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生生物的保护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内陆水体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0,水生生物资源异常丰富。
但是由于不择手段地滥捕,人类活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工业废水造成的水体污染,以及无计划放养造成的区系的改变,中国水生动物资源的破坏已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以至于相当数量的珍稀种类濒临绝灭。以世界罕见的淡水鲸——白鳍豚为例,它是一种哺乳动物,是现今世界上仅存的5 种淡水鲸中的一种,为中国的特产。
早在1600 年前中国就有文献记载白豚生活于长江中。晋代郭璞(公元276~324 年)在为《尔雅》作注时,对白鳍豚的形态及习性作了详细记述:““鱀,䱜属也,体似鲟,尾如鱼。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可见当时长江的白豚数量不少。但是由于人类滥捕,特别是滚钩渔业对白豚种群的下降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兴修水利、改造河道除影响其活动场所及居留环境外,有的还在工程修建过程中被炸死。大量机船航行除干扰白豚的正常活动外,直接被机船螺旋桨击伤致死的约占死亡总数的6.5%。由于种种破坏和干扰,白豚的数量日益减少,估计现存仅300 头左右,实际观察到的头数不超过100 头,是世界上现存的几种淡水鲸中数量最少的一种,成为世界濒于灭绝的珍稀大型哺乳动物,已被列为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白鳍豚主要以鱼虾为食,由于它是一种古老的孑遗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一般水位的降落或食饵的减少都可能影响它的种群趋向衰退,因此对于白豚的保护愈感迫切。近年来因个别白豚游至浅水中而被捕获,已作为科研材料,对进一步研究其习性,以便进行人工饲养都极为有利。目前湖北省的新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白豚的自然保护区,对于它重要的科研价值已逐渐被重视,现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驯养的一头雄性未成年的白豚已有数年,生活正常,有希望在家养状态下进行繁殖。顺便还要提出的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生物种类很多,仅鱼类就有三、四百种,其中多数都有经济价值,特别是一些珍稀的种类,如白鲟、四川哲罗鱼、胭脂鱼、团头鲂、松江鲈、大理裂腹鱼、花鳗和香鱼等,都受到严重破坏,有的已濒临绝灭的危险。现在只有黑龙江省的呼玛河和逊别拉河两个自然保护区明确为保护大马哈鱼和鳇鱼,不能满足中国对鱼类资源的保护,因此建议在下列两个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
(1)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保护区,与保护长江鱼类产卵场配合。该保护区可以保护青、草、鲢、团头鲂等养殖种类的天然种群,以保持养殖对象的天然基因库,同时保护鳊鲌类、鲴类、鲴鱼、鯮鱼、鳡鱼、铜鱼及某些亚科和鳑亚科的小型鱼类及鳜鱼等。这样就可以保持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区系的基本状态,开展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考虑到长江中下游鱼类在世界淡水鱼类中的特殊性及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应尽快建立这个保护区。
(2)云南高原湖泊鱼类自然保护区。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区系具有类元简单、物种分化复杂的显著特点,仅鲤鱼一个属,全国各地都是一个种,在云南湖泊中却分化出12 种和亚种,都是特有种,成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好材料。此外湖泊中还有裂腹鱼类、鲃类的特有种,如上述的大鲤裂腹鱼、似鳡、金线鱼、白鱼等。目前由于不恰当地引种放养,自然的生态系统已经瓦解,特有的地方种逐渐消失,必须迅速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仅建立这两个保护区是无法解决淡水生物资源保护问题的,但目前也不可能立即建立很多保护区。我们认为已经建立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应同时将该区的水生生物保护起来,也可采取措施将一些珍贵水生生物引进加以保护。例如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可以注意同时保护鲑鳟鱼类及其他冷水性鱼类,川西大熊猫和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可以兼顾保护四川哲罗鱼和一些裂腹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