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风蚀地貌

时间:2022-04-08 归属:中国的沙漠

  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大风区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等地。由于岩层的性质和产状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具有种种不同的形态,主要是:

1.风蚀城堡(蚀余方山)

  大部分见于岩性强弱相间的沉积岩(主要是砂岩、泥岩等)地区。它们是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由于岩性软硬不同,导致差别性的风力吹蚀,从而形成许多层状墩台,相对高度多数为10~30米;有的由于岩层平铺,墩台顶部多平坦,故称“蚀余方山”;亦有生成宝塔状的。乌尔禾的“风城”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乌尔禾“风城”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部的乌尔禾地区,方圆有数十公里。它发育在白垩纪岩层为主的构造台阶上,由岩性软硬不同的吐鲁谷砂岩和泥岩水平互层所组成。这里气候干燥、雨量少,但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冲沟相当发育。白垩纪地层一般都含有较多的盐分,在干燥气候条件下,风化和盐化作用很强,造成一层疏松的风化壳,使地层表面变得很疏松。而这种疏松易受侵蚀的地层,又正位于准噶尔西部著名的大风口上,经常受到六七级以上大风的吹蚀。长期风化剥蚀,风的吹蚀的结果,在原来暴雨侵蚀地貌的基础上,形成了状如城堡、亭台楼阁、宫殿等蚀余方山地形。砂岩比较坚硬,当泥岩受到砂岩保护时,往往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蕈状。此外,还有塔状、柱状等多种地形,甚至还有的象人形、有的象珍禽异兽等奇特形态,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蚀余方山的相对高度大都有二三十米,高者可达50米。从高处远眺,沟谷两旁不同形态的土体相互组合在一起,高低起伏,宛如一座古城废址中街巷两边栉比相连的断垣残壁。因为这种地貌形态主要是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因此称之为“风城”。

  像乌尔禾“风城”这样的风蚀地貌,还广泛见于新疆东部兰新铁路十三间房风口以南一带。这里常年刮大风,十三间房年平均风速有9.3米/秒;第三纪的红色砂岩受到强烈风蚀,“风城”地貌也十分典型。塔里木盆地东端罗布泊洼地,在楼兰古城东北孔雀河畔一带,新第三纪红褐色粉砂岩出露的地区,也有风蚀城堡分布,一般高20~25米,顶部平坦,古代烽火台多建于其上。

2.风蚀长丘和凤蚀劣地

  风蚀长丘,形似一条细长的垄岗,长度一般在10~200米不等,也有延伸数公里的;高度多在10~20米,也有40~50米的。风蚀劣地,是一种支离破碎的残丘地面,丘体矮小,一般只有几米长,高度也不超过10米。它们多分布在背斜构造等非常发育,地层软硬相间,且风向又与构造方向相一致的地区。以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分布最广,面积有2万多平方公里。

3.石窝和石蘑菇

  在花岗岩、伟晶花岗岩、砾岩和粗砂岩等粗粒岩组成的向阳迎风的岩壁上,常常可以见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而密集的孔穴,有的高可及人,远望犹如窗格和蜂窝,这种地貌称为石窝。它的形成是:沙漠地区白昼阳光强烈照射,使岩壁增热,岩体里的矿物体积膨胀;夜晚温度骤降,矿物体收缩。由于矿物的热力性质各不相同,其体积的膨胀和收缩也有差异。这样,一胀一缩,在不同矿物的界面间就产生了应力(膨胀时产生压应力,收缩时产生张应力),使矿物彼此松解,岩面风化剥落。此外,岩石内含有一些可溶性盐类,也可通过毛细管水上升到岩石表面,由于水分很快蒸发,盐分重新结晶,体积扩张,也使岩石表面松散破碎。风化的岩面,经风力的吹蚀,最初形成很多浅小的凹坑;以后,风挟带沙子就沿凹坑磨蚀(旋磨),使凹坑不断加深扩大,最后形成状如蜂窝的石窝(风蚀穴)地形。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库车盐水沟的砂岩峭壁上,这种石窝十分发育;在吐鲁番盆地西北部一些石质丘陵的迎风坡上,也可见到这种蜂窝石。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风蚀城堡 白龙堆 风蚀雅丹 风蚀地貌
  • 上一篇:风积地貌
  • 下一篇:沙漠的风成地貌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