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浪淘沙》一词中,描写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变迁并具有深刻哲理的词句。这里,白居易不仅揭示了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现象,而且也阐明了产生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
在地球上,不仅有“沧海桑田”、“桑田沧海”的变迁,而且在其表面还布满了许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皱纹和裂缝,这些都是地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受各种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动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和标志。
人们很早就对大自然的各种奇险瑰丽的风景予以注意和赞叹,但过去由于科学知识的不足,对于这种种奇丽景色无法很好解释。到底是什么原因和力量促使这些千变万化的地形得到演变和发展的呢?而这些原因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人们长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地形(在地理学中也叫“地貌”)是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它是由地球内力(地壳的水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和外力(流水、冰川、风、波浪、海流等)对地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表岩石是地形形成的物质基础。所以有人认为:“凡一地地形之发育,半依其当地岩石之性质及其构造,半依其当地侵蚀之方式而为转移。”
地形按形态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按成因可以分为构造地形、气候地形、侵蚀地形、堆积地形等;按外动力又可以分为河流地形、冰川地形、喀斯特地形、海岸地形、风成地形和重力地形等。各种地形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岩石性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3个因素,而时间的久暂则可以反映出这 3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只要我们掌握了地形形成的因素,那末对各种地形的成因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