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赴肯尼亚国的蓓罗城观光考察,亲身领略了这里的击鼓就餐趣事。
这天上午,我在当地导游萨昆先生陪同下逛街。中午时分,他领我走进一家“涉外餐馆”。他神秘地眨着眼说:“你这位中国朋友今天用了这顿餐,兴许会终生难忘哩。”
这是一家临街的小餐馆,厚墙用土砖砌成,屋顶覆以长树皮,看上去如同我国北方的“干打垒”,十分简陋。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门口用四根光滑的木棍支着一面直径约1 米、厚度约0.5 米的大鼓,鼓旁立着一个熊腰虎背的青年,模样挺威武,但目光很友善。见我俩径直走来,他稍稍欠躬了一下身子,用当地土语大声问萨昆:“是来用餐吗,先生?”萨昆笑着点了点头。于是他迅速转过身子,抬起手掌,朝大鼓上“嘣嘣嘣嘣嘣”重击了五下。鼓声刚落,从餐馆里走出一名身材修长、着白色工作衫的姑娘。她的腰间系了一面小鼓,右手有节奏地拍着鼓,左手朝我俩大幅度地挥扬。萨昆轻轻地对我耳语:“这是餐馆欢迎你我做客的友好表示。”
姑娘不停地击着小鼓走在前面,我俩紧随其后步入餐馆,并在姑娘的手势安排下在一张餐桌旁落座。环顾四周,这家餐馆共有八张桌子,每张桌子旁只有两只木凳,桌上无任何摆设,连刀叉勺等进餐用具也没有。于是我忽然想起在电视里看到过,非洲人用餐是用手抓,看来这里也不例外。令我感到新奇的是,每张桌子中间都支着一面小鼓。萨昆解释道:“这是桌鼓,是专门遣唤服务小姐的。”听罢,我欲抬手去敲,却立即被萨昆阻止:“在这儿击桌鼓是有规矩的,只能均匀地连击四次,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被看作‘疯子’,会马上被哄逐出餐馆。”在萨昆的示范下,我抬手不轻不重地在桌鼓上敲了四下,厨房里立即走出一位脖颈上悬吊小鼓的小姐,她两手有序地拍着小鼓,轻盈地走到我们桌前忽地重重击了两下。萨昆对我说:“这是在问我们要吃点什么?”我笑了笑:“客随主便。”萨昆马上用手比划并同时敲了桌鼓两下,这名小姐便知道了,又有序地拍着小鼓进了厨房。一会儿,厨房里又闪出两个小姐:前面一位两手各托着一盘食肴,后面一位右腋夹着一面小鼓,有节奏地击拍着。当两盘食肴放到桌上时,我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冷气,我的天哪!一只只蚂蚁被炒成焦黑色夹在面包片中,美其名曰:“肯尼亚三明治”。萨昆见我这般怵状,朗声大笑,旋即以身作则,左手端盘,右手熟练地抓起“三明治”往嘴里塞,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无奈,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半闭着眼睛,囫囵地吞吃起来。这种“肯尼亚三明治”风味很特别,焦香中带着酸甜,吃到最后还有一股辛辣味。不知什么时候桌子上又出现了两瓶“开普敦”啤酒,我急忙拿起一瓶启开盖,嘴巴对着瓶口大喝起来,愣将“阻梗”在喉咙的食物送到胃里,这时方觉得有种说不出的神怡爽新。萨昆解释说:这套食物叫“解暑餐”,是这个城市有名的特色午餐,能起到解热防暑的效果。
吃饱喝足了,该结账了,萨昆对我说:“请你敲五下桌鼓,要注意,第一下后稍停片刻,再接着连击四下。”我遵嘱“执行”。果然,里屋又闪出一名左腋下夹着小鼓的姑娘,悠悠走到我俩跟前并递上了账单。收完钱后,她忽然重重地拍了三下鼓,这时,刚才迎接和招待我们的三名小姐一齐拍着小鼓走出厨房。顿时,餐馆里鼓声大作,我被弄得莫名其妙,直眨巴眼看萨昆。萨昆说,这是一种热情欢送客人的仪式,你我该起身离开这儿了。我恍然大悟,踏着鼓点儿向外走去。四面小鼓刚停,站在门外的男鼓手又用手掌重重地击大鼓八下,意思是:“请走好,欢迎下次再来。”
缓缓地走在酷热的街道上,萨昆指着一家家大小餐馆说:“这里迎接欢送国内外宾客用餐都是用击鼓的方式,这也是我们肯尼亚国家的一种传统文化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