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千百年来人们不仅把它看作是荒凉的土地,而且被看成是最贫瘠的地方。因此,对于这些沙漠,历代封建王朝从来没有人过问,沙漠中的宝藏只得长期沉睡在地下。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地质工作者披星戴月,冒风沙顶烈日,跋涉在万古荒原里,辛勤探索着地下宝藏。现在已初步探明,我国沙漠地区的石油、煤、铁、石棉、石膏、盐和芒硝等矿藏都比较丰富。
石油,人们把它称作“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燃料和原料,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不少大油田是在西北和内蒙古沙漠戈壁地区找到的。如准噶尔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就是全国闻名的大油田之一,柴达木盆地也盛产石油和天然气。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也发现了丰富的石油。1977年以来,这里陆续打出多口油井,有的油井每天喷出数百吨原油和上百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而且从开始放喷以来,喷势较猛,压力较高,产量比较稳定,这样的高产油井目前在中国还是少见的。
煤,在中国沙漠地区中等储藏量的煤矿还是不少的。毛乌素沙地的东北部和东南部所产的民用煤十分著名。伊克昭盟的东胜所产的民用煤,当地叫做炭,极易点燃。乌达的煤是质量较好的工业用煤,也产于沙漠里。
在中国西北和内蒙古沙漠地区还有许多盐湖,那里盛产盐碱。例如,腾格里沙漠的雅布赖盐池、乌兰布和沙漠的吉兰泰盐池等都是中国著名的大型盐湖。吉兰泰盐池已经有160多年的开采历史了。方圆120平方公里的湖面上,凝结着厚厚的盐层,蕴藏量达1.5亿吨。只要揭开湖面上几厘米至十几厘米的一层硬卤盖,下面就有厚达五六米的盐层。挖掉上面的一层老盐以后,几天内会结出一层新的盐粒,盐粒逐渐增厚,过了二三年又成为新的可采盐层。这里出产的“吉盐”,又名“大青盐”,颗粒大,杂质少,味道美。
柴达木,蒙古语意即“盐泽”,被誉为“盐的世界”,是中国最大的盐库之一。这里较大的盐湖有24个,总面积 8 500平方公里,盐的总储量约600亿吨。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面积5 85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站在“干涸”的察尔汗盐湖上极目四望,见不到任何动植物,干透的湖面,像波涛似的起伏不平,这是厚约40厘米的盐盖。盐盖下面贮存着巨量的晶间卤水。从湖中盐盖上通过的青藏公路,全是用盐铺成的;人们把这段长达31公里的公路,称为“万丈盐桥”,这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公路。目前正在修筑的青藏铁路,有一段也是修建在察尔汗盐湖的盐盖上。
茶卡、柯柯盐湖,以盛产食用盐而闻名。现在国家在茶卡盐湖上设立一个盐场,年产食盐30万吨。固相沉积中盐的结晶是十分奇特的,因形状不同而得名的有雪花盐、珍珠盐、粉条盐、蘑菇盐、水晶盐、盐钟乳等;用卤水晒制的光卤石,形似珊瑚或宝塔;自然形成的石膏花,犹如宝石花开放。
东台吉乃尔、西台吉乃尔、一里坪的锂矿,大柴旦、小柴旦的硼矿,也都是国内著名的大型矿床。硼矿现已开采加工成硼砂,除了供应国内需要外,还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此外,盐湖还伴生有天然碱、芒硝、溴、碘、锶等,铷、铯、铀、钍、镭和重水的含量也比较高。
中国沙漠地区的这些矿产资源,如得到充分利用,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