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是怎样形成的?从湖区的近貌及过去演化留下的痕迹推测,鄱阳湖是彭蠡泽的残迹。大约在距今200万到300万年前的时候,继喜马拉雅运动以后,地球又发生了一次剧烈的新构造运动,中国东部地区普遍发生地壳下沉作用,当时江西北部的九江一带地壳也在陷落,形成一个巨大的凹地。随后,凹地逐日潴水,便形成了范围几乎与今日鄱阳湖平原相当的大海——彭蠡泽。当时,湖水沿着赣江故道,在彭泽附近注入长江,后因气候冷暖的变化,在大冰期时,彭蠡泽面积一度大为缩小。后来随着地处湖口——星子大断裂带的江湖分水岭被凿通,形成通江港道,彭蠡泽的水便改道由湖口汇入长江。到距今6000~7000年前时,全球进入冰后的温暖时期,海水相对上升,海浸范围扩大。长江受海水抬升和顶托,江水受阻,造成沿江平原上的洼地潴水成湖。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的来水受阻,停积在鄱阳湖盆里,在原彭蠡泽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了今日的鄱阳湖。
鄱阳湖水波浩瀚,港汊众多,水温适宜,是鱼类生活的广阔天地。辽阔的湖滩,丰富的水草,繁多的浮游生物,肥沃的水质,更为鱼类生存提供了充足的天然饵料。湖内有鱼类9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产量较大的就有20多种。其中尤以体纤透明、味道鲜美的银鱼和肉质肥嫩、鳞下多脂肪的鲥鱼最为驰名,为鄱阳湖名产。此外,莲、藕、菱、芡以及湖贝珍珠也是著名特产。
鄱阳湖是中国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朗日清风、天高云淡之时,鄱阳湖碧水共天,风帆浮隐,直接长空,排筏连绵,宛若游龙,它是赣域四通八达的天然水运枢纽。鄱阳湖水域宽广,浩浩茫茫,一望无际,有大海般的壮阔与雄美。“茫茫彭蠡春天地,白浪卷风湿天际”,如遇风雨,湖上风啸浪涌,波涛连天,铅云低垂,混沌一片。每当渔汛季节,湖上千帆竞发破巨浪,万网收拢鱼满舱。沿湖市场,处处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众多的湖港湖汊,不仅是鱼类产卵的良好场所,而且,还是天鹅、黑鹳、白鹳、白鹤、白枕鹤和野鸭栖息之所。傍晚之际,晚霞浮动,水鸟回飞,别有一番情趣。每年洪水退后,鄱阳湖便袒露出无数浅滩湖州,上皆淤泥,是谓“漂田”,栽下秧苗,不须管理,只待秋后举镰。宋时王安石曾写下如此诗句:“中户尚有千金藏,漂田种粳出穰穰,沈檀珠犀杂万商,大舟如山起牙墙”。足见鄱阳湖的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