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届新建一中高三上学期地理周练卷11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3-12-06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沿海地带,由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湖泊组成。该沙漠所在地区最大风频为东南风,但该沙漠却难以西扩,而是以每年20m的速度不断向大西洋扩张。图示意千湖沙漠的位置及区域内气温与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4c4e9ad-e951-4ffa-a297-81b48af0782a@@@0bf86035-8d27-4dbb-8cd8-a16a58211fb5
1.“千湖沙漠”雨季降水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赤道低压控制   B.东南信风影响        C.暖流增温增湿        D.飓风频繁登陆
2.千湖沙漠难以西扩的原因是(   )
①东南信风背风地带②沙漠沙子湿度较大③近海大陆架较宽浅④周围地区植被茂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死海是地球上盐度位居第三的水体,其沿岸地下有大量含盐地层,易形成大量盐洞。20世纪80年代以来,盐洞迅速扩大,最终坍塌形成大量地沉坑,部分区域甚至有严重的地面沉降现象。图左示意死海地理位置,图右示意盐洞和地沉坑景观。
@@@8df9006a-b62a-4433-acaf-9793e6cab4e4@@@2b3cd1f3-b912-4fb5-b68e-84439f6fc2ce
3.死海盐洞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冰川沉积作用B.冻融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
4.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                B.河流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增多
C.地壳运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
河流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研究发现,汉江上游的两岸阶地大多形成于间冰期—冰期的气候转换期。气候和植被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降和河流含沙量变化,影响了河流的侵蚀—沉积过程,进而导致了阶地的形成与保存。下图示意汉江上游某处两岸阶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ddcd16bb-43c0-46bf-b507-0f2b6574d574
5.N岸阶地普遍比M岸窄,最大可能是N岸(   )
A.岩石更为坚硬                                     B.地壳抬升更快
C.为河流侵蚀岸                                      D.后期崩塌明显
6.关于间冰期—冰期河流侵蚀—沉积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期强烈下切,停止沉积                    B.间冰期泥沙增多,侵蚀强烈
C.冰期流速加快,曲流发育                    D.间冰期河谷展宽,沉积明显
地质图上,构造等高线是指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下图示意某区域的白垩纪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地形等高线的等高距是50米,山峰最高点海拔为681米,河流丁处有一落差30米的瀑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c128508-a2b7-4188-bacf-3a461586390a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河流自西向东流②甲处坡面径流流向西南
③乙处的构造地貌是向斜山④图中河谷为内力作用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图中丙处该岩层顶部的最大埋藏深度能是(   )
A.265m                B.275m                     C.285m                     D.295m
红杉原产于美国东部高地,因其竞争力强,逐渐入侵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河沿岸。下图示意2011年密苏里河突发洪水对某地红杉分布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f0cca636-1583-4cd2-86a7-b6f5fe553703
9.根据红杉的分布及变化可知,红杉(   )
A.喜湿,不耐淹B.喜湿,耐淹C.喜干,不耐淹D.喜干,耐淹
10.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的地点(   )
①流水侵蚀严重②植被覆盖率高③地表物质较细④地势相对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近几十年来,密苏里河沿岸红杉入侵加快,可能是由于(   )
A.气候变暖         B.降水增加               C.矿产开发               D.下游水坝建设
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可用季风指数的大小来度量。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冬、夏季风指数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0990564-a1c3-4d1b-b526-0662757f1c76
12.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1958~1962年期间(   )
A.华北地区河流结冰时,冰层偏厚        B.北方出现降雪的频率偏低
C.东北地区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提早        D.江南地区桃花开花较早
13.与2000年相比,1960年黄河三角洲(   )
A.泥沙沉积少,面积减小                      B.泥沙沉积多,面积增大
C.泥沙沉积少,面积增大                      D.泥沙沉积多,面积减小
 
和田市是著名的“玉石之都”,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区,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图1示意和田市位置,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完成下面小题。
@@@3a8ab648-a295-4eae-b429-1750d84a65fd@@@a698ded7-e5f0-4345-a8a3-d5271e50dfd3
14.和田玉属于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图1中和田河上和田籽料富集最多的地段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和田籽料磨圆度较好主要得益于(   )
A.岩浆冷凝         B.冰川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
图为黑龙江某高速公路跨越的河谷剖面示意图,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完成下面小题。

IMG_256
17.判断图中甲坡坡向最可能为(     )
A.南坡B.北坡C.东坡D.西坡
18.为了减轻冻土融化对立柱的影响,坡面可(     )
A.植树种草B.覆盖黑色塑料C.堆积碎石D.修建渗水井
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区是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IMG_256
19.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弱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海拔大于1000米,夏季气温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的理由是(     )
A.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强B.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
C.气温高,矿物质风化快D.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降水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0916bdc39cea40ac826ad51fd042bc96
(1)分析图示河谷在冬春季节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8分)。
(3)试描述雅鲁藏布江在该河段的水文特征(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自然状态下,受流水运动的影响,分水岭一侧的河流依据侵蚀原理会抢夺另一条河流的河水,迫使被抢夺的河流改道。
材料二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上图为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水系变化示意图。
@@@6f30f112-fd12-40c5-abd6-760d44a2c1fe@@@909de9b6-555f-4629-af68-20deead1f3f1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及巫山两侧河流的袭夺图,描述河流袭夺的条件(8分)。
(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在水域面积、植被类型、土壤的变化(6分)。
(3)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过程(6分)。
 
参考答案:1-5ADDDC  6-10 DAAAB  11-15 DABAC  16-20 CBCAB
18.(1)滥砍、滥伐、滥牧导致该地区发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2分);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2分);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成为风沙活动的沙源(2分)。
(2)每年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2分),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2分),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移动(2分),受山地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2分)。
(3)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2分);水流平缓(2分);含沙量较大(2分)。
19.(1)分水岭的岩石较软,易被流水侵蚀(2分);河流彼此距离较近(2分);低位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动能强,河流溯源侵蚀力强(2分);两条河流海拔有差异,存在高位河流与低位河流(2分);
(2)水域面积减少(2分),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2分)(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增厚(2分)。
(3)四川盆地地质史上由海洋转为内陆湖,湖水盐度高(2分):盆地地形封闭;盐分结晶析出成大量盐卤(2分);地质稳定,沉积环境变稳定;盐卤层被沉积物堆积覆盖,形成盐矿(2分)。


参考答案:
1.A    2.D    3.C
 
【解析】1.该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千湖沙漠”位于赤道附近,由气候资料图可知,当地降水分干湿两季,雨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A正确;该地区旱季受东南信风控制,B错误;该地区洋流性质不会因季节而变化,C错误;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小,不易形成飓风,不是影响雨季降水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千湖沙漠位于赤道附近,当东南信风北移控制该地时,千湖沙漠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风力较弱,吹沙移动的力量小,①正确;该地属于热带雨林,区域内年降水量较多,沙子湿度较大,不易起沙,所以难以向西扩展,②正确;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密,阻挡沙漠西扩,④正确;近海大陆架较宽浅与千湖沙漠难以西扩没有关系,③错误。①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由材料可知,该沙漠难以西扩,而是以每年20m的速度不断向大西洋扩张,结合沙漠沿岸的海陆位置可知,大西洋位于该地东北侧,所以可推断该地沙丘向东北方向移动,则导致该地区沙丘移动的风向为西南风,则沙丘的东北坡位于背风坡,坡度陡坡,沙丘的西南侧为迎风坡,坡度缓,由景观图可知人面向沙丘的缓坡移动,故推测行走方向西南向东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千湖沙漠难以西扩的原因需要结合风力,气候,地形和相对位置进行分析;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为地质作用,按产生的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河口泥沙的搬运力主要是洋流。
4.D    5.D
 
【解析】4.盐是一种高度可溶的矿物质,盐洞是含盐地层在溶蚀作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全球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会影响死海面积,但速度十分缓慢,不会在近年来发生明显变化,A错误;河流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会减少,B错误; 地壳运动对湖泊面积的影响也是比较缓慢的,不会在近年来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 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直接导致了湖泊面积明显缩小,D正确。故选D。
【点睛】盐洞是一种罕见且不寻常的地质现象。盐是一种高度可溶的矿物质,因此大量的盐沉积物很少能长期存在于地球表面。然而,在雨水稀少的超级干旱地区,盐可以保存下来并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洞穴。当盐从地下被挤出形成山脉后,经过数千年,季节性洪水渗透溶蚀便可形成盐洞。
6.C    7.D
 
【解析】6.根据图示可知,M岸和N岸岩石类型一样,不存在N岸岩石更为坚硬的情况,A错误;地壳抬升速度影响阶地的高度,不影响阶地的宽度,B错误;河漫滩或河谷形成之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侵蚀岸一侧水下坡度较陡,堆积岸水下坡度较缓,再 经过地壳的抬升作用,形成侵蚀岸较窄的阶地,堆积岸较宽的阶地,C正确;材料和图中没有显示出岩石崩塌现象,D错误。故选C。
7.冰期和间冰期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同时存在,A错误;间冰期是相对温暖时期,外力以沉积作用为主,将地势低洼地区逐渐填平, 冰期是相对寒冷时期,融冰减少使河流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外力以侵蚀作用为主,BC错误;间冰期气候温暖,融冰较多使河流水量增加,河谷展宽,进而流速减慢,沉积明显,D正确。故选D。
【点睛】冰期是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两次冰期之间为一相对温暖的时期,称为间冰期。
8.A    9.A
 
【解析】8.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应根据地形等高线信息,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知河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①正确。甲位于山谷南坡,受重力作用影响,坡面径流流向与等高线垂直,从高处流向低处,故甲处坡面径流流向东北,②错误。乙处构造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说明该处岩层位置较低,属于向斜构造,根据等高线,乙处为山峰,故为向斜山,③正确。图中河谷为背斜顶部被侵蚀形成,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丙处该岩层顶部的埋藏深度=丙处地貌最高等高线高度(海拔高度)-构造等高线高度(岩层海拔)。 由材料与图可知,地形等高线的等高距是50米,山峰最高点海拔为681米,丙处构造等高线高度为100-120米, 丙处外围地形等高线数值应为400米,但是河流丁处有一落差30米的瀑布,丙处位于J处的下游,故丙处地表海拔高度为350~370米, 则丙处该岩层顶部的埋藏深度为230~270米, 最大埋藏深度可能是265m,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埋藏深度是某点与对应的地表的垂直距离,应该用地表的海拔高度减去该点的海拔高度。
10.A    11.B    12.D
 
【解析】10.结合材料分析,红杉入侵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河沿岸,说明其喜湿,CD错误;由图可知,2011年密苏里河突发洪水时河心洲中部地势较高处红杉覆盖率显著增加,而覆盖率显著降低区处在河心洲周边地势较低处,说明其不耐淹,A正确,B错误。故选A。
11.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的地点在河心洲周边地势较低处且迎着河流流水来向,受流水侵蚀严重,①④正确;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下降,②错误;地表物质大小无法判断,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据第1题可知,红杉喜湿,不耐淹。气候变暖和矿产开发与其入侵加快无关,AC错误;降水增加虽然符合红杉喜湿的特点但被淹可能性增加,B错误;下游水坝建设能让水域面积增加也能调节径流量,符合红杉习性,D正确。故选D。
【点睛】江心洲是江河中的沙洲。由河漫滩相和河床相沉积而成。它是由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有的江心洲高出平水位以上,洪水泛滥时顶部盖上悬移质泥沙;有的江心洲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
13.A    14.B
 
【解析】13.读图可知,1958~1962年期间冬季风指数高于平均值,即该段时间冬季风势力较强,冬季气温较低,受冷空气影响时间较长,华北地区河流结冰时,冰层偏厚,A正确;该段时间冬季风势力较强,冬季气温较低,受冷空气影响时间较长,北方出现降雪的频率偏高,B错误;该段时间冬季风势力较强,冬季气温较低,由于受冷空气影响时间较长,春季时东北地区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推迟,C错误;桃花开放时间在春季,由于受冷空气影响时间较长,江南地区桃花开花较晚,D错误。故选A。
14. 读图可知,2000年夏季风指数低于平均值,1960年夏季风指数高于平均值,即与2000年相比,1960年夏季风势力较强,我国北方降水较多,黄河径流量较大,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强,携带的泥沙较多,黄河三角洲泥沙沉积较多,面积增大,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
15.A    16.C    17.C
 
【解析】15.由题干可知,和田玉属于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后变质形成的变质岩,图2中①为变质岩,②为侵入型岩浆岩,③为喷出型岩浆岩,④为沉积岩,故选A。
16.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和田籽料沉积、富集。图1中丙处为河流出山口,和田籽料最易富集;甲、乙均位于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流速快,和田籽料不易沉积;丁地位于沙漠地区,流水少,只有少数细小颗粒物沉积,故选C。
17.由题干可知,河流中的和田玉籽料是和田玉山料被冰川、流水等挟带至河流中,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并最终沉积在河床或河漫滩上形成的。故和田籽料磨圆度较好主要得益于流水侵蚀及玉石间的磨蚀作用,故选C。
【点睛】 变质岩,三大岩类的一种,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18.(1)滥砍、滥伐、滥牧导致该地区发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成为风沙活动的沙源。
(2)每年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移动,受山地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3)流量较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区等高线图为材料,涉及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分析,人们的生活能源以柴为主,人们砍伐树木作为薪柴,加上农业生产活动及过度放牧对植被的破坏,导致区域水土流失,大量泥沙随着地表径流汇入河谷;读图可以看到,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10~次年3月气候干旱,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进而成为风沙活动的沙源。
(2)沙丘形成的过程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可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月~次年3 月气候干旱,即每年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位降低,河床河沙露出水面;且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 ,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 ,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3)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流速、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影响流量的主要是降水、流速与地形有关,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有关;该河段在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河流的流量较大;但降水集中在4~9月,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由图示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该河段高差不大,河流水流平缓;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19.(1)分水岭的岩石较软,易被流水侵蚀;河流彼此距离较近;两条河流海拔有差异,存在高位河流与低位河流;低位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动能强,河流溯源侵蚀力强
(2)水域面积减少,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增厚。
(3)四川盆地地质史上由海洋转为内陆湖,湖水盐度高:盆地地形封闭;盐分结晶析出成大量盐卤;地质稳定,沉积环境变稳定;盐卤层被沉积物堆积覆盖,形成盐矿。
 
【分析】本题以四川盆地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河流袭夺、整体性以及盐矿成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巫山山脉以石灰岩为主,岩性较松软,抗侵蚀能力较差,山脉隆起受张力影响,山体岩石易破碎被侵蚀;由图可知,两条河流距离较近;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侧河流为袭夺河,西侧河流为被袭夺河,东河河流的河床低于西侧河流,能够袭夺西侧河流,两条河流海拔有差异,存在高位河流与低位河流;山脉隆起加大东侧河流落差,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成功袭夺西侧河流,低位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动能强,河流溯源侵蚀力强。
(2)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为陆地形成内流湖泊,后来巫山被切穿,湖水外泄,水生环境逐渐转化成陆生环境,气候趋于干燥;水域面积不断减小,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陆生生物的数量增多;适合土壤发育的面积增大,土壤逐渐形成并增厚。
(3)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经是古海盆,边缘隆起抬升,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湖泊,后气候炎热干燥,湖水不断蒸发,盐分不断析出、积累,四川古海盆形成了大量盐卤;四川盆地地形相对封闭,沉积环境稳定,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盐层被沉积物覆盖,保存于地层中,形成盐矿。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新建一中 高三地理周练
  • 上一篇:地理计算与画图
  • 下一篇:2024届新建一中高三上学期地理周练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