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在阿比让布埃港机场下飞机,沿宽广的德斯坦大道乘车前往市区,一登上戴高乐大桥,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赫然在目,有人竟怀疑自己上错了飞机,来到欧美的某个城市。现代化建筑与非洲自然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使阿比让具有迷人的风采,它确是科特迪瓦人的骄傲。阿比让的风光绮丽,早已闻名遐迩。人们送它许多雅号,有“西非小巴黎”、“小曼哈顿”、“水上芙蓉”、“泻湖明珠”。它的名字,据说是因某种阴错阳差造成的:最早的欧洲殖民者在此登陆后,遇见一位当地农夫,头顶一捆新砍的树枝。来者向他打听这是什么地方,农夫以为问他头上顶的什么,于是回答“阿比—让”,原来在埃布里语中,“阿比”是树枝、树叶的意思,“让”是砍、伐的意思,他是说“我砍的是树枝”。欧洲人自以为听明白了,便将此地称作“阿比让”。
本世纪初,阿比让不过是个人数寥寥的小渔村,附近为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只是在1903 年修建了通往布基纳法索的铁路,1950 年挖通了弗里迪运河并修筑了深水码头后,它才逐步发展起来。1960 年独立以后,阿比让的发展步伐加快。尤其是在70 年代,国家经济情况很好,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阿比让的面貌日新月异。现在,城市包括10 个大区,人口超过200万,估计到2000 年将达400 万。1983 年3 月前,它一直是科特迪瓦的政治、行政和经济首都。后政治首都迁往内地博瓦尼总统的家乡亚穆苏克罗,它便只起经济首都的作用了,但政府各机构和各国驻科使节仍集中此地办公。登上“象牙旅馆” 200 米高的顶层,可鸟瞰全城的风光。城市建在泻湖的几个岛上,中间有戴高乐大桥和博瓦尼大桥紧紧相连。高原区是全市的中心,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店铺橱窗琳琅满目,街心花园馥郁芬芳。市政厅矗立在共和国广场中央,去年经修葺,现已面目一新。总统府建在泻湖边上,格调质朴,环境清幽。政府办公大楼连成一片,遮天蔽日,蔚为壮观。附近的保罗二世教堂形似大象,又如教袍,造型奇特,匠心独运。高原区还是许多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的办公地,非洲开发银行和非洲航空公司的总部均设在这里。
科科迪区是高级别墅区,人称“绿区”,这里到处郁郁葱葱,花木扶疏,一幢幢造型各异的别墅点缀其间,令人赏心悦目。该区还是阿比让的“拉丁区”,全国最有名的学校和许多科研机关汇集于此。阿佳美区和特莱什维尔是普通黑人居住区,在那里更能感受到非洲人的生命节奏和情趣。那里有不少大杂院,住着许多不同部族不同国籍的家庭,大家和睦相处,互帮互敬。城北还保留着一大片原始森林,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驱车东行不远,便是一望无际的椰林和漫长细软的沙滩。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阿比让人爱去那里,让习习海风和层层波浪洗去周身的劳顿。阿比让是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城市。在碧波荡漾的泻湖上,轮机船和独木舟竞渡;在离超级市场不远的地方,新修了一个个黑人传统市场。“角牙旅馆”是洲际五星饭店,馆内外的装饰,保持了黑非洲的艺术特色。在那里既可享受欧美旅馆的舒适,又能吃到非洲的美味佳肴。位于马赛大街一侧的“瓦夫”旅馆,是依照非洲大蚂蚁山建造的。它的几十幢客房建在水上,远远望去,恰似一座水上村庄。近年来,尽管国家遇到经济困难,阿比让前进的步伐并未停止:一座座立交桥建成通车,一片片新居民区雨后春笋般出现⋯⋯不过,阿比让还存在一些问题:人口急剧增加,住房仍很紧张;社会治安情况不好;一些水域遭受污染,急需治理。现任市长莫比奥是个崇尚实际的人,他带领市政府的全体工作人员,正为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