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堂讲述语,除了应该注意它们的思想性、逻辑性、规范性之外, 还应特别注意他们的易受性。要使学生好懂、好理解、好记忆。如何增强课 堂语言的易受性呢?南昌大学附中王晓平老师总结了“四化”的方法:化晦 涩为晓畅;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分散为集中。 (1)化晦涩为晓畅 有些教学内容,因年代相隔较远,因而晦涩难懂,如文言文教学中的作 者介绍、时代背景、官职、官名,当时风尚习俗等等,都既不好懂又不好记, 令人十分头疼。如果能用移时法——今语古用,古语今用,既风趣幽默,又 可化晦涩为晓畅。安徽的刘伯奎老师讲《师说》时,就用了这一方法。课文 的作者韩愈 25 岁登进士第,经过许多挫折,才得到“试校书郎”(正九品上) 的小官,其后屡遭排挤贬斥,直到晚年,才做“吏部侍郎”(正四品上)的 小官。介绍作者时如果从唐朝官吏制度、品行等级入手,则繁琐而难懂。刘 老师却巧妙从“七品芝麻官”的戏说起:“七品尚为芝麻官,九品呢,只能 是菜籽吧,四品呢,大概是蚕豆官了。从菜籽官的小而至蚕豆官的大,韩愈 的提干道路是艰难的,曲折的,但他却是一位屡遭贬斥而不迷‘官位’的硬 汉。他曾于灾年因为民请愿被贬,还曾因反对皇帝迎佛骨入官而几被处死。 当时也盛行血统论,出身高贵的无须求师学习就可做大官,出身低贱的再学 习再努力也受压制而难以出头,这样,社会上随之而来的必然也是‘读书无 用论’。而韩愈的《师说》就是奋起讨伐这股害国、害民的逆流的战斗檄文。” 刘老师巧用移时的修辞手法,把现代汉语的“芝麻官”、“提干”、“血统 论”、“读书无用论”移用来介绍古代的作者和时代背景,仅两三分钟,说 得十分明白、风趣,收到了化晦涩为晓畅的极好的效果。 (2)化抽象为具体 针对青年学生对抽象的东西往往难于掌握的年龄特点,教师讲到某个定 义时;讲到概念、判断、推理时;讲到某一原理、定律时,可以通过举例子、 讲故事,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学生就好理解好掌握了。刘伯奎老师讲 “概念”一节时,恰当地举出《唐·吉珂德》中桑丘任“总督”时处理的一 个案件:一个小气鬼让裁缝做帽子,给一块布要求做一顶,接着又问做两顶、 三顶可否,最后要求做五顶。裁缝始终应允,结果做成的五顶帽只能套手指 头。桑丘很聪明地判决两人都有错误。通过这个故事使同学在笑声中理解了 什么叫“概念”“使用概念必须明确”这个抽象的道理。凡讲到比较抽象的 内容,我们不妨先从具体、生动的事例、现象入手,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 础上得到启发,然后通过教师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引导,最 后实现由感生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化枯燥为生动 在教学中,不少概念、原理,都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师可 以根据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先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实例入手, 再加以探讨;或者结合所学内容举些常见的例子,说明这些原理在生产、生 活中的实际运用,使枯燥的概念变得有血有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等内容,学生很难理解,若是从理论到理论则难免枯燥、 呆板、味同嚼蜡。而有位教师却讲得感人至深,他先讲了一段令人心碎的对 话。那是三十年代爆发经济危机期间的一个滴水成冰的严冬,美国煤矿工人 家庭的母子二人。儿子问母亲:“现在天气这么冷,为什么还不生火?”/ 母亲:“买不起煤?”/“为什么我们买不起煤?”/“因为你爸爸失业了。” / “爸爸不是挖煤的工人吗?”/“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段很能说明问 题的对话,使同学们加深了对生产相对过剩的理解,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注意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就可以把枯燥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有 的刊物还开辟了“身边的语文”、“身边的科学”等栏目,讲课时适当举例, 同学们都会兴味盎然,比起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讲述,会生动得 多。 (4)化分散为集中 为了使某些要点好懂好记,可以概括出“××字的要领”“总的来说就 是一句概括××的话”以便于把分散的内容统领起来、集中起来,比如编点 教学口诀,突出中心和难点;编一两句顺口溜,以利于学生记忆。体育课中 的动作要领,就被教师总结成了动作要领的口诀;有的语文教师也把特别容 易读错写错的字,编成了顺口溜,某些符号概念的用法等;理科的教师采用 编条文的方法,也好记多了。毛泽东同志 1928 年在井冈山给红军军事干部讲 战术课时,就把打游击战的战术概括为十六字诀,讲得极为精彩。他说:“白 军强大,红军弱小,我们以弱斗强,只能采取游击战术,什么叫游击战术? 简单扼要地说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个大 字。”“从前井冈山有个山大王,叫朱聋子,他和当时的统治者斗了好多年, 总结了一条经验:‘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朱聋子前一句话不对,后 一句话是对的。我们改它一下就好了: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这样才能 歼灭敌人,使根据地不断扩大。”“打圈是为了避实就虚,迷惑矬,强敌来 了,先领他兜几个圈子;看出他的弱点,抓准就打,要打得干净利落,要缴 到炮,要抓到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不打,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 简明的口诀,生动风趣的讲解,使难懂的战略战术变得浅近,易懂,好记了。 很值得讲课者学习。 以上的“四化”,都是针对中学生的年龄小、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较差 的实际情况,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时语言的易受性,便于同学们很快能听懂、 记住而采用的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更多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