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备课是在学期开始前,在钻研教学大纲和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 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学期备课的主要内容有: ①确定全学期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 ②安排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 ③安排好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及授课的方式方法; ④准备好教具和其它各种物质条件。 完成学期备课任务的主要途径是通读教材。教师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 下,钻研全册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教材内容。 通读教材的主要要求是: ①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②掌握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③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与非重点; ④掌握教材的难点及主要疑点; ⑤考虑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困难以及应当事先做好的准备。 教师要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可能条 件,并结合全校教学工作的任务要求,写出学期教学计划。
(2)周备课
周备课即每名任课教师在本周内制定出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可用“周备 课细目本”法。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制定“周备课细目表”。首先,注意它的目的性。此项活动目的 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调动全体教师钻研教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 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注意它的可行性。它有利于教师掌握本年级的教学要求,教材编排体系、原 则和学识水平,通过“周备课”使教师准确地按“大纲”和教材要求组织教 学。第三,注意它的有效性。第二,个人钻研。每周五下班前两个小时为教学周备课时间,每周四下 午为语文周备课时间。在周备课时间内,每位任课教师要掌握“大纲”要求, 明确编排体系,认真钻研教材,独立完成“周备课细目表”的填写。事实上 造成一个钻研教材的气氛,使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高教师掌握教材、 驾驭教材的能力。 第三,集体讨论。为了保证“周备课”的整体效应,每周另外安排两个 半小时进行集体讨论,使各栏目的内容达到准确、科学。通过讨论,教师间 相互取长补短、纠正谬误。 第四,检查验收。为了保证“周备课”的效果,把“细目表”中的内容 列入教师基本功验收内容(并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定期考核(每学期验收 两次);另外,把“周备课”列入业务检查范围内,也列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中,这样就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此项活动的效果。
(3)单元备课
地理教材都是根据本科教学内容的特点由若干个单元 (或课题)组成。教师拟出学期教学计划之后,在单元教学之 前,还要认真做好单元备课。对单元备课的主要要求是: ①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 点; ②根据本单元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重点、详略以及教学活动 的原则; ③处理好本单元教学的课时安排、活动步骤以及习题、实验等; ④研究本单元的教学方法。
(4)课时备课
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往往是通过若干课时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在上每 一节课之前,要备好每一节课,完成课时备课任务。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 备课所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再进 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 例如,对每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检查了解(课堂 讲课提问什么,或要求板演解答什么);新的课如何提出;如何引起学生兴 趣;板书的安排计划;课内和课外练习题的提出和引导;对学生在课堂上的 活动怎样组织等等。 课时备课一般要写出课时计划(教案)。有时,在单元备课时已经比较 详细地写出具体教案,教师也可以不再另写新教案,在课前备课中,再做适 当的充实。
(5)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指教案写成后,教师在上课前熟悉教案讲稿,经过深思熟虑, 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 课前备课的内容包括: ①进一步揣摩教学内容和要求,思考这些内容和要求如何充分地在教学 中体现出来; ②通过反复熟悉教案和教材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能得心应手地在课上发 挥出来; ③思考运用什么语言,把教学内容充分表达出来,要力求语言精练、表 达生动形象,使学生既能正确地理解内容,又能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 ④详细考虑教案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如何具体地体现出来,如教案中提 出了要“讲练结合”,这时就要想清楚,讲什么内容,怎样与练习活动结合 起来,使教学方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⑤充分地估计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准备,研究如 何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难题,教师应如何回答等等。 在设计教案时,着重研究以下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练习设 计。教学目标一要贴切,使中等水平的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二 是有层次,使优生能“吃饱”、差生“吃得了”;三要全面,既要有知识传 授能力培养的要求又要重视德育,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渗透思想品德教 育。教学步聚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安排,着力再 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练习设计注 意题型多样、新颖、难易程度恰当。大致分四个坡度:第一,认识水平,主 要明确概念、定理、法则的要求;第二,理解水平,主要是概念、定理、法 则、公式的简单运用;第三,掌握水平,主要是知识的综合运用;第四,熟 练水平,对知识的变式运用,有创造性思维。
(6)课后备课
地理课后备课,是指教师在上完课之后,对课上新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 总结,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在其它班级或下一学期再教此课做好准备。 其方法有二:一是在教案旁写眉批;二是在教案后写小结。 课前备课中所计划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在课堂 教学中实际效果如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妥当的,只有经过上课的实 践才能检验出来。讲课后如果不及时小结,可能日复一日地教下去,得不到 改进。许多优秀教师都很注意课后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检查小结,在教案中记 下“课后记”,记下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及时修改教案或讲稿,为以 后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7)常年性备课
主要是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学艺术的修养,教学 对象的考察与研究。教师应常年坚持阅读三至五种有关教学的专业杂志。把 杂志上介绍的关于教材分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习题的设计与解 题技巧等好的经验按教材的章节顺序分类写出索引、文献卡片,以备选用。 同时每个学期有计划地选读一至二本本学科或教育科学方面的专著不断加深 加宽知识面。对所任课班级的学生,建立个性和学习情况登记卡,把平时观 察调查的情况以及课堂上、作业批改中反馈的信息及时记人卡片,并定期分 析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学习态度变化等。 常年性备课要做到“三常”:常备常钻研,常备常修改,常备常补充, 切忌一劳永逸和死抄书本。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汲取知识营养,教学本身 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一个优秀的教课者,他会像蜜蜂酿蜜一样,不辞 辛劳,勤奋劳动。蜜蜂为了酿蜜往返于蜂巢和花丛之中输送蜜源,教师为了 在课堂上酿出最好的“蜜”,他就会不断往返于课堂和知识海洋中汲取、储 存、输送“蜜”源。只有这样,讲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滔滔不绝。老师开怀 畅论,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学生学得轻松,触类旁通,心领神会。这样, 师生之间自然是心心相印,思想一致,这必是一节成功的课。若平时不注意 知识补充,临渴掘井,课上必是招架不住,生搬硬套,理缺词贫,课堂师生 情感不情,教师条理不清,听者枯燥乏味,教师力不从心,其结果:教师厌 教,学生厌学,此必是失败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