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铁路分级与线路形成的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2)

时间:2023-01-05 归属:交通运输地理

(四)轨道的技术经济特点和布局
  线路上部建筑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组 成,其强度决定于钢轨类型、轨枕的种类和数量、道床的种类及厚度等 因素。 钢轨是线路上部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用是直接承受车轮压 力,传给轨枕,再由轨枕传给道床,并引导车轮运行的方向。钢轨用碳 素钢轧成,具有足够的坚硬性和耐磨性,能承受机车车辆的巨大荷重。 钢轨的横断面形如工字梁,上部呈圆头形的叫轨头,中部为轨腰,下部 为轨底。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为 12.5 米和 15 米,目前正推行焊接长钢 轨。国外已开始采用无缝长钢轨。 轨道的技术经济,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轨重
  指钢轨每米的重量。根据材料力学试验,增加钢轨尺寸,则重量(面 积)与其平方成正比,强度(体积)与其立方成正比,韧度与其四次方 成正比。 轨重的选择直接决定于线路的通过列车总重量和列车须要的运行速 度。不同的轨重,又要求其它上部建筑如轨枕和道床作相应改变。我国 铁路设计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见表 64。 可见,重轨的运输能力远超过轻轨,但其消耗钢材也大得多。我国 解放后大力撤换轻轨,并采用 50 公斤/米以上的重轨,不仅提高了铁路 通过能力,而且使行车速度大为加快。
2.轨距
  指钢轨直线部分两轨头内侧之距离。各国、各地区采用的轨距,互 有不同,种类繁多,归纳起来,不外三组:①标准轨铁路,轨距为 1.435 米(或4英尺8 英寸),占全世界铁路总长四分之三以上,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以采用标准轨为主。②宽轨铁路,轨 距大于 1.435 米者,苏联、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智利等少数国家 采用之。③窄轨铁路,轨距小于 1.435 米者,日本和有些亚非拉国家采 用之;以标准轨和宽轨为主要轨距的国家,也有一部分窄轨铁路;我国 尚有云南 1.000 米、海南岛和台湾 1.067 米的窄轨铁路,林区线为 0.762 米,工业企业还有 0.900 米的轨距,地方铁路亦多采用窄轨。 在铁路布局规划中,轨距的选用要依区域的自然和经济条件而定。 以标准轨和窄轨铁路作经济比较,他们的情况是: (1)建筑费方面:标准轨铁路的路基宽度为 5~6 米,窄轨可缩至 3.2 米,窄轨的曲线半径、站场的长和宽亦可大为减小,故窄轨铁路不仅 节约大量用地,土石方工程亦要比标准轨铁路少 40~60%。另外,上部结 构物和一般建筑物亦可大为节约。由于窄轨主要是在土石方方面节省, 故愈是地形困难地区,窄轨愈是经济,其建筑费较标准轨可缩减的百分 比,平原为 20~25,丘陵为 40,山地达 50。 (2)运营费方面:窄轨铁路机车牵引力比标准轨铁路机车要小得 多,一般前者只及后者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左右。但窄轨铁路的设备 及人员不能相应减少,故运营费相应增大,平均比标准轨高出 25~30%, 运量大时可差两倍。 (3)运网结合方面:从统一运网观点而言,如果全国相互联通的运 网中是采用标准轨,那么,窄轨铁路要与之连接,货物运输不能通过, 倒装费用加大。故只有在窄轨不同标准轨路网联通,或运量不大、线路 较长的条件下,部分采用窄轨才是合理的。根据计算,窄轨线路长 100 公里、远景年运量不超过 50~60 万吨,则修筑线网中的窄轨线才合算, 如线路短至 50 公里,则年运量在 30~40 万吨即不经济。 由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在运量大的条件下,采用标准轨较窄轨经 济;在地形平坦的条件下,采用标准轨较窄轨经济;在大陆运网的条件 下,采用标准轨较窄轨经济。只有在运量小、地形崎岖或孤岛式的系统 中,采用窄轨才是合理的。当然,运量不大的多山孤岛系统,窄轨铁路 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
3.轨数
  即一条铁路线所拥有的正线轨道数目。一般有单线、复线(双线) 和多线(三线、四线等)之分。以单线和复线的技术经济作一比较,他 们的情况是: (1)通过能力:复线的通过能力,较单线不仅高一倍,这是由于许 多因素造成的。首先,单线上运行速度愈高,对向行车亦愈多,会让、 越行的次数及所耗时间亦愈增加。故在单线上增加行车密度将使运营速 度大为降低。复线上列车没有会让,只有越行,提高列车运行密度对运 营速度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其次,客运列车对货运列车的干扰,复线 不象单线那样大。因为在复线上只有客车越行货车的问题,而在单线上, 则既有越行,又有会让问题。还有,单线在采用现代化设备条件下,每 昼夜的列车通过能力约为 20~34 对,但复线在装备半自动闭塞信号、特 别是自动闭塞信号后,可使通过列车的对数增加数倍。因为有了自动闭 塞,复线上约每 10 分钟即可发出一对列车,如各列车运行速度相同(采 用平行运行图,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多),则每日理论上的通过能力可达 144 对列车。最后,在铁路线上下行货流不均衡条件下,复线可将其中一 线当作单线使用,从而大大提高单向的通过能力。 (2)工程投资:在旧有铁路上修第二线的基建工程投资,要较另修 一条单线铁路少得多,前者只是后者的 50~70%。因为复线设备的规模 (如路基、桥墩、站线和车站建筑、管理机构等)并不是单线的二倍。 (3)吸引范围:即铁路运输的服务区。敷设第二线,基本上不增加 铁路线的吸引范围及改变原有线网面貌。而如修筑相应的平行线、联络 线或分支线,则可引起吸引范围的扩大或交通联系的改变。 因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铁路网尚未形成,或虽路网具有一定雏 形、但尚不能对各地经济发展起良好保证作用时,应多修筑平行线或联 络线,少敷设第二线;当铁路网密度较高、对地区经济已起普遍作用时, 则应多敷设第二线,减少平行线的修筑。这也是西欧各国拥有大量复线 和多线铁路,而美、苏、加拿大等国则以单线铁路为主的原因之一。从 国防观点而言,边防和沿海区域,应强调多条通道的建立。 具体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是: (1)地形、地质情况:地形平坦、地质简单的区域,修第二线经济 上较节约;而地形崎岖、地质复杂的区域,则往往建筑平行线、同向线 和甲乙线(个别区段的分流线)更为现实。 (2)运量构成情况:如果铁路沿线地方性运量大,即铁路主要为地 区经济服务,则设平行线往往更为合理,可减少短途运输的距离,使更 多经济据点同铁路直接联系起来。如果铁路主要为两端通过货流服务, 地方意义不大,则加筑第二线较为经济。 (3)运量发展情况:只有在初期运量极大的线路,一开始就进行复 线工程是合理的。对于新设计的单线铁路,如果当前运量不大,而远景 运量很大时,则可考虑两种措施:一为在设计时留有未来加敷第二线的 余地,一为不考虑第二线问题,待将来再决定是修复线或平行线。显然, 第一种情况往往积压资金,第二种情况则在改建时增加投资。具体如何 处理,须作方案比较来确定。
(五)线路用地规模
  线路用地对于确定铁路布局和布置,处理线路同相邻建筑物、构筑 物在平面、立面上的关系,非常重要。我国人多地少,此方面尤其不能 忽视。 1.正线用地 正线用地包括路基顶面宽度、两侧护道宽度和边坡、边沟宽度等。 路基宽度视铁路等级、轨道类型和土质条件而定(表 65)。 平地上的正线用地宽度,单线约为 12 米,其中路基顶面 6 米,两侧 护道 3 米,路基边坡和侧沟顶端至中心线投影共 3 米。复线用地宽度约 为 16 米,两条轨道中心线间距为 4 米。以此最低水准之用地规模计,则 修一公里铁路正线,单线占地 18 亩,复线占地 24 亩。 路堤和路堑用地规模远较零点断面为大。路堤用地包括路基顶面、 边坡、护道、侧沟之和,路堑用地包括除路基顶面、边坡、护道、侧沟, 外加路堑大边坡、断带及截水沟等。前者宽度单线约 16~18 米左右,后 者单线约 24~28 米左右,视填挖方工程而定。 在规划布局工作中,对正线用地一方面要留有余地,一方面要精打细算。这样就既保证了城市和工矿区交通用地的规模,又符合 了节约地皮、紧凑布局的原则。铁路经过郊区和农村,则应力求少占农 田、不占良田。 2.线间距 指两条铁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用以布置某些线路设备(如信号、 照明等),保证行车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便利与安全。线间距视不同 线路性质而定。总之,站内线间距要求较大,区间线间距要求较小。在进行初步规 划时,一般先按 5 米计算。 3.限界 为了列车行车和城乡生活的安全,规定了铁路线的限界,以保证邻 近线路的设备和建筑与机车、车辆间保持一定距离。 机车车辆限界指能通过机车车辆的、垂直于线路中心线的平面上横 向最大轮廓。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通过该界限范围。 建筑接近限界指供机车车辆通过的、垂直于线路中心线的平面上横 向极限轮廓线。一切建筑物、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入该界限范 围。 必须指出,上述限界是保证安全最起码的要求。在城市规划中,为 了防止污染、美化环境和组织城市生活的要求,应该在超出限界基础上 确定合理的距离。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自然 铁路分级 线路形成 技术经济条件
  • 上一篇:牵引动力的技术经济特点和布局
  • 下一篇:铁路网的发展和分布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