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这样描述:“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由此说明,一直到明代,云台山依然是海中孤岛。只是在明代以后,云台山才逐渐与陆地相连。据史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云台山成陆过程已全部完成。如果你在花果山旅游,可以看到海水侵蚀过的地形,如海蚀平台、海蚀崖、海蚀穴等,有的地方还能找到海洋生物化石或遗迹,这些都是云台山曾是海中岛屿的有力见证。泥沙淤积是云台山成陆的主要原因。泗、沂、沭等河流注入海州湾,挟带的泥沙较少,由此推断云台山成陆时间应相当漫长。但据当地地方志记载:康熙十六年,云台山尚在海中,当时过往商旅需船渡;康熙四十年,渡口已开始淤塞;康熙五十年,海水退去,渡口已不复存在,沙滩一直延伸到云台山山下。可见,云台山成陆时间很短。同时期,整个苏北沿海沙滩向海推进也很迅速,这说明云台山的迅速成陆与泗、沂、沭等河流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史载,公元1194年,黄河决堤改道,南下夺取淮河淮阴以下的河道,由苏北注入黄海。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挟带有大量泥沙,素有“一碗水,半碗沙”之说。黄河的夺淮入海使云台山迅速由岛屿成为陆地,使苏北海岸线迅速向海推进。1855年,黄河再次改道,由山东利津入海。泥沙的减少使得苏北沿海沉积速度小于侵蚀速度。海岸线向后退却;海州湾的泥沙沉积速度大大减慢。由此看来,云台山成陆及整个苏北的海岸变迁是与黄河夺淮入海紧密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