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鸟类水禽的保护地

时间:2022-07-24 归属:中国的自然保

(四)鸟类水禽的保护地

世界上现存的鸟类约9021 种,中国就拥有1186 种,超过整个欧洲和北

美的总数,居世界各国之首位,而且还有不少特产种类及世界上珍贵稀有的

种类,它们在科学研究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鸟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上通常处于消费者地位。鸟

类食性复杂,分布广泛,活动方便而迅速,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它们可以处

于不同的营养级中。它们有时会消耗粮食、树木的种子,使农田减产,森林

更新困难;但同时又可以传播种子,消灭害虫和动物尸体,在大自然中起着

传播者和清洁工的作用。据报道:啄木鸟能消灭果园中越冬幼虫的52%,农

田越冬玉米螟幼虫的64~82%。黑龙江带岭林场招引益鸟消灭松毛虫,使越

冬虫口密度从每株10.1 只降至1.3 只。还有一些鸟类以鼠类为食,为人类消

灭了大害。

鸟类还有其他多方面的经济价值,不少鸟类肉鲜美,赛过家禽;有些鸟

羽颜色艳丽,常被用作装饰及工艺品;还有一些鸟鸣声婉转动听或形态优美

而成为观赏鸟类。鸟类也象其他生物一样,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鸟类为大自然消除废物;另一方面,外界环境又为鸟类提供了栖息

地及食物来源。因此,一旦它们的生活基地受到人为或其他因素的破坏,鸟

类的繁殖就直接受到影响,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某些种类的灭绝。

我国目前已正式建立与水禽和其他鸟类有关的自然保护区共有42 处。

1.驰名中外的鹤乡——扎龙自然保护区

全世界共有闻名中外的鹤类15 种,中国有9 种,约占一半以上,其中以

丹顶鹤最为名贵。这是一种颈部、脚、嘴伸长而尾部很短的大涉禽,高达1.2

米左右,主要在中国黑龙江省、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和日本北海道一带生

活繁殖。

自古以来丹顶鹤就受人们珍爱,视为高雅珍禽,它那洁白如玉的体羽上

配以黑色飞羽,具有清新和谐之感,头顶裸露无羽处冠以朱红色,故名丹顶

鹤。它体态秀丽,矫健多姿,行走时步履轻盈、恬静潇洒;飞翔时轻逸、飘

渺,显得高雅而圣洁,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遐想的“仙境”之中,从而得到“仙

鹤”的美称。在日本被奉为“沼泽之神”。因其数量稀少以及珍贵的观赏价

值,许多国家已把它列为濒危物种,也是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黑龙江省扎

龙自然保护区就是驰名中外的鹤乡,吉林的向海自然保护区和莫莫格自然保

护区也以保护丹顶鹤为主。

扎龙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外围的栎林草原地区,建于1976

年,面积约21 万公顷。在辽阔的松嫩平原上,河网密布,嫩江干流纵贯南北,

其右岸分出支流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等;左岸支流有讷谟尔河、乌裕尔

河、双阳河等。其中乌裕尔河及双阳河为无尾河,河流尾部散流形成大面积

沼泽、草甸及小湖泡,成为丹顶鹤及其他水禽理想的栖息地。在这一望无际

的沼泽地中占优势的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它们缺少艳丽的花瓣,只有零

星双子叶植物的小花点缀其间,初看上去这里的景观是单调而贫乏的。但如

果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这里的草甸包括不同的类型,按照其建群种的差异

可分为野古草草甸、拂子茅草甸、牛鞭草草甸、小叶章沼泽草甸、针蔺与三

棱草草甸以及芦苇沼泽和塔头苔草沼泽等。

芦苇沼泽和塔头苔草沼泽是丹顶鹤的主要栖息地。在芦苇沼泽中,高达

1~3 米的芦苇挺立于水中密密麻麻,人类很难进入,从而为丹顶鹤及其他水

禽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条件。

在芦苇沼泽中,还有稗、水葱、藨草以及水生植物狐尾藻等伴生其间。

特别是香蒲科的香蒲,虽无引人注目的鲜丽花瓣,但密集的穗状花穗却别具

一格,雄花序和雌花序有的彼此连接于枝顶,有的在两个花序之间间隔一定

距离,看上去好似一根棒槌,又象一根根蜡烛置于水中,故给予它一个形象

的别名——水烛。香蒲的花药称为“蒲黄”,是常用的中药,雌花称“蒲绒”,

常被用作枕头或其他填充物,茎叶还可编制器物,用途十分广泛。

塔头苔草沼泽地表有一个凸起的塔头,它是由于常年累月植物残体得不

到分解积累而形成的。塔头之间则为积水的沼泽,在每一个斑块状的塔头上,

生长着以莎草科为主的植物,草丛密集而厚实,虽有立足之地,但难以通行,

稍不小心就会掉入水中。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一般的陆生动物是难以生存

的。因此沼泽中显得是那样冷清而又幽静,只有丹顶鹤及其他水禽的长鸣才

能不时划破这万籁寂静的长空。

丹顶鹤是一种候鸟,春天四五月间从南方飞来,深秋时节的九十月间又

结队南下,年复一年地进行着这种有规律的南北迁徙生活。家族内部具有浓

厚的团结友爱的气氛。雌雄配对后,双方齐心协力,四出搬运草枝,在芦苇

或其他草丛中筑建新房,开始小家庭的生活。

成对的丹顶鹤又称为亲鸟,当雌鸟产卵后,在长达30~40 天的孵化期

中,雄鸟认真地为其站岗放哨,严防敌人的侵犯,让雌鸟安心孵化小鸟。雏

鸟孵出后,它们又精心抚育,训练其游水及觅食的本领。丹顶鹤具有锐利的

目光和尖锐的喙,能从老鹰嘴中救出自己的幼雏,还能刺死狗和狐狸。在父

母的保护下,幼鸟便能顺利地成长起来,直至独立生活才离开双亲,寻求配

偶,建立自己的新家庭,一对亲鸟成为配偶后,每次产卵仅1~2 枚,这是丹

顶鹤种群数量稀少的原因之一。

丹顶鹤的食性广泛,除喜食多汁性的植物草类、果实、种子外,也常捕

食动物性的鼠类、鱼、虾、昆虫、蛙等食物,食后总是不停地用嘴梳理各个

部位的羽毛,全身始终保持光亮洁白。

丹顶鹤善于“舞蹈”,其优美的舞姿,在动物世界中称得上是“天才舞

蹈家”。尤其在求偶时,雄鹤常在雌鹤周围摆动羽毛,翩翩起舞,以赢得雌

鸟的欢心。它们生活十分亲密,一旦一方受到敌人伤害,另一方便终日守护

在身旁,徘徊不去,直到对方死亡,才带着哀鸣依依不舍地离去。据说,这

只未遭伤害的丹顶鹤便终生不再配偶,这也可能是丹顶鹤数量稀少的另一原

因。一对丹顶鹤的配偶生活期长达60 年左右,所以人们都把它视为“长寿”

的象征。中国古语中的“松鹤延年”可能即渊源于此。丹顶鹤的这种家族关

系在动物世界中算是比较进化的。

扎龙自然保护区共有200 多种水禽。其中的鹤类除名贵的丹顶鹤外,还

有白鹤、灰鹤、白枕鹤、闺秀鹤及白头鹤五种。其中大部分为国家重点保护

的一、二级动物。为了加强保护,繁殖更多的珍贵种类,在自然保护区中进

行了科学实验人工驯养丹顶鹤,现已初步获得成功。经过驯养的丹顶鹤像家

禽一样,能够按照人的口令出外野游和返回饲养场,走失后若干天也能飞回

住地,改变了冬季南迁的习性而留居下来。这对研究野生候鸟迁徙生活的支

配因素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2.高原湖泊中鸟的王国——鸟岛自然保护区

在青海高原地区,有一个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这里虽无江

南湖光山色的美景,却也有着高原湖泊的独特风光。

青海湖中有5 个小岛,位于最西面的一个面积只有5600 公顷,上面居住

着数不清的鸟类,其中最主要的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燕鸥、黑

颈鹤、天鹅、赤麻鸭及其他鸭、雀、百灵鸟等10 余种,尤其前面4 种最为常

见,约占全岛鸟群总数的70%,因此这个小岛就被称为鸟岛,有人估计每年

大约有10 万只鸟到这里繁殖幼雏,人若登上鸟岛,铺天盖地飞来的鸟群会使

你无立足之地。

鸟岛四周环水,基质主要为沉积的卵石、沙粒,土层瘠薄。由于地处青

藏高原,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干燥寒冷,多风少雨,日温差大,冬长夏短,

植物生长季极其短促,只有少数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形成稀疏植被覆盖地表,

这种先天不足的条件发育生长起来的植株十分矮小,最高者也不过60 厘米左

右。在这样一个“荒凉”的小岛上,是什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鸟类飞到这里来繁殖后代,繁衍生息呢?这些鸟类又是靠什么来维持它们自己的生活呢?

从鸟岛上生活的主要鸟类的食性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原来吸引它们到这

里来安家落户的是青海湖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在上面提到的4 种最为常见的

鸟中除斑头雁主要以植物为食外,其他3 种均以鱼为食。

青海湖里鱼类的种类是很单纯的,只有一种鳇鱼,但数量极为丰富。它

们为大量的鸟类准备了充足的食物。每年春季来临,鸟群便从四面八方聚集

到这个小岛上,各种鸟类可以随时潜入水中捕食鲜美的鱼群。五六月是繁殖

后代的高峰季节,鸟蛋遍地,随手可拾,犹如卵石布满大地,真是一番别开

生面的景色。深秋时节,各种鸟的家族便带着它们的子女离岛南飞,渡过严

冬,这时岛上留下大量鸟粪,不仅肥沃了土地,利于植物生长,而且是宝贵

的磷肥资源。

像鸟岛这样的自然保护区不仅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又是极其宝贵而丰

富的资源,为使其长期持久存在下去,首先要保护好青海湖的鱼类资源。近

几年在青海湖捕鱼时,大、小鱼一齐抓的现象经常发生,这不仅影响鱼类资

源本身的发展,也直接威胁着鸟岛上鸟群数量的稳定,因此必须注意采取措

施,禁止这种无计划的滥捕现象继续下去。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鸟类资源,中国鸟类专家和科学工作者对青海湖鸟岛

的主要鸟类斑头雁和鱼鸥进行了研究,并给1000 余只鸟戴上了科研环志,以

便研究它们的迁徙规律(包括迁徙的时间、路线、范围),鸟类的数量变动

和其他鸟类的生态生物学特性。这项研究工作将对中国鸟类资源的保护和开

发利用,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

3.珍禽朱鹮自然保护区

朱鹮又称朱鹭,是亚洲地区所特有的一种美丽的涉禽,也是当今世界上

生存的鸟类中数量最少的一类,被世界列为濒于灭绝的珍禽。

朱鹮成鸟的脸部和腿呈朱红色,当双翅展开飞行时,翅膀后部和尾羽下

侧均呈现出具有金属光泽的朱红色,耀眼而美丽,这也就是朱鹮名称的来历。

早在200 多年前,朱鹮的种群数量还不算稀少,在中国的东半部、黑龙

江下游以及朝鲜、日本,常能见到筑巢于松树、杨树及其他高大树木上栖息

的朱鹮。水中的小鱼、田螺、蟹、蛙或小昆虫都是它们喜欢的佳肴,当它们

从树上下地寻找食物时,常愿意到清洁的溪流中,沼泽地、沟渠旁或水稻秧

田中觅食各自选中的食物。当时的生态环境能够满足朱鹮自然生长繁殖的需

要,种群数量还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由于外界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的影响,朱鹮种群的数量不断减少,在各

种因素影响中,较为重要的原因还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加剧,朱鹮

生活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它们的分布区也就日渐缩小。生活在中国境

内的朱鹮也因此而不知去向,自1964 年后便未看到它们的踪影。后经中国科

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工作者辛勤的劳动,于1981 年重新获得失踪多

年的朱鹮。它们在踏遍祖国大半山河后,在秦岭南坡海拔约1200~1400 米的

山地森林中发现了朱鹮的两个营巢地,两对成鸟中的一对育成幼雏3 只。这

一发现使自然生活繁殖的珍禽朱鹮在中国境内失而复得,对于保护珍禽种质

资源及科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秦岭所发现的朱鹮成为中国目前仅知的一群尚有自然繁殖能力的种群,

现已作为中国重点保护的一级动物,并在陕西省洋县建立了面积为5 000 公顷的自然保护区。

当今世界上已知的朱鹮数量屈指可数,除中国新近发现的秦岭朱鹮种群

外,仅在日本有4 只幸存于世,因此全世界都在采取措施,寻找、发现并保

护这种濒危的珍禽。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鸟类 水禽 保护地
  • 上一篇:爬行动物保护区
  • 下一篇:水生生物的保护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