰下的谷中,上刻隶书《金刚经》全文,每字大约半米,笔力刚健,历代尊为“大字鼻祖”,现存大字1043个。前来观赏的游人无不惊叹这一稀世杰作。
从斗母官上行,一路上古柏荫深,景色幽静。登至壶天阁时,只见三面山峦环绕,若壶中观天。阁前一幅对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激励游人继续奋力攀登。壶天阁以上是陡崖险道,过去骑马上山到此只得下马步行,故称回马岭。经过这一段陡坡,不远就是中天门了。
中天门海拔800多米。若坐汽车从西路上山,到此会合。中天门地势较为开阔,建有庙字和宾馆、饭店,并有缆车可以直达南天门。在此北望岱顶,石级直入云霄,回首俯望群峰,透逛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