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路的分级
为了建设和经营的方便,世界各主要铁路国家均将其路网内的铁路 线分为若干级别。如美国一级铁路(占铁路总运量 99%)分为 A 类干线、 潜在 A 类干线(能力过剩的干线)、B 类干线、A 类支线、B 类支线、重 要军事线六级;日本国铁分为四个等级,另有设备最现代化的高速线路 ——新干线。总之,铁路分级的主要标准为:货运密度、客车对数和列 车速度。根据上述要求,规定相应的线路、站场、牵引动力和运输指标。 我国参照苏联的分级方法,按铁路在国家经济中的性质和一般分级 标准,分为三个级别: I 级铁路为国家干线,在全国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货运密度每年超 过 600~800 万吨公里/公里,旅客列车高速运行的技术速度可达 100~ 160 公里/时,每昼夜通过大于 7 对(包括长途和区间列车)。 Ⅱ级铁路为区域铁路网干线,货运密度不小于 300 万吨公里/公里, 旅客列车每昼夜通过 3 对以上。 Ⅲ级铁路为地方性铁路线,货运密度小于 300 万吨公里/公里。
(二)线路平面和纵断面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建筑一条铁路,首先必须选定适宜的路线,称为铁路选线。路线就 是在路基顶肩的平面上所作的铁路中心线。它决定着线路在平面上和纵 断面上的位置。
1.线路平面
铁路设计首先要求在平面上走向趋直,以节约投资,降低运费。但 由于地形、水系、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塌方等)、土质和地物条 件的限制,不可能全是直线,所以铁路线的平面总是由直线和曲线共同 组成。 在平面上有了曲线后便产生了新的问题。当机车车辆在曲线上运行 时,趋向于切线方向,车轮轮缘紧靠外轨的内侧行驶,给机车车辆的运 行造成了一种附加的阻力,称为曲线阻力。曲线半径愈小,曲线阻力愈 大。为了保证列车运行速度和行车平稳,各国对铁路最小曲线半径,均 有规定,如我国对铁路最小平曲线半径规定为(米): 铁路等级 一般地段 困难地段 Ⅰ 1,000 400 Ⅱ 800 400 Ⅲ 600 350 在准备行驶 140~160 公里/时的高速旅客列车的铁路上,平曲线半 径不应小于 1,000~1,500 米。从有利于行车速度和平稳而言,平曲线 半径愈大愈好,一般是在 1,000 米以上,但最大为 4,000 米,超过则 不宜再设曲线。 直线与圆曲线间一般不是直接相连,而是设一段半径由无穷大逐渐 变化到与圆曲线半径相等的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对保证列车平稳、避免 轮轨撞击、改进运营条件有重要作用。 用一定的比例尺把路线的直线和曲线、公里桩号、分界点位置、铁 路线两侧的地面情况等表示出来的图纸,称为铁路线平面图(图 55)。
2.线路纵断面
由于地形的关系,线路不可能完全水平,坡道与平道组成了铁路线 的纵断面。沿已定的路线把大地铅直剖开并展平,绘出地面起伏情况, 并把路线在铅直面上的位置表示出来的图纸,称为铁路线纵断面图。 铁路线的坡度以千分率(‰)表示。如铁路线段两点水平距离 l 为 2, 000 米,高度差 h 为 8 米,则坡度 i 为: i h l = = = 8 2 000 4 , ‰ 如列车重量以吨计,则每吨坡道阻力 Wi为: Wi = = 4 1 000 1 000 4 , × , 公斤 可知,千分率的坡度数即等于一吨重量爬上这个坡度的坡道阻力的 公斤数。 在某一区段中,限制一台某一类型机车所能牵引的最大列车重量的 坡度,称为限制坡度。它影响着一个区段以致全铁路线的运输能力。一 般应从满足通过能力的要求和节约土方工程费用两方面来确定限坡。 我国在平原区一般采用 4‰至 6‰的纵坡,丘陵和山地则较高。按我 国规定,蒸汽和内燃牵引的限坡为 12‰,电力牵引为 15‰,超过限坡, 可采用双机车牵引。我国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为(‰): 铁路等级 一般地段 困难地段 I 6 12 II 12 III 15 坡道同坡道或平道之间的交点称为变坡点。为使列车运行平稳安 全,当两坡道代数差为 3‰及以上时,则两坡道以竖曲线来联结。
3.地形与铁路选线
对于铁路选线而言,地形是自然条件中的主导因素,因为它对线路 的坡度、弯度以及相应的工程量,影响巨大。 按照行经地形的部位,铁路线段可以分为: 河谷线:线路沿河而行,经由河流阶地上,在个别情况下经由河漫 滩或老河床以及河岸陡坎上。 分水岭线:线路沿分水岭选定。 山坡线:在河谷线和分水岭线之间确定线路走向。 越岭线:线路越过分水岭,一般将垭口作控制点,然后确定两侧下 坡的引道。 在不同的地形单元,可采用各种手法,来确定出线路的方案,以求 在自然条件上有利、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 (1)平原区:地势平坦,一般限制坡度大于地面天然坡度。故平原 区选线最重要任务是尽量取直线路,以缩短总长,降低运费和造价。为 了绕过湖泊、沼泽和村镇等,需进行展线,但一般是简单的展线。展线 时应使线段同基本方向的夹角,即偏角最小,才能使线路延长最短。平 原区的河谷线和分水岭线均属有利。前者一般阶地宽广、排水良好,后 者经由地区坡度不大,同支流相交桥涵少而孔径小。但土基强度是平原 区线路应共同注意的问题。 (2)丘陵区:地面起伏较大,一般限制坡度与天然坡度接近。在丘 陵区往往用下述两种方式之一进行选线:①采用展线或套线(偏角较大 的连续展线)来避开高程较大地段:②以土石方工程克服局部高程障碍。 由于丘陵区分水岭起伏大,且常有低垭口穿插其间,故分水岭线的优点 大为减少,而河谷线一般是有利的,但考虑到少占农田,山坡线亦值得 考虑。平原区河谷线在陡岸有利,丘陵区则在缓岸往往有利。 (3)山地区:地势崎岖,峰峦纵横,选线时限坡要小于或大大小于 地面常出现的自然坡度。山区修筑铁路必须将展线(或套线)和大量土 石方工程结合起来,即将敷置各种弯道和修筑路堤、路堑、桥隧等巧妙 结合起来,才能满足经济和国防对线路的要求。多山地区,分水岭线已 属不可能。河谷线一般说是通过纵坡最小地区,可以减少所克服的高差 之和,缺点是河谷过分弯曲和谷底宽度不足,但此点可用增辟隧道和桥 梁来解决之,如丰沙线桥隧占全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成昆线的一些区段 (达五分之二)。山区的山坡线是河谷线的补充。一般在山坡平缓、少 横向河谷、山峡的切割、有稳定的基岩(避免塌方、滑坡等)下采用; 同时,应尽量利用天然的台口。山地的越岭线工程最为困难,因之在选 线时首先要确定越岭垭口,然后两侧采用展线、套线办法使其在垭口相 接。有时必须与展线同时,作双机或电力牵引的设计,甚至开挖深路堑 或长隧道,才能通过。 在地形困难的丘陵区、特别是山区,往往限坡增大,工程费减少, 而运营费增加,故找出换算工程和运营费最小的经济限坡,极为重要。 同理,困难地形条件下,曲线半径减小往往可减低工程造价,但却导致 运营费增加,也存在着换算工程和运营费为最小的经济最小曲线半径。 根据对某山区 3,000 余公里干支线进行的分析研究,得出蒸汽牵引经济 最小曲线半径如表 63。 表 63 经济最小曲线半径 地 形 运量(万吨) 丘陵地区 一般地区 困难山地 300 300 ~ 250 300 ~ 250 250 ~ 200 600 350 ~ 300 300 ~ 250 250 ~ 200 800 350 ~ 300 300 ~ 250 250 1 , 000 400 ~ 350 300 250
(三)路基和桥址
1.路基横断面
路基是敷设上部建筑的基础,它应坚固而稳定,以保证列车按规定 荷重高速运行。软土、粉沙路基,经由各种自然灾害地段的路基,须作 专门的工程处理。 路基分为:高于地面、由填方而成的路堤;低于地面、由挖方而成 的路堑;以及与地面等高、无须填挖的零点断面(图 57)。 在山地,因地势关系,路基有时形成一个填方边坡的半路堤;有一 个挖方边坡的半路堑;或一部分为路堤而另一部分为路堑的半路堤半路 堑。 用垂直于路基纵向中心线的平面,将路基截成的横断面,称为路基 的横断面。在路基横断面上,连结路基两侧顶肩的直线与轨道中心点所 作垂线的交点,即为路基横断面上的路线点。路线就是各个路基横断面 上路线点的轨迹。 当路基为路堤时,其横断面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路基顶面、边坡、护 道、取土坑或纵向排水沟。路堑的横断面则有路基顶面、侧沟、边坡、 隔带(包括挡水埝及外沟)、弃土堆及截水沟。 为有利于排水,单线路基的顶面应做成梯形,高 0.15 米,下底则为 路基顶面的宽度。双线路基的顶部,应做成高 0.2 米的等腰三角形。道 床与路基顶面相接之处到路基顶面边缘的部分称为路肩,其宽度不应小 于 0.4 米。路基顶面宽度视土质类别而异,一般Ⅰ、Ⅱ级单线为 5.6 米, 复线为 9.8 米,在曲线部分按规定在外侧加宽。 路基边坡的陡度,由边坡的高度与坡底(边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长度之比来确定。最常用的是 1∶1.5 的边坡。
2.桥梁种类
为使铁路通过河流、峡谷和其它道路,需要架桥梁、设涵洞,在城 市中还有铁路和城市道路的立体交叉。铁路在山区经常采用隧道通过, 以代替深路堑和漫长的迂回线路,但在城市中少见。 铁路与江河水流相交处通常修建桥梁,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铁路在不 同平面上相交时建的桥梁,称为跨线桥。铁路在通过城市居民区的街道 时,用以代替路堤的桥梁称为栈桥。在大河浅滩处的桥头用以代替路堤 的桥梁,称为引桥。 桥梁由墩台和桥跨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墩台分为两端靠河岸的桥台 和中间的桥墩。墩台将桥梁分隔成若干桥孔。各个桥孔在洪水位处量得 的空间距离之和,是为整个桥梁的孔径,每个桥跨在墩台上两支点之间 的距离,称为跨度。整个桥梁、包括墩台在内的总长,是为桥梁全长。 按桥梁的全长,则可将桥梁分为:全长在 20 米以内的小桥;20 米至 100 米的中桥;100 米至 500 米的大桥;500 米以上的特大桥。 墩台上面的桥梁结构物称为桥跨,由金属、钢筋混凝土或石料、木 料构成。
桥跨将列车通过时的作用力传给墩台。 按照桥跨压力传达于墩台的方式,可将桥梁分为三种: (1)梁桥:墩台间的空间是用板梁跨越,或在金属桥上用互相铆焊 的梁组成的格形桁架跨越,主要是一种垂直压力系。在铁路上,这种桥 应用最广,特别适于平原河流和大河的通过。 (2)拱桥:主要承压构件是弧形拱梁,它的末端支撑在墩台上,是 一种水平推力系。拱桥是我国传统造桥形式,在石料丰富、跨度不大的 桥梁可以采用。近年来,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已在我国大力推广。 (3)悬桥:主要承压构件是柔性钢缆或链索,架在桥台柱上,末端 固定在岩土内,在荷载作用下形成拉力系。在河流湍急、两岸基岩稳定 条件下,可以采用。
3.桥址选择
桥址的选择,应注意一系列自然条件:桥的走向尽量垂直于河道, 避免斜桥,使总长最短;为避免冲毁,还应尽可能垂直于主流方向,故 最好是选择在主流线同河床方向一致的河段;不宜在河漫滩过宽、分流 河中有沙洲的河段设桥;墩台的地基要稳定,避开断层,注意滑塌、喀 斯特、流沙等不良地质现象。 对于跨越江河的特大铁路桥梁,其桥位的确定,除对有关水文和地 质条件要求更为详尽、严格外,一般更重视其在交通联系方面的意义和 区位。而且,应同时满足干线交通和沿江河城市经济发展的双重要求。 于是,用多方案比较来从经济上确定桥址,就成为首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