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川的特性及其类型
在白雪皑皑的高峰上,当雪花翩翩飘落到雪线(降雪量与消融量大致相等的等高线,中国雪线一般在海拔 5 000 米左右)以上的冰川粒雪盆里,雪花晶体为了要达到最大限度的稳定状态,在新的环境下必然会逐渐演变成颗粒状的粒雪,这个过程叫做粒雪化过程。当粒雪达到一定厚度时,粒雪层的底部粒雪经常承受着上部厚厚的雪层一定重量的压力,这种压力促使粒雪层日趋紧密;同时,粒雪层表面轻微融化的液态水通过粒雪间的空隙慢慢下渗,并很快地冻结在粒雪间的气道里。天长日久,最下层的粒雪就逐渐演变成为苍白的含有较多气泡的粒雪冰。粒雪冰继续受到上部积雪的压力,或者顺着坡度慢慢运动时会排挤出一部分空气来。残留在冰内的气泡由于长期不断地受压,体积逐渐缩小到肉眼分辨不出的程度,这时,为粒雪冰所特有的那种苍白色逐渐消失,冰体开始接近于透明而带浅蓝色,这才是纯净清澈而美丽的冰川冰。
19 世纪初叶,欧洲阿尔卑斯山上有几个登山者不幸被雪崩掩埋在冰川粒雪盆里。当时,有个冰川学家推测说,40 年后,这几个人的尸体将会在冰舌前端出现。果然,在43 年后,这几具尸体在冰舌前端出露了。这充分说明了冰川是会运动的,在运动过程中冰川把掩埋的尸体带出来了。
总的说来,冰川运动的速度是很缓慢的,日平均流速一般不过几厘米,多的也不过数米而已,如中国天山、祁连山的冰川年流速很少有超过 30~100 米的。就目前来说,运动速度居世界首位的是格陵兰岛上的一些冰川,其最高记录每年可达1700 米。但是,有些冰川的脾气却很古怪,当冰川发展、能量蓄积到一定时候,在长期缓慢运动之后,会突然出现爆发式地向前推进。1937 年,阿拉斯加有一条名叫黑激流的冰川,在半年的时间里竟向前推进了6.5 公里后才停下来。1953 年3 月21 日,喀喇昆仑山南坡的库西亚冰川也曾出现过突然爆发式的前进,沿途破坏了大片森林,到6 月11 日冰川停止前进,并阻塞了斯塔克河谷,它的前进速度打破了黑激流冰川所创造的世界纪录,以不到3 个月的时间前进了12 公里,平均每天推进113 米,每小时前进达4.7 米。这种冰川叫波动冰川,其运动规律不受气候变化的控制,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地方曾出现过这种冰川。
根据冰川所处的纬度位置、形状和规模,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种。极地地区因纬度高,终年千里冰封,地面全为厚达一二千米的万年积雪所覆盖。这种不受任何地形约束且体积、规模极大的冰块称为大陆冰川,而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雪线以上形成的冰川称为山岳冰川。中国的现代冰川全为山岳冰川。
有人按冰川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冰川的物理性质以及冰川周围环境等综合指标,把山岳冰川分为海洋性冰川与大陆性冰川两类。
所谓海洋性冰川(又称暖冰川)主要分布在受海洋湿润气流控制和影响的地区。冰川雪线附近气温高,降水特别丰富,冰川主要依靠充沛的降水补给,但消融也十分强烈,因此,冰川水分循环速度大。这种冰川运动速度较大,年流速可达100~300 米,冰川地质地貌作用强烈,侵蚀地形发育。
大陆性冰川(又称冷冰川)分布在气候干燥的大陆内部。雪线附近气温低,降水比较稀少,冰川主要依赖低温严寒提供的冷储条件而生存。冰川补给少,消融不太强烈,因此,冰川水分循环速度不大,冰川运动速度很慢,年流速在30~100 米以下,冰川的地质地貌作用微弱,堆积地形发育。有些大冰川冰坎下发育有奇异的冰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