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均预期寿命是否就是人口平均活的岁数?为什么?
讨论题
为什么说提高青少年和女性人口的素质更重要?
阅读材料
智力投资短期行为的特征
所谓智力投资,一般是指:“用于智力开发,使人们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一切费用。主要包括:各级学校的教育经费、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费用、受教育者支出的某些学杂费和成人业余教育经费,以及创办和发展各种文化事业的费用。”但是智力投资一般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获得收益。因此,除了金钱花费之外,还需要有时间的花费,即舍弃眼前挣钱的机会,暂时减少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收入。企业或个人是把时间用于去培训学习还是去挣现钱,常常有一个机会成本问题,即培训学习后能否将学习期间的经济损失弥补回来,并带来更多预期收益。如果培训学习能带来更多经济收益,则企业或个人进行智力投资的积极性就高;反之,企业和个人智力投资的积极性就不足甚至逐步下降,产生短期行为。
目前,在劳动力培养和提高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短期行为。只求身体好,不求智力高,集中表现在青少年在校厌学、中途辍学,大学生、研究生也有弃学经商的现象,新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就业后也不愿意学习文化和技术,这在农村更为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力量,1987年7月在内蒙古、黑龙江、浙江、山东、湖北、广东、四川、云南、宁夏9省、自治区的城乡,对儿童接受教育等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6岁~14岁学龄儿童在校率为76.7%(城市学龄儿童在校率为 84.9%,农村为74.6%)。世界许多国家学龄儿童在学率都达到90%以上,我国与此有一定差距。
中小学在校生中呈现着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现象,少数有望上大学的优秀生努力学习,多数无望升学的学生滋生着厌学的情绪,抱着“混”一个毕业证的态度对付学习。在这种情绪影响下,怎能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呢?
学龄儿童在学稳定率也不高,大批流失生流入社会。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1987年全国小学生中途退学的占在校人数的2.8%,这意味着前一年全国约有300万小学生流失,其中80%是女童。中学辍学的比例也比较高,并有大批青少年因不能升入初中和高中而失学。国家教委的一份统计材料证实,1987年全国小学升初中只有68%,在农村,情况更是有过之无不及。据河北省有关部门对13个地、市,22个县的73个乡抽样调查统计,1987年~1988年学年度初中学生辍学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5.42%,少数乡初中生流失率达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