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材中的活动、探究题答案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2023-09-14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材中的活动、探究题答案

——P.2探究——

【活动内容】

通常来说,在火箭升空后,火箭助推器和部分箭体会被剥离,形成火箭残骸。火箭残 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1 000千米的范围内。想一想,火箭残骸坠落在发射点以东的原因是 什么?从提高火箭残骸坠落的安全性方面考虑,文昌发射基地有何地理位置优势?

与太原、酒泉、西昌等较高纬度的发射基地相比,从文昌基地发射运载火箭,同型号 火箭的推力会增加10%左右。议一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火箭,发射时就有了一个该纬度上 的线速度,利于火箭的成功发射,且坠落的火箭残骸会落在发射点以东。文昌以东为广阔的海 域,朝向大海发射,安全性较高。

文昌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火箭发射时初速度快。

——P.4活动——

【活动内容】

将一个小的球体放置在桌面上,进行两项模拟演示

(1)恒星日模拟:演示者面向小球自西向东原地转动身体,转动一周后停顿下来,此时演示者会再一次面向小球(说明:由于恒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从恒星上看,-日内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几乎不变,其移动距离可忽略不计。)

(2)太阳日模拟:演示者面向小球自西向东转动身体,在转动的同时,自西向东移动自己 的位置,转动一周后停顿下来,此时演示者并未面向小球.只有再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后,才会再一次面向小球。

读图1-5.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整抻,根据已学知识,以太阳日为标准,计算一个 恒星口的时间长度,并将結果壊入下表.

【参考答案】

--P4-5活动--

【活动内容】

1.假设地球是正球体(地球半径取6 371千米),完成下表内容(将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将上述计算结果标注在图1-6的相应位置上,再归纳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 律。在同一纬度,随着海拔的上升.线速度将会怎么变化呢?

根据对珊瑚化石生长纹的研究,在距今3. 7亿年前,1年约有400天。议一议,这一地 理现象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在怎样变化?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略

2.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60°纬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对于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原因,至今科学家还未有定论,导致其变化的原因可能有潮汐运动、地売运动、海平面变化' 人类发射人造卫星等。

——P6 活动——

【活动内容】 动手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完成相关任务。

在上面的演示中.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多少秒钟代表1日?

晨昏线(圏)由晨线和昏线组成.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入昼为晨线;由昼入夜,为昏线。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分别演示你所在的位置处于晨线和昏线上的情形。

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纽约,调整地球仪在桌子上的摆放方位,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 看一看两地是否可以同时处在昼半球或夜半球?

【參考答案】

1.昼夜交替随着地球仪的自转而产生。5秒钟代表一日。

2.演示过程略。感受晨(昏)线的分布与移动特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入昼, 为晨线;由昼入夜,为昏线。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自东向西推进。

3.可以。

——P7活动——

【活动内容】

1.议一议,世界时区划分方案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

2.已知某地的经度,根据你学习过的地理和数学知识,提出求该地时区的简捷方法并举例说明,

【參考答案】

1.结合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自转周期以伦敦所在的0度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为中时区。以中时区为界,每向东或向西15度划分一个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以180度经线合为一个时区,叫做东西十二区

2.已知经度除以15°,所得的余数与7. 5°对比,若大于7.5°,则所得的商加1,即为时区 数;若小于7.5°,则所得的商即为该经线所在时区数。例如:73°E除以15°,所得的余数为 13°大于7. 5°,则在所得的商4基础上加1,即73°E位于东五区。

——P8活动——

【活动内容】

1.在类似上面的计算中,如果两项相加超过了 24小时,应该怎么办?如果两项相减不够减时.又该怎么办?

2.因为地球是球形的.所以东西相距较远的甲、乙两地,我们既可以说乙地在甲地的东 边.也可以说乙地在甲地的西边。这时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计算,会出现什么样 的结果呢?读图1-8,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纽约的日期和时间,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3.从上述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冋题?试提岀一 些具体的方案.

【参考答案】

1.如果两项相加超过了 24小时,即日期加一天,时间减24小时;如果两项相减不够减时, 时间加上24小时,日期减去一天。

2.略

3.结果相同,计算过程不同。问题是若经过日界线,需要考虑日期加一天或者减-天的 计算步骤。

时间计算过程中,关于“东西方位”有三种情况:一是两地同为东时区,则时区数越大越偏东,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二是两地同为西时区,则时区数越大越偏西,遵循“东加西 减”的原则;三是两地不在同一时区,则一般认定东时区比西时区时间更早,即东时区的区时 数值更大,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若超过了 24小时,即日期加—天, 时间减24小时;若出现负数,则时间加上24小时,日期减去—天。

——P9活动——

【活动内容】

1.读图1-8,完成相关任务

⑴在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计算时,如果“穿越”了国际日界线,应该怎样计算?将你认为正确的方法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2)有了国际日界线,在世界时区中就有了一个特殊时区,为什么?

2.世界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日期,一部分已进入“今天”,另一部分仍滞留在“昨天”。划分“今天”与“昨天”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另一条是夜半线,即地方时为24时(或0时)的那条经线。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跟随地球自转,哪条日期分界线时不断移动的,向什么方向移动?

(2)设计示意图,表示世界“今天”与“昨天”的范围,并与同学交流.

(3)2008年8月8日20时,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这-时刻.全世界是否处在同一天?议一议,什么情况下,全世界同属“今天”?

用观测日影的方法,估测学校所在地的经度。

【参考答案】

1.⑴如果是向东“穿越”了国际日界线,日期上减一天,时间要加上穿越的时长;如果是向西“穿越”了国际日界线,日期上加—天,时间上要加上穿越的时长;

⑵该时区即为东西十二区,特殊在时间相同,日期却相差一天。

2⑴国际日界线是不断移动的,向东移动

(2)绘图略.

(3)全世界处在同一天。当180度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时候,全球同属“今天”。

----P.10探究---

【活动内容】

计算拉美西斯二世生日至春分日、秋分日至登基日的天数,你有何发现?

太阳节奇观的出现,与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入射角度密切相关。想一想,在每年的2 月21日和10月21日这两天内,太阳光照耀拉美西斯二世石像的时间是否会持续很久?

【参考答案】

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至春分日的天数为28天,秋分日至登基日的天数为28天。表明在 一年中,这两天日出的方位是一致的。

不会。

----P.11活动-----

【活动内容】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 分日)的日数为179天。结合图l-12,分析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多出7天的原因。

参与丹霞、经纬的讨论,谈一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冬半年(自秋分日 至次年春分日),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故夏半年比冬半年多出7天。

主要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远日点 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

—P-13活动——

【活动内容】

1.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在图1-14中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2)根据所绘图示,分别说出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和向南移动的时段。

2.在本章第9页活动第3题的注释中,对不同地区活动开展的时间提出了具体建议。结合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分析提岀此建议的地理缘由。

【参考答案】

(1).

图片

(2)太阳直射北半球,春分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太阳直射南半球,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日-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方位始终在南方;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秋分日至春分 日正午太阳方位在南方,其他时间正午太阳方位会有在北方的时候。

——P.14活动——

【活动内容】

1.结合课文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描述,依据图1 -16、图1-17中的相关数据,在图 1-18中分别绘出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2.简易测量学校所在地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如图1 -19,图中a、b为本章第9页活动第 3题的测量数据。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求出学校所在地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

3.如图1-20图中A点为太阳直射点,其纬度为 ,B点的纬度为 ,H为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相关任务。⑴B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用下列公式来计算:H=90- ,式中 取正值,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据图1-20,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几何知识点,理解上述公式。

(2)利用上述公式,完成表格内容。

(3)与同学一起交流,说-说在完成上表过程中你感到困难的地方,并讨论一个解决方案。

【参考答案】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

2.H=arctanb/a

3. (1)略。

(2)方案⑶与同学一起初,说-说在完成上表过程中你感到困难的地方,并讨论_个解决

(3)略

----P. 16活动------

【活动内容】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全球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如何?

当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有没有无昼夜交替现象的地方?如果有,是哪些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3.绘制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示意图,并用图解法求出地球上另外 两条特殊纬线的纬度,完成下表内容。

【参考答案】

世界各地昼夜等长。

有,在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没有昼夜交替现象,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3.略

---P.17活动---

【活动内容】

1.读图1 -21.完成相关任务。

(1)结合课文关于昼夜长短变化的描述,依据图1 -15、图1-17中的相关数据,在图1-21中分别绘岀冬至日、二分日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2)根据所绘图示.你能归纳出什么规律?

2.回答丹霞、经纬提出的问题.如果你有问题也提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参考答案】

图片

(2)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北半球昼大于夜,纬度越高,昼 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发生极昼,南半球夜大于昼,纬度越高,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内发生 极夜;冬至日,南半球昼大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内发生极昼,北半球夜大于昼,纬度越高,夜越长,北极圏及其以内发生极夜。

2.丹霞:因为不同的季节,昼长不同,日出日落时间不同。

经纬:就地方时来说,赤道各地日出日落时刻每天一样,6:00日出,18:00日落。

---P.19活动----

【活动内容】

1.因日地距离的变化,地球在近日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远日点多6.5%;因正午太阳高度 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南北两半球各自获得的太阳辐射,夏半年比冬半年多57%。据此,完成 相关任务.

(1)决定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本节第11页的活动中,丹霞、经纬对距日远近与北半球的季节问题质疑。运用所 学知识.试为他们释疑。

2.读图1 -23.完成相关任务。

(1)在图中绘出地球自转方向,说出晨(昏)线移动的方向及角速度。

(2)在图中用P1、P2标出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判断P1、P2两地的地方时;用Q标出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描述晨昏线(圈)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判断晨昏线(圏)上太阳高度的大小。

(3)讨论一年中P1、P2、Q点纬度位置的变化范围,以及P1、P2与Q点纬度值的数量关系。

3.试解释岀现埃及太阳节奇观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⑵主要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北球,北半球为冬季;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

2.(1)晨昏线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

(2)图略;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

(3)P1、P2纬度位置变化范围为66.5^90°, Q纬度位置变化范围为23.5°N23.5°S,P1、P2纬度值与Q点纬度值互余。

3.神庙大门朝向一个方位,一年中有两天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包括南北回归线)的同一纬度上,

故一年中有两天清晨太阳的入射方向是一致的,并从神庙大门射入。

【活动内容】

1.为什么人类使用铁器要晚于铜器?

2.想一想,化学元素、矿物、 岩石、岩石圈四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

人类最早利用的铜来自孔雀石,这在历史上人类居住地比较常见,但天然铁矿石非常稀少.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是从天空落下来的陨石;铜的熔点比铁低很多,当时主要燃料燃烧提 供的温度不能达到炼铁的程度;铁容易氧化生锈,冶炼技术比铜复杂,生铁质地脆,只能做粗笨的器具.铜加工相对简单.

四者关系如下图; 单质 结合体 相互转化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岩石圈

化合物

---P23活动---

【活动内容】

区分石膏、方解石、石英等矿物,可使用哪些方法?

观察磁铁矿、赤铁矿的颜色以及它们对磁铁的反应,再区分这两种矿物。

议一议,若要区分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这三种矿物,可使用哪些方法?

【参考答案】

1.石膏:硬度低,指甲可刻动,可撕成薄片,呈纤维状,粒状。方解石:小刀易刻动, 锤击成菱形碎块,滴加稀盐酸后冒泡。石英:不能被小刀划出刻痕,滴加稀盐酸后不会冒泡。在实验室环境下,还可以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内部結构来区分它们.

2.赤铁矿带红色,磁铁矿显黑色.用磁铁能吸引的是磁帙矿.

3.表面颜色:黄铁矿为浅铜黄色,黄铜矿常带绿色调,自然金常帯红色调。条痕颜色:自然金为金黄至浅黄,黄铁矿为黑色,黄铜矿为色。

摩斯硬度:自然金2. 53,小刀极易刻画,其次黄铜矿3. 54,小刀易刻画,性脆,最 大是黄佚矿66. 5,小刀不能刻画。相对密度:黄銅矿最小(4.14. 3),黄铁矿其次(4. 9 5.2),(自然)金最大(15. 619.3)。

——P. 26-27活动——

【活动内容】

花岗岩的哪些特征使其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阅读P. 2627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议一议,“老石片儿”是怎样形成的?

(2)有人认为,“老石片儿”的波纹是古生物遗体或遗迹,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阅读P.27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査找资料,了解当地岩石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2) 当地岩石稍作加工,即可作为房屋的砌块或瓦片,其原因是什么?

(3)贵州降雨日数多,相对湿度大。作为瓦片和墙面,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 多年后需要更换.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硬度高,岩石致密,抗压能力强;耐磨不褪色,抗风化能力强;稳定性好,不易受外 界温度影响,且抗腐蚀能力强;颜色多样,色泽美丽,装饰性好。

2.(1)在点苍山变质岩中,大理岩富含钙镁质碳酸盐类如石灰岩、云灰岩及白云岩等, 是受到强烈的地壳运动应力场和热力场的复杂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大理岩呈白色,但由于富含质有色矿物质(矿物元素或矿物离子)致色,呈现的颜色较为丰富,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在各种合力作用下,呈纹层、条带或团状排列,构成绮丽的花纹和变幻莫测的图像。凭借各种矿物质相互渗透晕染的天然画面,经锯片、切割、打磨、抛光等,大理石画便成为名贵的天然图画艺术。

⑵只有沉积岩中才有可能存在化石。因“老石片儿”是大理石,大理石为变质岩,所以其中不可能含有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⑴略.

(2)当地板岩分布广泛,可就地取材;板岩具有板状结构,沿板理方向可以可以剥成薄片,厚度均匀,加工方式简单、加工成本低,用作房屋的砌块或瓦片,能防潮、抗风,具有保温性。度均匀.加工方式蔺単、加工成本而用丄匹和墙面的板岩长期暴露在外,易被风化段

(3) 贵州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用作瓦片和墙面的板岩长期暴露在外,易被风化和侵蚀,因此需要更换.

地理帝

高端素材、初高中考试、地图、电子教材、课件

55篇原创内容

一p. 29-30活动---

【活动内容】

1.读图2 -23.完成相关任务。

(1) 按照下列步骤,解读图像信息。

就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来看,侵人岩与喷出岩有何差别?

沉积物沉降下来以后,要经过哪些过程才能变成沉积岩?

变质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你还可以提出其他问题吗?提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2) 为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丹霞根据图2-23的信息,设计了如图2-24所示的岩石圈 物质循环示意图,以及三项活动任务.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名称,并说出填写的依据。

说出图中箭头A、B、C、D所代表的含义.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多种形式,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设计一幅富有创意的图示。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根据材料内容,将①和田玉山料②白云岩③和田玉将料④白云质大理岩⑤和田玉石按形成

时间排序。

(2)按成因分类,和田玉属于哪类岩石?和田玉石与白云质大理岩的矿物成分是否相同,为什么?

(3).设计一个示意图,说明利田玉籽料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①从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看,侵入岩是岩浆沿裂隙侵入岩层中冷却凝固而成,分 布位置一般较深;喷出岩是岩浆沿断裂带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分布于地表。

沉积物必须经过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才能变成沉积岩。

变质岩形成的条件,原先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作用下满足一定的温度和 一定的压强,出现变质作用。

要使岩石实现转化,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放射能转化而成的热能 和外部的太阳能;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地质作用:外力作 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却、地壳运动、高温熔化等。

略。

(2)①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岩浆岩、沉积岩、岩浆、变质岩(其中沉积岩与变质 岩的位置可以交换,按照图2-23信息,丹霞设计的图有点小瑕疵,即沉积岩被抬升到地表后 可以再次被外力作用形成新的沉积岩,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下也同样可以形成新的变质岩,具体 可以参考下文中的创意设计)。依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在变质作用条件下可形成变质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形成新的沉积岩。

A岩浆上升冷却凝固,B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C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D重熔 再生。

创意设计如下图:

图片

(1)按时间排序为②白云岩、④白云质大理岩、⑤和田玉石、①和田玉山料、③和田 玉籽料。

(2)变质岩。从高中水平看,两者的矿物成分相同,均以方解石为主,因为和田玉石是白 云质大理岩受到岩浆侵入影响,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形成。但从更高知识层面看,两者存在明 显区别,白云质大理岩是柱状粒状细粒变晶结构,主要成分包括80%的方解石和20%的透闪 石,和田玉石矿物组成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具有典型的纤维交织结构,化学成分是含水的 钙镁硅酸盐。

P.31探究

【活动内容】

是什么原因使得“女王”的颈部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

目前,“女王头”面临着“断颈危机”。到底是通过人为手段保存,还是让她自然逝去, 一直存在着争议。对此,说一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长期遭受风化、侵蚀导致颈部明显缩小。

人为手段保护:独特的地貌景观,科研价值大,在加固保护过程中会形成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 ;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游客有较强吸引力;是当地的重要标志,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自然逝去:应遵循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扰;自然风化、侵蚀后,还会有新的地貌景观形成;加固保护成本高,形象也不再自然,跟竖个雕像没什么区别。

一P.34活动

【活动内容】

1.读图2-28、图2-29,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说明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

2.设计模拟实验或绘制示意图,说明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一岛弧链是怎样形成的 。

【参考答案】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后',因都属于大陆板块,地売受挤压后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

模拟实验略,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片

太平洋西部边缘处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碰撞挤压时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俯冲形成海沟,在大陆板块一侧受挤压后拱形成岛弧链。

---P.35活动---

【活动内容】

读图2-34、图2-35.充成桁关任务。

(1)在图2-34中,用虚线餘出背斜部位缺失的岩层

(2)议一议.背斜谷柯向斜山分別是怎样形成的?

读图 2-32.完成相关任务。

(1)断层面是指岩体断裂惜开的面,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在图中找到断层 面、断层线,并将它们标注出来。

(2)想一想,岩体发生破裂就会形成断层吗?

(3)议一议.沿断层线常发育成什么地形?

【参考答案】

(1)按照岩层走向顺势绘制。

(2)岩层受挤压后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岩层下凹形 成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1)略。

(2) 岩体破裂不一定形成断层,断层是在岩层破裂基础上两侧岩块沿破裂面产生了明显的 位移。

(3) 断层线上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P-36活动——

【活动内容】

1.读图2-28,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世界火山带形成原因。

2.査阅相关资料,列举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的实例。

3.读图2-36、图2 -37,议一议,火山地貌在形态上有何特点?尝试用等高线绘制一幅有火山口湖的火山地形图。

【参考答案】

1.火山是岩石圈断裂而导致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这些地带处于板块的边界处,地壳活跃,板块在碰撞挤压和张裂过程中,容易造成火山喷发现象。

2.活火山: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夏威夷岛基劳埃阿火山,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印度尼西亚喀拉卡托火山,非洲刚果(金)尼拉贡戈火山,日本富士山等。死火山:中国山西大同火山群,阿根廷阿空加瓜山。休眠火山:中国长白山天池、黑龙江五大连池。

3.火山多由熔岩组成,从地貌形态看有盾形、穹形、锥形等火山锥,另外有些火山只有低平火山口,没有形成火山锥,还有形成熔岩高原。在火山口里常积水成湖。

一P.38活动一

【活动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

L风化作用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哪些地区物理风化比较强烈哪些地区化学风化比较强烈?

2.风化壳的厚度与哪些条件有关?哪些地区的风化壳比较厚,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风化作用深受气候影响(如P66图),气温、光照、降水、风等气候要素不同,风化 方式与风化强度各不相同。

气候决定了风化作用的类型,冰冻气候带:冰劈作用,基本无化学风化;干旱、半干旱区:温差风化(物理凤 化)为主,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温暖潮湿区:化学风化显著,生物风化 发育;炎热潮湿区: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强烈、彻底。

2.风化壳的厚度収决于气候、地形、构造等许多因素。

一般说来.在气候湿热、地形平坦、构造活动比较稳定的地区,风化作用较强,剥蚀作用较弱,风化残余物质易于保存,故风化売厚由较大。(如下图)

图片

----P. 41-42活动----

【活动内容】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读图2-45,从水蚀作用角度.解释图2-44中的水系演变现象。

(2)旋峰峪附近的河谷非常宽浅,径流量很小,却充填着大量的河流冲积沙砾石及亚沙 土。试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3)议-议,发生袭夺后,恶沟的径流及地貌会发生什么变化?

2.阅读教材P.42文字材料.讨论三角洲形成的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

【参考答案】

1.(1)在河流上游地区,地形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对河床的侵蚀作用强,长期的溯源侵蚀使恶沟切穿分水岭,在地淤沟附近夺取了另一条河的上游河段。

(2)旋峰峪附近河流上游被袭夺后河流径流量减少,搬运能力削弱,导致大量砂砾石和亚沙土沉积下来。

(3)发生袭夺后,恶沟的径流量增大。

地貌变化:袭夺处形成袭夺湾,在袭夺湾附近有时形成跌水,在被袭夺的垭口处,保留冲积砾石或谷形,称 为风口;在原沟谷的基础上发生侵蚀形成反坡,在反坡上会发育形成反流河。使恶沟延长,流域范围变大。

2.形成三角洲的物质条件:河流挟带的泥沙。

动力条件:河水流速、海潮能、波浪能、地売升降等

―P. 43-44活动

【活动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列举黄土是风成的证据。

(2)推测黄土墚和黄土峁的形成过程。

⑶根据黄土高原区域特征,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措施。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该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地震?判读这几次地震发生的先后顺序,并说明 理由。

该地区地面上,难以找到古地震留下的痕迹。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结合所学知识,议一议,该地区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地质演化过程?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在洪水期,为什么都江堰能保证灌区不受洪水威胁?在枯水期,又如何保证有足够的 水量进人灌区?

⑵为什么都江堰能最大限度减少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

⑴上网査找资料,了解上述地质景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⑵制作PPT,向同学介绍若干中外地质美景,并说明其景观特点及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1.(1)①黄土覆盖在多种成因的、形态起伏显著的各种地貌类型上,且覆盖的厚度是不 多;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厚度从沙漠边缘向外逐渐变薄;③黄土 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 相同,与所在地方的各种岩石成分极不相似,且有在水中不稳定矿物存在;④黄土中有随地形 起伏的多层古土壊。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地表面形成许多沟壑,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地面破碎,冲沟进 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此时形成长条形地形称为黄土墚。随着水土流失的继 续,更多的土壊被冲走,地面更加破碎,呈现出更多的沟壑和一块块馒头状的小丘,此时的地 形称为黄土峁。由黄土墚到黄土峁,其实质是黄土高原不断被侵蚀的过程。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 活;釆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保塬、护坡、固沟;平整土地,修建水库;小流域综合治理 等。可以归纳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三个角度。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 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整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2.(1)该地区至少发生过3次地震;这3次地震的顺序是C-B-A,地震从该地区地壳 深处发生,之后造成的裂缝会随着岁月流逝慢慢被沉积物覆盖,使在裂缝上面形成新的沉积岩 层,然后当下一次地震发生时,新的裂缝穿过的沉积岩层将比前一次更多,再之后裂缝又被上 面更新的沉积物覆盖形成更新的沉积岩层.以此类推可判断地震的先后顺序。

(2)该区域处于沉积环境之中,强烈的地震会对岩层产生裂缝.当裂缝产生后,该地区接 受了新的沉积,沉积物会慢慢地将地表裂缝覆盖。所以在地面上难以找到古地震留下的痕迹。

(3)该地区经历的地质演化过程依次是沉积层1的沉积,发生第一次地震C,沉积层2沉 积,沉积层3沉积,沉积层4沉积,发生第二次地震B,沉积层5沉积,发生第三次地震A,沉积层6沉积(如下图所示),目前在沉积层6表面表现为外力作用。

图片

3.(1)防洪:首先通过鱼嘴将岷江分为内外江,外江用于泄洪。其次通过位于鱼嘴分水堤尾部、靠着宝瓶口的 飞沙堰,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灌溉:修筑分水堰鱼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宝瓶口,使内江水流向成都平原。内江窄面深,外江宽而浅,这样

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时,部分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有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

(2)通过内江的弯道,让江水形成环流,加强对宝瓶口一侧河道的侵蚀,洪水中夹带的泥石由飞沙堰流入外江,减少通过宝瓶口进入灌区的泥沙。

4.(1)澳大利亚波浪岩:地质时期剧烈的岩浆活动使部分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花岗岩,后被抬升,外力将其侵蚀而出露。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昼夜温差的变化,花岗岩表层剥蚀,且经风力吹蚀把较下层的外表挖去,留下成卷曲状的顶部。雨水将矿物质和化学物沿岩面冲刷,同时产生化学作用,留下一条条红褐色、黑色、黄色和灰色的条纹。

美国波浪谷:沉积过程中,下层沉积物不断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覆盖,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砂岩,形成层叠装的结构,后随地壳抬升,砂岩层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形成流畅的纹路,宛如波浪一般。

---p45探究--

【活动内容】

挂壁公路开凿前,郭亮村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限制了村民的活动,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一条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议一议,挂壁公路的开凿对郭亮村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据此讨论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参考答案】

1.该地位于太行山深处,山高坡陡,险峻的地形限制了该村与外界的联系,也限制了郭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该地与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拓宽了该地的旅游市场,促进其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活动内容】

⑴图2-52、图2-53中,哪一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图2-52是山区聚落,图2-53是平原聚落。山区聚落规模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多位于河谷地区;平原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型、棋盘状。

(2)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因此人口密度大,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状。

—P-47活动2——

【活动内容】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丽江古城的建设,利用了当地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参考答案】

(1)丽江古城北面和西面有山地阻挡西北寒冷气流,且其纬度相对较低,因此冬无严寒;夏季因其坐落于云貴高原,地势相对较高,夏无酷暑。

(2)地处丽江坝子(小盆地),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地势较高,北、西两面依山, 可阻挡冬季风;东、南两面开阔,利于夏季风从东南方向进入;同时,小盆地地形也有利于源于玉龙雪山的水源在此汇聚,方便居民用水。

一P.47活动3——

【活动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塔里木盆地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水源的影响,城镇大多数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洪积扇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发展促进了铁路和公路线建设,而交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一 p. 49活动1----

【活动内容】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⑵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⑴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

⑵整体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的特点。我国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此地工业、农业、聚落和人口集中,同时该地建设交通线路的难度较小、成本较低,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最大;第二级阶梯海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与第三级阶梯地区相比自然条件较差,工农业发展条件较差,聚落分布较稀,交通线路建设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组成,平均海拔 在4 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生存条件恶劣,有广阔的无人区,交通线路建设的难度大、成本高。

---P49活动2---

【活动内容】

读图2-58,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参考答案】

四川省西部为山地高原地形,地势起伏大,线路布局主要考虑避开高大山脉,减缓道路坡 度,多沿山谷延伸,且沿线地区人口、城镇少,经济活动少,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所以 线路少且多是过境的,呈线状分布;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分布受地形影响较 小,布局主要考虑连接城镇,方便人们出行,盆地内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建设难度 小,所以线路多,呈网状分布。

—P.51-52活动——

【活动内容】

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的走向。

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参考答案】

兰州所在区域,地形崎岖,而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黄河水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因此兰州城市布局沿黄河分布。

受地形和城市形态的影响,兰州市城区主干道应呈东西走向。

地形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形态、密度、分布、规模。

—P53活动1——

【活动内容】

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与在坡地上直接耕作相比,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为什么?

【参考答案】

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更有利于水土保持。修梯田后,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面上,田地的坡度减小,水的流速减慢,

侵蚀作用减弱;同时田埂稍高于梯田面,使水肥不易流出,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P53活动2——

班主任茶馆

说说班主任的苦

23篇原创内容

【活动内容】

简述材料中海岸被严重侵蚀的原因。

有人认为,有时对地表形态的微小改变,所引发的灾难往往意想不到。你认同这一观点吗?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看法。

上网查找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参考答案】

该地风浪大,尤其是冬春季节在偏北风的影响下风浪对沿岸的侵蚀作用明显;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潮位抬高,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大;浅滩被开挖,深度加深,丧失防浪作用,因此该地海岸被严重侵蚀。

认同“有时对地表形态的微小改变,所引发的灾难往往意想不到”这一观点。结合活动材料加以说明或列举身边的案例加以说明。

学生自主在网络上查找“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资料。

---P.55探究----

【活动内容】

1.议-议.风是怎样形成的?

2.“马纬度”附近区域为什么接连几周平静无风?

【参考答案】

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形成水平气压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风--大气的水平运动。

该区域这几周受移动至此的副热带高气压的作用,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平静无风。

—P 57活动—

【活动内容】

1.你是怎样理解气压梯度概念的?将学习心得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彼此的观点。

2.读图3-5、图3-6,完成相关任务。

(1)说出图3-5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再归纳等压线分布疏密与风力大小的关系,并绘出风力最大处的风向。

(2)图3-6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绘出该处的风向。

【参考答案】

将等高线看作等压线,阶梯坡度好比气压梯度。(言之有理即可)

(1)风力最大的是②,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密度 与风力呈正相关);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作切 线).风向为东北风(绘图略)。

(2)风力最大的是C,理由是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向为偏南风(绘图略)。

—P-58活动一

【活动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在上述三个假设条件下,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结合所学知识,绘制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议一议,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见右图。

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不能 维持。以北半球为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风逐渐向右偏 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成了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但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北纬30°附近积聚下沉,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被破坏而难以维持。在地球表面会呈现出三圈环流状态。

—P-59活动一

【活动内容】

1.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因而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参考图3-7,绘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根据所绘图示,议一议,若要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哪些窍门?

2.三圈环流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突破这个难点,经纬设计了如图3-8所示的知识整理图。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结合课文关于三圈环流的描述,将图中内容填写完整。

(2)根据填写完整的图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与同学相互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就讲解效果进行互评。

【参考答案】

图片

图片

(2)略。

----P.63活动-----

【活动内容】

假定图3-9中各气压带的宽度大致为10个纬度,尝试绘制一幅以北(南)极为中心 的半球投影图,并将夏(冬)至日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情况画在图中相应位置 上。同桌或前后同学分工绘制不同半球的投影图,并就作品进行互评。

读图3-10,图3-11.图3-12,完成相关任务。

(])读图3-10.说出南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读图3-11 .说出 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

(2)读图3-12.说明亚洲1月、7月风向的季节变换情况;比较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在 冷暖、干湿性质上的不同,并说明理由。

(3)将图3-12与图3-10、图3-11相对照,说明冬季、夏季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气压分布的特点,分析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

3丹霞结合课文关于大气环流的描述,绘制出图3-13。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⑴想一想,丹霞对大气环流内在逻辑线索的把握是否准确?说明你的理由。

⑵议-议,如果要在图中标有疑问号的色块内填上相关内容.你准备填写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⑶对大气环流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诊断,看一看自己的“软肋”在哪里,再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交流改进措施.

【参考答案】

1.略

2.(1)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在海洋上,大陆上出现冷高压中心(如亚洲高压);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较为完整接近带状分布。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大致呈块状分布在海洋上,大陆上出现热低压中心(如亚洲低压);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较为完整接近带状分布。

(2)亚洲冬季风来自高纬度的大陆,性质干冷;夏季风来自低纬度的海洋,性质暖湿。

(3)冬季,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极地低气压带被欧亚大陆的冷高压切断,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在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夏季,在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路上的热低压切断,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在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高压)。亚洲东部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而且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南濒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因此,形成季风的气压梯度大,范围广,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冬季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部盛行东北季风;夏季亚洲东北盛行东南季风,南部盛行西南季风,在亚洲东部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1)图3-13对大气环流内在逻辑线索的把握准确。从三个假设条件开始逐一否定,实现从理想模式到现实的思维演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逻辑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握准确到位。

(2)形成复杂的天气变化和典型的季风气候。

(3)略

---P. 65探究---

【活动内容】

1.想一想,为什么东非高原的野生食草动物会定期进行迁徙?

2.议-议,这种迁徙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东非草原食草动物的迁徙主要是因为逐水草(食物)而迁徙。

2.在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东非草原呈现干湿季交替的现象:赤道低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到此, 降水量大,水草充足,食草动物逐水草而迁徙至此;赤道低气压带移走,信风带移动到此,降水稀少,草原荒芜,食草动物迁徙离开。因此,东非草原食草动物的迁

【活动内容】

试从地理位置、地形等角度,解释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的原因.

2.为什么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气候且有大陆性特征,而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分别指出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亚马孙平原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 雨,终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南北侧为高原,西面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平原东面口子向大西洋敞开,利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携带大量的水汽西进,受西部高大山脉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大量降水。从而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充分和典型的热带雨林区.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大陆内部,距海较远,且地形较为封闭,因此其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大陆性较强。马来群岛多为岛屿,陆地面积狭小,周围海域广阔,深受海洋影响,所以形成 的热带雨林气候海洋性较为明显。

亚马孙河、刚果河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较小,水位较为稳定,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流速较缓。马来群岛的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但 流速快。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形成原因是:热带雨林气候区,以 雨水补给为主.年降水量大,且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小导致三者径流量大、季节变化较小;热 带雨林广布,水土保持能力强,含沙量较小;位于热带气候区,无结冰期。亚马孙河、刚果河 和马来群岛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流域面积大,流经平原和盆 地,地势平坦.流速缓慢;而马来群岛的河流流域面积较小,地形起伏较大,流速较快。

——P.69活动——

【活动内容]

分析虚线区域内气候冬温多雨特征的形成原因。

从气候和水文角度,分析鲑鱼在每年9月中旬能顺利洄游到河流上游的有利条件。

分析柯莫德熊的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参考答案】

1.虚线区域位于北纬50-60度大陆的西岸,冬季受来自海洋暖湿的盛行西风影响,且该区域东侧为高大的山脉,西风遇地形阻挡气流抬升,多地形雨;东侧山脉阻挡来自高纬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且西侧沿海暖流又有增温增湿作用。因此,在多要素的综合作用下.虚线区域内形成了冬季气候温和多雨的特征-

9月中旬该区域河流水温适宜、降水量较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流量较小,流速较慢,鲑鱼洄游阻力较小,利于其洄游到河流上游。

人类过度的商业性采伐破坏了柯莫徳熊生存的环境,导致栖息地减少;鲑鱼洄游减少, 食物数屋减少;人类过度猎杀等原因导致柯莫德熊数量减少。完善并落实法律;设立自然保护 区;禁止砍伐森林.恢复生态环境;禁止猎杀柯莫德熊等。

P. 73活动---

【活动内容]

比较图3-28至图3-30中植被景观的差异,讨论气候对其植被景观形成的重要意义。

读图3-31、图3-32,完成相关任务.

(1)将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中海气候⑦温带海洋性气候⑧温带季风气候⑨温带大陆性气候⑩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 气候的序号填入图中空白圆圏内.

⑵运用所学地理原理,与同学交流填写序号的道理。

【参考答案】

1.三幅植被景观均位于温带地区,其景观特征的差异主要因降水量不同所致。

2.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⑩⑨⑦⑧⑤⑥①④③②

⑵略。

⑶气候的形成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受到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下垫面状况的影响。例如 在地形因素的作用下,高大的山地或高原形成高原山地气候;在洋流的作用下,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延伸到了北极圈以北地区;在海陆位置因素的作用下,中亚、我 国西北内陆地区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地形和暖流等作用下,马达加斯加东侧、澳 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纬度相对较高的地方岀现了热带雨林气候。

----P75探究---

【活动内容]

1.讨论曹军在一夜之间能够筑成坚固营宅的原因。

2.故事中当夜的天气变化,与哪种天气系统的过境有关?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曹军在一夜之间能够筑成坚固营寨的原因,主要是寒冷的北风带来强降温.使泼在沙土上的水冻结形成坚固营宅。

2.冷锋。理由:北风(冷气团)主动南下,出现阴云、降温、降雪等天气。

——P.78活动------

【活动内容】

1.读图3-34、图3-36,完成相关任务。

(1)完成下列表格.

(2)冷锋和暖锋的降水区域在分布上有什么不同?

在两图中会不会出现逆温现象?为什么?

2.图3-37中冷气团的移动速度为30千米/时,城市目前是14时,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判断图中锋的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2)在未于48小时内,该城市的天气将怎样变化?

⑶议一议,在未来几天内,该城市各大医院哪些科室的就诊人数会明显上升?

【参考答案】1.(1)略

(2)冷锋的降水区域主要在锋线之后的冷气团一侧.暖锋的降水区域主要在锋线之前的冷气团—侧。

(3)两图中均会出现逆温现象。因为当冷暖气团相,出现锋面时,暖空气会沿锋面向上 运动,运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上暖下冷的形势,如果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较大’则形成逆温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会出现在冷锋锋线后,暖锋锋线前。

(1)冷锋。依据: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2) 次日14时前一段时间,云层逐渐増厚,风速逐渐増大;次日14时左右,冷锋过境, 岀现雨、雪天气;冷锋过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 气温突然下降,对老人和婴幼儿不利,易患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故儿科、内科□诊的就诊人数会增加。冷锋过境气压变化大,易造成脑溢血等,故神经内科或脑外科的就诊人数会增加。

P.82活动---

【活动内容】

1.参考图3 - 38,绘制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图;结合所绘图示和图3-38,比较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气流差异,以及它们东部、西部的风向差异。

在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部位,大气的运动情况不同,因而天气状况各有特色。以北半球为例,议一议,气旋和反气旋东部、 中心、西部的天气特点有何差异?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⑴7 -8月,我国长江流域常出现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试简要解释这些天气现象的成因。

(2)在冬季,为什么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吹西北季风,而江南地区吹东北季风?

4.天气图是反映一定时刻、广大地区天气实况和天气形势的专用地图,是天气预报的主要工具之一。天气图有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两大类。地面天气图可反映地面高低气压系统的分布、锋面和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以及雨、雪、雷、雾、大风、沙尘暴等天气现象的分布。读图3-42, 3-43.完成相关任务。

(1)在等压线分布图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作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峡 谷.低压糟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槽线。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作高 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脊线。在图3-42中. 找出低压槽、高压脊各一个.并绘出其槽线或脊线。

(2)在图3-42中,你看到了哪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3) 在图3-43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分别出现了怎样的天气状况?结合图3-42. 说明其形成原理。

【参考答案】

1.(1)绘图略。

气流状况

2.气旋东部吹偏南风,北上与冷空气相遇形成暖锋,气旋西部吹偏北风,南下与暖空气 相遇形成冷锋。由于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故锋面的东 部、西部往往会产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雷雨、大风等天气。而气旋中心的气流由于做上 升运动,故形成阴雨天气。反气旋均为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风力小。东侧吹偏北风,气温相对较低.天气晴朗;西侧吹偏南风,气温相对较高,天气晴朗。

(1)7-8月,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做下沉运动,降水少,多晴朗大 气,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伏旱。每年秋季,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受高压(反气旋)控制,降 水少,晴朗天气多,出现“秋高气爽”的现象

(2)冬季,欧亚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尤以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大,而我国东北、 华北地区主要位于高压中心的东部及东南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吹西北季风;而我国江南地区主要位于高

高压中心的南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吹东北季风。

(1)画图略。(在图中找到高压中心、低压中心,按照P. 82设问中的提示绘制即可)。

⑵低压系统、髙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锋面气旋系统等。

⑶甲为阴雨天气,甲云团比较浓厚,位于冷锋中冷气团一侧;乙为阴雨天气,乙云量较多,位于锋面气旋中心附近;丙无明显云团,位于高压脊附近;丁为阴雨天,丁云量多,位于暧锋中冷气团-侧。

----P.84探究----

【活动内容]

1.说出新加坡的主要水体类型。

2简要分析新加坡各水体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据图估算新加坡主岛的面积,讨论该国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但淡水资源供给不足的1原因。

【参考答案】

1.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2.海洋水通过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降水至新加坡陆地上,转换为河流水或湖泊水;有些湖泊成为河流的源头,将湖泊水转化为河流水;部分降水、河流水、湖泊水下渗至地下,转化为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注入海洋,转换为海洋水。

3.新加坡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新加坡国土面积小,缺乏河湖的蓄水,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P86活动---

【活动内容]

1.读图4-4,说明我国东部河流流量变化与流域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2.若分布于下列气候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试判断其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我国东部河流流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内降水量及其变化关系十分密切,主要受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季变化影响。长江、西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流域内雨季长,降水量多,因而它们的径流量大,夏汛长;黄河和松花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流域内雨季短(集中7、8月),降水量少,因而它们的径流量小,夏汛短;松花江还存在因冬春季节降雪,春节融雪补给河流而出现春汛。

2.略

---P 87活动---

【活动内容】

有人认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0 C且有降雪,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必要条件。针对这一观点,谈一谈你的看法。

比较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指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占年径流量比例最大的是哪一个地区,并解释原因;山区与平原相比,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时间上是提前还是滞后,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我认为该观点不准确。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仅需要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0 C且有降雪,还需要春季气温回升时能达到积雪可融化的温度,否则积雪不融化,不能形成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占年径流量比例最大,因为东北地区较黄河中下游和四川盆地冬季平均气温低且有大量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春汛;并且夏季库水比黄河中下游和四川盆地少,雨水补给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山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时间上滞后.因为在山区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受地形的影响,气温较平原低,且阳坡与阴坡积雪融化不同步,致使山区积雪融化面积比平原的小、融化速度比平原的慢,因此,山区季节性 积雪融水补给在时间上滞后。

P. 88活动

【活动内容】

1.读图4-6,描述河流的分布状况,分析其主要补给类型、径流量年变化特征。

2.为什么我国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与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异同?为什么?

4.冰川融水性洪灾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自然灾害之一’通常其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参考答案】

1. 河流较少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山谷地区,多为内流河。河流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流量大,为夏汛。

2.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雨水对河流补给少。西部地区山地较高,存在山地冰川,夏季温度急剧升高,冰川大量融化,形成汛期。

3. 相同点: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与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都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点: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春初时节,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河流形成春汛;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在夏季,气温急剧升高,冰川大量融化,河流形成夏汛。

4.主要发生在夏季。若夏季(7、8月份)岀现较强的高温天气过程,高空00 C层高度迅 速抬升.高山积雪或冰川快速融化,形成河流洪水。

——P.89活动——

【活动内容】

鄱阳湖汛期、枯水期各在什么季节?分析不同季节鄱阳湖水源补给情况,以及湖面大小与水流特征。

倘若鄱阳湖不存在,鄱阳湖湖口以下长江江段的径流量曲线与现在相比,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归纳湖泊规模、所在位置(河流上、中、下游和入海口附近)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的 影响。

【参考答案】

1.鄱阳湖汛期为夏季,枯水期在冬季。夏季鄱阳湖水源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大气降水和长江水,此时鄱阳湖湖面大,水流从长江流入鄱阳湖。冬季鄱阳湖水源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地下 水,此时鄱阳湖湖面小,水流从鄱阳湖流向长江。

2.鄱阳湖湖口以下长江江段的径流量曲线会比现在变化幅度大。

3.湖泊规模越大对河流经理调节作用越明显。位于河流上游的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较小(主要起补给作用),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较大。

-----P90活动---

【活动内容】

1.端午节前后,汨罗江的水位往往会暴涨,当地称之为“端午水”。结合我国雨带移动规律,分析汨罗江“端午水”现象的成因。

2.汨罗江流域在雨季结束后,常岀现夏旱、秋旱或夏秋连旱天气,但河流不会断流。从河流补给角度对此种现象进行解释。

【参考答案】

端午节前后,我国东部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汨罗江流域同吋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汨罗江的水位往往会暴涨,形成“端午水”。

汨罗江上中游及大部分支流穿行于山区,受山区地下水补给影响河流不会断流。

---P.91探究一

【活动内容】

散落的塑料小黄鸭为什么会漂流?

结合图示,说明“鸭子舰队”抵达英国海岸的路径及原因。

【参考答案】

散落的塑料小黄鸭会随着海水的运动(洋流)而产生漂流。

从落水地点向北漂.经白令海峡、北冰洋后向美国东海岸漂流,再向东北横跨大西洋, 抵达英国海岸。主要是随着海水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漂流。

----P. 92-93活动----

【活动内容】

模拟演示风海流和密度流。

【活动目标】

通过模拟演示实验.感悟风海流和密度流的形成原理和形成过程,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P95活动----

【活动内容】

1.读图4-14、图4-17,识别太平洋副热带、副极地环流系统洋流的名称,说出这两个环流系统所在海域东西两侧洋流的性质有什么不同,总结其中的规律,并在其他大洋进行验证。

日本暖流(黑潮)和墨西哥湾暖流都是副热带环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两者所处大洋及其附近大陆地形结构的差异,它们的性质差别非常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湾流无论在水量、热量和盐量输送等方面,都明显大于黑潮。试解释湾流成为全球最大暖流的原因。

(2)黑潮很强大,但冬季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比较弱。试从季风、地形等角度思考其原因。

【参与答案】

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系统的洋流包括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顺时针环流;太平洋副极地环流系统的洋流包括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 千岛寒流,构成逆时针环流。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系统中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太平洋副极地环流系统中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这个洋流分布规律在大西洋中也基 本吻合.

⑴由于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关系,墨西哥湾暖流由大西洋南北赤道暧流两支洋流汇聚转化而成;暖流在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一带曲折运动,加热时间充分;墨西哥湾一带较为封闭,信风促使大地暖流在此聚集,形成一个“蓄热水库”,信风把大量海流汇入墨西哥湾,加上密西西比河的径流补给,使得墨西哥湾的海平面抬升,与大西洋形成落差,加强了暖流的动能。

⑵冬季,欧亚大陆东岸盛行偏北风,受偏北风影响,大陆东岸形成南下沿岸冷水流,阻 挡黑潮北上,使冬季黑潮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比较微弱;同时,冬季盛行的西北季风(离岸风)也减弱了黑潮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

P.96活动】

【活动内容]

读图4-14、图4-19,完成相关任务。

⑴都柏林比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高,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0C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0C以下。想-想,这是为什么?

(2)哥伦布从欧洲去北关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2.大陆东西岸某些地区的气候,受洋流作用的影响显著。对照图3-32和图4-14,结合所学知识.挙例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1. (1)都柏林沿岸为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的作用,使都柏林1月份温度较高;圣约翰斯沿岸为拉布拉多寒流,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的作用,使圣约翰斯1月份温度较低。

(2)走A路线,虽然距离短,但是逆风逆水速度慢,耗时长;走B路线,虽然距离长, 但是顺风顺水速度快,耗时短。

(3)洋流会对海洋污染物产生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海水的净化,一方面又会造成污染范围的扩大。

2.欧亚大陆中高纬的大陆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同纬度的欧亚大陆东岸受千岛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形成温带季风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P.97探究---

【活动内容】

1.波斯湾、红海与索马里沿岸夏季气温存在着显著差异,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2.简要描绘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由东到西大气环流系统的剖面结构.

【参考答案】

1.索马里沿岸海域比波斯湾、红海面积广阔,夏季气温受海洋影响大且索马里沿岸夏季为寒流,受寒流影响气温降低,因此夏季气温较低。

2.绘图略: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东侧较同纬度西侧海洋水温高,形成上升气流,西侧海洋水温低,形成下沉气流,因此形成逆时针旋转的大气环流。

---P100活动----

【活动内容】

在图4-21中,纬度低于300N,热量收人多于支出;纬度高于300N,热量收入则少于支出,且在极地差值最大。想一想,根据热量收支情况,赤道会不会越来越冷?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会。通过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将低纬度海区盈余的热量被输送到高纬度海区释放.调节了全球热量平衡。

---P. 102活动----

【活动内容】

1.比照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域东西岸大气环流状况,绘制拉尼娜发生时该区域的大气运动状态示意图;根据所绘示意图,说明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

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讨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 河流等可能 帯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如下图所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增强,降雨増多,会发生暴雨 、洪涝火害;太平洋东岸下沉气流增强,降雨减少,会发生旱灾。

(1)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

(2)厄尔尼诺年,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较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3)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较年少,拉尼娜年比较年多。

---P 104探究---

【活动内容】

1.为什么树袋熊集中分布区也是人类喜欢的定居之地?为什么人类分散居住反而对树袋熊栖息地的影响更大?

2.人类改变了树袋熊生存环境中的哪些因素,进而破坏了树袋熊生存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参考答案】

1.树袋熊生存之处是澳大利亚自然环境较好的区域,是人类宜居之地。因为人类分散居住反而扩大了对树袋熊的影响范围,破坏了树袋熊的睡眠环境和取食环境。

2.主要改变了 “植被”这一要素。人类的定居和生存,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会改变地表植被的分布状况(用于建筑和生产)。植被破坏则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减少了树袋熊食物来源等;人类活动则会改变树袋熊的栖息环境,如对其产生惊吓等。

—P.107活动一

【活动内容】

1.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导致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有限的原因。

2.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苏门答腊岛缺少天然良港的原因。

3.导致苏门答腊岛降水空间差异的主导地理要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板块挤压隆起形成岛屿,岛屿面积狭小,且西部山地较多,地势较高,改变了水热状 况,缺失了热带雨林形成的条件。

2.岛屿西岸经常遭受拍岸浪,且海岸线较为平直,很难停泊船只;岛屿东岸海域面积狭 小,(泥沙淤积严重,板块作用抬升)海水较浅,且多珊瑚礁,港口水深不够且航道极少。

3.大气环流、地形。

班主任茶馆

说说班主任的苦

23篇原创内容

---P108活动---

【活动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从整体性角度说明移民在开发土地资源时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为什么尽管恢复了部分区域被破坏的湿地,但要恢复美洲鹤原来的生活环境却仍有很多困难?

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为什么人工训练美洲鹤并野外放飞,实验成功的难度非常大?

据图5-3,绘制一幅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并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例,阐明各要素间的关系。

咨询当地居民,在学校邻近地区是否存在自然地理要素特征或环境整体特征与周边地区差别明显的地方。若存在,经实地考察后,从整体性角度解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1)大量移民到达,因需要农业土地和建筑用地,会围湖造田、排干沼泽等,造成湿 地减少;同时大量引水灌溉.会造成地表水减少。

(2)原先湿地受到破坏,已经使该地区的气候变干、地表径流发生改变(变少、变小). 生物种类变少(美洲鹤的食物)。局部区域湿地恢复后,气候、地表径流以及生物的恢复都需要重新建立,需要一个演替过程。

(3)由于人工训练时无法达到野外生存环境条件(如气候 条件、径流条件、食物条件),美洲鹤被野外放生后,往往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导致实验成功的难度大。

2.右图所示.以新疆为例:深居内陆,加上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海洋水汽很唯到达,导致气候干旱,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短小稀疏,多内流河,水量小;气候干早还导致植被稀少,多 荒漠;气候干旱和植被稀少又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低。

3.略。

---P 109探究----

【活动内容】

有人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雪可能会消失,到时“赤道雪峰”将名存实亡。你是怎么看的?说出你的理由。

自山麓到山顶,乞力马扎罗山拥有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植被景观。试从水热配置的角度,分析其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雪线上移,山顶冰雪将变小甚至消失,“赤道雪峰”很可能会不 复存在。也有可能由于全球变暖,该地降水增加,积雪量增加,“赤道雪峰”依然存在。

随看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即水热条件变化,自然景观也会随之发生规律性的更迭。

P.110活动----

【活动内容】

根据图中合成卫星图像,说出在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地理景观类型。

图中箭头所指示的自然景观,各自反映了哪-种典型的自然带?

想-想,在自然带内部是否还存在着差异?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陆地表层的自然景观类型主要有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

左下图为热带雨林带;右上图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右下图为热带草原带。

是,差异无处不在.例:同为非洲热带草原带,靠近热带雨林带一侧相对降水较多而草木葱茏,靠近热带荒漠带一侧相对降水较少而草木稀疏。(言之有理即可)

---p111活动---

【活动内容】

1.填表比较纬度地帯性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在图5- 16中标出东经20°经线和北纬500纬线。读图,完成相关任务。自然景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1)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20°E经线依次向南、北行进,自然景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⑵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50°N纬线向东行进,自然景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⑶近赤道地区有一个高温带,1月和7月平均气温均高于24 °C,称为热赤道。热赤道平 均位于北纬5°10°.就北半球季节而言,冬季在赤道附近或南半球大陆上,夏季则北移到北 纬20°左右.议一议,热赤道的存在,对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填表比较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1)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变化。以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间热量的不同为基础。

(2)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的变化。以海陆位置导致的水分变化为基础。

(3)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导致热赤道位置偏北,从而增加了纬度地带性格局的复杂性,所以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可能发生变形、扭曲,不完全以赤道为轴而对称。

----P112活动---

【活动内容】

1.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与北坡降水最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垂直带谱比北坡复杂?

3.山地雪线的海拔与气温和降水有密切关系。想一想,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降水量南坡多于北坡。原因: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南坡相对高度较大,且纬度较低,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较大,故垂直带谱更为复杂。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和降水: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越多,雪线越低。 因珠穆朗玛峰南坡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积雪量大,故雪线比北坡低。

P.116 活动

【活动内容】

描述图5 - 17至图5 - 20所示陆地自然带的景观特征。

【参考答案】

图5-17热带雨林带景观:植物种类繁多,乔木高大且多板状根,多藤本植物和气根植物,叶片多呈“滴水叶尖”形状,系统内分层明显。

图5-1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林相整齐,群落结构比热带雨林简单,没有热带雨林中常见的板状根、老茎生花和叶附生等现象。

图5-19热带荒漠带:地表裸露,气温高、蒸发旺盛,十分干燥,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及其稀少。

图5-20温带荒漠带景观:深居内陆,水汽少,降水稀少,但相比于热带荒漠带,这里气温较低.

土壤中水分条件较好.植物分布稽多。

P. 117 活动

【活动内容】

读图5-21.结合已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1)观察图中①、②、③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2)观察图中③、④、⑤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3)以海南岛热带季雨林为例,说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从海南岛地形、气候等因素 考虑.图中AB线上植被景观是否一致?倘若不一致,说岀沿线自然景观的差异。

阅读材料,对你的家乡进行考察。

(1)观察当地从平原到山地(或从河谷到山脊、从城镇到乡村)的自然环境分异和土地利 用变化情况,按照因地制宜思路加以分析。

(2)如认为土地利用现状合理,可做出整体评价;如认为土地利用现状不够合理,则提出改进建议.

【参考答案】

读图5-21 ,結合巳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⑴①为温带荒漠景观,②为温带草原景观,③为温带森林景观。反映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海陆位置的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⑤为热带雨林景现,反映了 纬度地带性分异規律。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

(3)海南岛气温高、降水多,水热充足;植被丰富,为热带季雨林;但由于微生物分解和淋溶作用强,土壤较为贫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图中AB线上的植被景观不一致。A一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以热带稀树草原景观为主;中部五指山.地形复杂,水热条件随海拔发生变化.形成垂直分异;B一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以热带雨林景观为主。

略。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湘教版 探究题答案 选择性必修一
  • 上一篇: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中的探
  • 下一篇:新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材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