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地带为中国现有森林中唯一有红松林分布的地带。其范围,东北起自黑龙江,西南至辽东半岛,东与俄罗斯、朝鲜的同地带为邻,西为松辽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
这一地带有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两大林区,现有森林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4.3%,森林总蓄积量为17.5亿立方米。
小兴安岭山势低缓,海拔一般不超过1000米,长白山林区一般海拔为800~1000米,其中,长白山主峰为1420米。因受季风的影响较大,本地带年平均气温已在0℃以上,南部地区可达6℃。全地带年降水量500~9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本地带的山地土壤主要为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森林土、山地棕色森林土和山地灰棕壤土等。
小兴安岭林区的森林,是以红松为主的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较为复杂,组成树种比较丰富。在大乔木树种中,针叶树有红松、冷杉、云杉、落叶松等;阔叶树有紫椴、枫桦、水曲柳、黄波罗、胡桃楸、春榆、色木、蒙古栎、白桦、山杨等。林下灌木有珍贵的药用植物刺五加,还有暴马子、毛榛子、溲疏、山梅花等。藤本植物有营养价值很高的狗枣子、山葡萄及重要的药用植物北五味子等。
在小兴安岭北坡,因气候接近寒温带,故有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寒温性树种分布。在局部地段兴安落叶松和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相间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沙质土壤阶地上,还有少量呈团块状的樟子松林分布。
以红松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破坏后,在坡麓或山腰缓坡,往往演变为次生落叶阔叶林,组成树种较复杂,主要树种有蒙古栎、黑桦、白桦、紫椴、黄波罗、水曲柳、色木、胡桃楸、山杨等。在林区外缘的低山丘陵或台地上,则形成以山杨、白桦、蒙古栎、大果榆、色木为主的次生林。在山间低洼谷地形成“黄花松甸子”,树种为长白落叶松(俗称黄花松)及白桦等。
本地带内的长白山林区植物种类繁多,仅维管束植物就有1900多种,常见的木本植物有150余种。森林是以红松为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林分层次也比较复杂,有较发达的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藓苔层发育微弱。红松林的主要混生、伴生树种,在排水条件较差的红松林中,混生树种以云杉、冷杉为主。山坡下部湿润地段,则为春榆、黄波罗、水曲柳、胡桃楸及大青杨等阔叶树种。缓坡和斜坡的伴生树种则为椴树、枫桦、色木、青冈栎;在干燥的斜坡上有蒙古栎、辽东栎、檞栎等。
本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类型有:北部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一带为红松、紫椴、枫桦针阔混交林;南部山地为红松、千斤榆为特征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树还有紫杉、赤松和朝鲜崖柏。伴生的阔叶树种,除有北部的树种外,还有花楷槭、青楷槭、刺楸等。
长白山中部地带具有明显的森林垂直分布带谱:海拔1800~2000米之间为岳桦林带,混生有少量长白落叶松; 1100~1800米之间为暗针叶林,以云杉、冷杉占优势,有藓苔岳桦、云杉、冷杉林、藓苔红松、云杉、冷杉林等;1100米以下的玄武岩台地上则为阔叶—红松林,主要林型有灌木—阔叶红松林;蕨类—云冷杉红松林、陡坡红松纯林等。此外,还有非地带性的长白赤松林、长白落叶松林。
林下灌木层主要有耐荫性的毛榛、槭属、忍冬等;藤本植物有山葡萄、北五味子等;草本植物较多,主要有苔草等。
本林区森林破坏后,形成各种林型的次生林,最普遍的是萌生的蒙古栎林或由山杨、白桦等阳性先锋树种所形成的次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