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罗北行,汽车在色调灰黄、寸草不生的沙漠里走了好几个小时。当我的眼前突然跳出一片辽阔的蓝色的海洋,一座雄伟的城市静静地躺在大海的怀抱,我承认,我的心情抑制不住无比的亢奋,还带有几分惊奇。
眼前的大海即是沟通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地中海。自古以来,地中海的辽阔水域便是繁忙的贸易通道,各种不同的文化也借此而交流。由于这里有一条丁字形的狭长海岬伸入海中,与陆地相连之处不过几公里宽,于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这里诞生了一座伟大的城市,它就是埃及北方海上门户、仅次于首都开罗的第二大城——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是一座历史古城。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城市能像亚历山大那样,
它的名字是与许许多多彪炳史册的古代先哲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人类科学
技术发展的长河中,亚历山大留下了许多科学伟人的足迹。尽管岁月流逝,
物换星移,但亚历山大城拥有的文明之光并不因时间的冲刷变得黯淡,反而
像灿烂的星辰益发闪耀夺目的光华。
今天的亚历山大是埃及也是北非最大的海港、外贸出口基地。丁字形海
岬以西的西港,水深港阔,两道长长的防波堤坚若长城,与法鲁斯岛构成海
上屏障,挡住地中海的风浪。这里舰船云集,船坞、码头日夜繁忙。埃及全
国80%以上的外贸出口货物从这里装船,远涉重洋,运往世界各地。亚历山
大是世界闻名的棉花市场,优质的埃及长绒棉大宗出口。亚历山大也是全国
最大的纺织业中心,造船、化肥、炼油、食品、皮革业也很发达。
优越的地理条件还使亚历山大成为埃及著名的避暑胜地。当我驱车行进
在市区西部的滨海大道,印象之中,仿佛来到欧洲南部的海滨旅游城市。长
达26 公里的通衢大道,像深深眷恋大海的情人,始终形影不离沿着逶迤曲折
的海岸延伸。大海近在咫尺,空蒙的海面和浪花飞溅的海滩罩在蒙蒙细雨中,
极富诗情画意。大街另一侧,一幢幢欧式建筑风格的旅馆、商店、酒吧和夜
总会鳞次栉比,面海而立。可以想象,从这里的每一扇窗户都可拥抱大海,
日夜聆听潮汐的呼吸,真是美极了。大街也漂亮,绿树成荫,点缀着艺术雕
塑、喷水池和花坛草坪,宛如海滨的花园。
据说每逢夏季,当沙漠的热浪袭击开罗之际,地处海滨的亚历山大却以
宜人的气候、温暖的海水和洁白的沙滩成为人们避暑的天堂。不仅开罗等地
的游人蜂拥而至,地中海沿岸各国的游客也纷纷来此度夏。亚历山大的旅馆,
多数在一年前就将床位预定已空,每年的旅游者多达百万人以上。
可惜,我来的季节尚早,正值旅游淡季。长长的滨海大道空寂无人,旅
馆、商店多数干脆关门停业,我只能在脑海中想象盛夏季节游人如织的盛况。
我来到海滨一座占地很大的园囿。高高的院墙,亚热带的棕榈和枣椰树
迎风摇曳,幽静的小径穿行在绿茵茵的草地和遍植奇花异卉的花圃之中,时
而绿树掩映,闪现一座造型别致的凉亭或者一座木头的小桥。地中海的碧波
时隐时现,园中散落着几座尖塔高耸的欧式宫殿和警卫森严的豪华别墅。
这海滨的园林就是当年统治埃及的法鲁克王朝的有名的“夏宫”,埃及
国王法鲁克一世每年在此度夏。1952 年,埃及一批年轻进步的军官在纳赛尔领导下发动了推翻法鲁克王朝的革命,成立了共和国。相传那位末代国王便
是从夏宫仓惶逃往外国、亡命天涯的。
夏宫是埃及历史一个时代的终结。在亚历山大,由于毁灭性的地震、人
类相互仇杀的战争,无情的岁月湮灭了所有难以与时间抗衡的文明古迹。虽
然,亚历山大城中还残留少数历史古迹,像古罗马时代的庞贝石柱,罗马天
主教圣凯瑟琳教堂,以及希腊—罗马博物馆的众多文物,但是,要追寻亚历
山大失落的文明,只能拨开历史的尘埃,从古代文献的残篇遗卷,窥见它的
吉光片羽⋯⋯
亚历山大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 世纪的古希腊时代。现在看起来
是多么遥远,但是对于古埃及文明来说,那时,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屹立于
大漠风沙中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古埃及文明之星已经在尼罗河殒落了。
公元前332 年,崛起于希腊半岛北部的马其顿征服了整个希腊之后,雄
图大略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统率的精锐部队从苏伊士地峡占领了波斯帝
国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大帝决定在尼罗河口的地中海南岸建造一个新的
海港,并以自己的名字为新城命名,它就是今日亚历山大的前身亚历山大里
亚城(Alexandria)。
亚历山大里亚城在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23 年病逝军中后,成为托勒
密统治下的埃及首都。托勒密是亚历山大大帝手下的一名将军,当时马其顿
帝国已经分裂。在古埃及历史上,即是著名的托勒密王朝时代。
亚历山大里亚从建筑风格到人文特征都是典型希腊化的城市,因此一些
学者认为,希腊化时期的科学文明集中地体现在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成就
上。
当时的亚历山大里亚城,不仅有享誉世界的亚历山大灯塔,城中还遍布
希腊式建筑,像一座美丽的花园。全城横贯两条干线,最长达6 公里。城市
的主要部分是皇家区,毗邻东港,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一。皇家区有托勒密
王朝的王宫、园苑、动物园、浴室和宫廷人员的住宅。托勒密王朝对科学的
贡献突出地表现在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学院缪塞昂(这个词后来演
化为英语的museum,即博物馆),这是一个综合的学术和教育机构,包容了
诸如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天文台和实验室等现代科学机构的萌芽;另
外,缪塞昂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藏书量达70 万卷之多。在印刷术
尚未发明之前,所有的藏书都是抄本。据说托勒密王朝政府不仅出资雇佣了
大批知识分子专事抄书,而且下令所有进入亚历山大港的船只都要将携带的
书卷交出检验。不过,他们并不是不许外来书籍入境,而是寻找是否有图书
馆没有收藏的书。倘若找到图书馆没有的书,马上让人抄录下来,充实馆藏。
这个传说是令人感动且发人深思的。要找到图书馆没有收藏的书,恐怕只有
专家学者才有这样高的鉴别水平,并非一般人所能胜任的。同时也可以想象
托勒密王朝的人渴求知识、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声名远播,它的崇尚探索、尊重知识的
文化氛围,像屹立地中海的灯塔之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追求真理的人们。
今天我们回顾科学发展的历史,不能不为许多杰出的古代科学家云集这座城
市潜心学术研究而感到惊讶。
在亚历山大里亚城的缪塞昂长期从事研究或工作过的学者,最负盛名的
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埃拉托色尼、希帕克斯、托勒密、盖伦等伟大的科学家,因为有这些科学巨匠,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当时世界科学的中心。
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330~前275)是希腊著名数学家,他曾于
公元前300 年应托勒密王的邀请来亚历山大里亚的缪塞昂学院研究讲学。他
总结了希腊古典数学的成就,编写了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部几何学教科书《几
何原本》,对数学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几何原本》毫不变
动地被人们使用了两千多年,重版印刷了不知多少次,据说只有《圣经》的
抄本和印刷数可与之相比。最为有趣的是,第一部翻译到中国来的西方科学
著作,就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那是明朝末年,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
大学士的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师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等人
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继而将《几何原本》的前6 卷译为中文。“几何”一词
即是由此而来。
大名鼎鼎的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制造家阿基米德
(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前212 年)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相传
他11 岁时就被送到亚历山大里亚城学习,师从欧几里德的学生埃拉托色尼和
柯农门下。阿基米德在求学期间,目睹了尼罗河水的泛滥,曾参加过修筑水
坝的工程。为了解决用尼罗河水灌溉农田,他发明了一种螺旋抽水机。这种
被称做“阿基米德螺旋”的机械,据说在今天的埃及农村尚在使用。利用阿
基米德螺旋原理制造的绞肉机、螺丝钉、搅拌机等,至今仍然使世人受惠不
浅。阿基米德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学成后回到他的故乡,他在浮力定律、杠杆
原理、圆周率、球面积和球体积的计算、抛物面和旋转抛物体的求积,日、
月和行星的运行,以及滑轮、螺旋等机械的发明等领域,都作出了前无古人
的成就。关于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定理,解决了叙拉古国王的金冠是
否搀假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阿基米德从浴缸中跳起来,兴奋地喊道:
“Eureka! Eu-reka!”(意为“我发现了!”或“我懂得了!”),这句
话后来演变成“进行科学研究”的同义语。今天,世界著名的发明博览会就
以“尤里卡”命名,而西欧共同体发展高科技的科学规划也叫“尤里卡计划”,
可见人们对阿基米德的尊崇。
就我个人来说,亚历山大里亚城的许多科学泰斗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
是埃拉托色尼。
我在读大学时就听说过埃拉托色尼的名字,因为按西方学者的看法,是
他第一个运用“地理学”这一名称,从而确立了这门学科,而我读的正是“地
理系”。
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约公元前276~前193 年),是杰出的地
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是百科全书式的旷世奇才。他
出生于北非的塞里尼(今利比亚的沙哈拉),应托勒密王朝之邀,来亚历山
大里亚出任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
埃拉托色尼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和科学史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但最惊人的成就是测定了地球的大小。他用的方法是:夏至这天,在亚历山
大里亚城和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塞恩城测量两地日影的差异,用三角测量法计
算地球赤道的长度。塞恩城即是今日埃及的阿斯旺,夏至这天中午阳光直射
于井底。埃拉托色尼又测出亚历山大里亚至塞恩城的距离,从而得出地球赤
道长度为252000“斯塔达”(Stadia,即希腊里),即39690 公里。这个数
字与今天实测的地球赤道周长40075 公里仅差385 公里。
埃拉托色尼坚持地圆学说,坚信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他的理论和他绘制的世界地图,鼓舞了“地理大发现”时代许多航海家勇敢地闯入大
西洋,去发现新的世界。
亚历山大里亚城直到公元7 世纪一直是地中海沿岸重要的经济、文化、
科学中心,从那以后就衰落了。虽然缪塞昂学院持续了600 年之久,但在科
学史上真正人才辈出、学术繁荣的时期也仅是最初的一个世纪。不过,仅此
100 年,它对人类的贡献已是如日中天,光照千秋了。
我在亚历山大城参观的最后一个地点是屹立海边一座辟作航海博物馆的
古堡,它与巨石纵横的防波堤连为一体,像伸向大海的长臂,拱卫着亚历山
大的东港。城堡里展品不多,只有一些古代的兵器和从沉船上打捞的用具。
城堡异常坚固,两翼的城墙驰道很宽,可以走马。登上城墙,地中海的波浪
冲击墙基,海面上的动静均在视线之内,很可说明古堡是防卫亚历山大港的
一座要塞。
不过,我所感兴趣的是,相传两千多年前著名的亚历山大灯塔就建在法
罗斯岛上。这座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斯灯塔,高达122 米(一说
134 米),由白色大理石建成雄伟的塔楼。从后人复原图看出,灯塔共4 层,
底层是四方形的塔基,第二层塔楼呈八角形,第三层为圆柱形塔廓,顶层是
灯塔的主层,立着一尊海神雕像,手托铜盘,以铜盘内燃烧木柴薪炭发出的
熊熊火光照明,并在铜盘一旁放置铜镜增强反射作用。此外,塔楼外面修有
盘旋而上的驰道,可以将燃料用马车送到塔楼顶层。
亚历山大灯塔是公元前270~前265 年建成的,但是1375 年一场大地震
彻底摧毁了它,如今灰飞烟灭,难寻它的踪迹。我登上古堡的城墙,眺望着
波平浪静的地中海。亚历山大里亚的古文明和法罗斯灯塔一样,已经荡然无
存,但历史的回声却在我的心中久久回荡。作为古希腊文明的一个部分,亚
历山大里亚时期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惊讶的,在许多领域都远远超
越了时代。例如,亚历山大里亚著名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早在公元前3 世
纪就提出过日心地动说,认为并非日月星辰绕地球转动,而是地球与星辰一
起绕太阳转动。可是关于日心说的理论迟至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
《天体运行论》的问世,才逐渐被世人所承认,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为了
捍卫这一学说竟然惨遭火刑。可以想见,人类在科学探索的征途也是走过一
条曲折迂回且相当漫长的道路。亚历山大里亚科学昌明的时期大体上相当于
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但
是毕竟是令人感兴趣的。然而从那以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经历了科学
倒退和思想禁锢的漫漫黑夜,当人类重新掌握科学的真理,从愚昧中恢复理
性之际,千年的岁月已悄然流逝,不可挽回了⋯⋯
这难道也是历史的必然,无法避免的吗?
我不知道,也无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