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3)

时间:2022-02-06 归属:人口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每年新增农业劳动力数量很大,所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仍很艰巨。目前,现实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布局不合理,东部和西部、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吸收、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差别很大;转移的层次较低,转移的劳动力主要靠体力就业,大都聚集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部分地区转移的男女劳动力比例失调,男劳动力走的过多,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转移的不彻底性较强,许多剩余劳动力是兼业转移,与农业的联系仍然较紧密,除按有关规定安排外,以各种方式进城的剩余劳动力大都是流动人口,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并没有取得城市市民的身份,仍然把耕地作为社会保障的基础;等等。按照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经验,绝大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应该向城市转移就业,我国则恰好相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只占总转移量的很小一部分,基本上是就地转移。而且在就地转移中,大部分劳动力流入了乡镇企业,到非工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例偏低。当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就现实条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不可能按部就班地走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老路,只能参照别国的一些经验,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

  讨论题: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采取哪种方式?为什么?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我国 农业 剩余劳动力 转移
  • 上一篇:人口老龄化
  • 下一篇:劳动年龄人口与城镇人口就业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