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中国城市的形状

时间:2022-03-30 归属:中国城市历史
  中国城市的形状,在历史上也就是城墙的形状。因为中国城市大都有城墙,长期以来城墙所圈定的范围也就是市区,市区很少越出城墙。近代以来,随着大工业的出现和铁路、公路、航运的发展,市区多沿交通线发展,城市的形状也迅速突破城墙的限制,呈现出复杂的状态。比较而言,不规则形已占多数。

  1.方形城市

  《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里的国指国都,也就是说国都应该是方形的城市。每边长九里,按周尺19.9厘米计算,一里为1800尺,则九里之城边长3222米,周长12.8千米,面积10平方千米左右。《周礼·考工记》指周代的都城,但对后来都城的形状也有一定影响。洛阳发现的东周王城,北墙长2890米,面积为汉河南县城的4倍,即8.3平方千米,也应为方形城。春秋战国对代出现了第二次筑城高潮,标志着中国城市的大发展。城的形状已趋于多样化,但仍不乏方形的城市。魏国的安邑城、鲁国的曲阜城、楚国丹阳城(今湖北秭归),都接近方形。西汉的首都长安城南北6.4千米,东西6.15千米,接近方形。北宋开封城外城为后周所筑,北宋展筑,周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也是接近方形的城市。明代北京的内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发展的,北墙内缩,南墙展出,使原来南北向长方形的城,变成东西长7千米,南北宽5.7千米的接近正方形的城。总之,都城的形状比较规则,方形的城市占有一定数量,因为方形方方正正,显得庄重大方,具有端正、威严的形态,作为首都城市的外形,当然是最为理想的。然而,由于这种城市对地形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有一块广阔平坦的平原作为基础,故在都城的形状中并不占主流。

  在省、府州、县城中,方形的城市也占有相当数量,尤以县城最多。这是因为一般县城的范围比较小,筑方形的城也比较容易的缘故。明代的成都城,由于受河流的制约,即府河与南河在此相会,城的方向不正,呈西北、东南向,东西略长,南北略窄,接近正方形。太原城方向正南北,为方形城市。兰州内城也接近方形,后来加筑外城,才使城市成为不规则形。明代的宣化、大同、安阳、保定、扬州新城等府州级城市,也多为方形,或接近方形。方形的县城更多,像山西左云,陕西神木,上海奉贤、南汇,山西平遥、太谷等都可以作为例证。奉贤、南汇位于平原地带,修筑方方正正的城比较容易,而陕西神木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上,西临窟野河,东倚高原,就只能利用河谷这块小平原,建成一个范围很小的方形城,面积仅0.25平方千米。山西太谷城也位于黄土高原上,但由于地处汾河盆地,又在交通要道之上,是清代票号中心,商业兴盛,面积达2.7平方千米,而且南关、东关的范围也很广阔,城市不但为正方形,而且布局也很整齐。

  2.长方形城市

  长方形城市在中国城市形态中是比较多见的一种,大约同不受正方形的限制,便于利用地形有关。这种长方形城市可因地制宜,建成东西向长方形或南北向长方形。也有方向不正,呈现斜形的长方形城市。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都城,既有东西向的长方形,也有南北向的长方形。齐临淄城,东临淄河,小城镶嵌在大城的西南部,整个城市形状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大城周长14千米,小城周长7千米。河北易县的燕下都,东西两城相连,东城斜向东南,东西总长8千米,南北宽约4千米,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南北两侧临近中易水和北易水。侯马古城为晋国的新田遗址,有“平望”、“牛村”、“台神”三个小城构成“品”字形,就每一个小城来说,“平望”城、“牛村”城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台神”城为东西向的长方形。由此可见,该城可能建于不同时代,各依其地形特点修建了不同形状的城市。因为这三座古城的东南就是浍河,西北则为汾河,城市的形状当与两河附近的地形有关。赵国的邯郸城,由两城构成,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二城相距不到百米。大城缺其西北角,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小城也呈“品”字形,由三个小城构成,北面的小城和东南的小城均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只有西南的小城为正方形。湖北江陵以北楚国的纪南城,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3.5千米,为东西向的长方形。秦都栎阳位于阎良镇东南10千米的武屯镇一带,东西长1.801千米,南北宽2.232千米,为南北向的长方形。秦都雍城位于凤翔县南,东西长3.3千米,南北宽3.2千米,略为东西向的长方形。秦雍城一带地形平坦、开阔,有建成方形城市的一切有利地理条件,因此,也可以视作正方形城市。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第二次筑城高潮,城的形状已多样化,各国都城的形状已不具一格,突破了《周礼·考工记》所规定的模式。

  从此以后,在南北向长方形的都城中,东汉洛阳,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元代的大都城都可以作为典型代表。东汉洛阳城北倚邙山,南临洛河,经实测,西垣残长4.29千米,北垣长3.7千米,东垣长3.895千米,南垣长2.46千米,周长14.345千米,为南北向的长方形。这显然是为了南临洛而北倚山,有意建成南北向的长方形,不建成东西向的长方形。或许与“九”、“六”这样的数字有关,因为洛阳城南北九里,东西六里,称为“九六城”。当然,东汉洛阳城的北、东、西墙均有曲折,南墙被洛河冲毁,形状并不规则,这种不规则的形状也是受当地地形制约的结果。东魏、北齐的邺城南城,紧附于曹魏邺城之南,其遗址就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17.5千米处。据《邺中记》记载,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以西晋尺计算,六里为2.646千米,八里六十步为4.41千米,为南北向的长方形。漳河之南地形平坦,东西向或南北向建城都是比较有利的,所以形成南北向的城市,主要是为了把宫殿区摆在全城北部中央,居中指挥,并东西对称布局,只有建成南北向的长方形城市才显得均称、大方。元代的大都城,是刘秉忠依据《周礼·考工记》精心设计的一座宏伟壮丽的城市。大都城东西长6.65千米,南北宽7.4千米,周长28.6千米,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十分整齐。按照《周礼·考工记》,首都应该是方形的城市,北京小平原也有建成方形城市的一切有利条件。然而,刘秉忠并未完全按《周礼》设计,自然是因地制宜的结果。因为北京地区寒风凛冽,只有把大都城设计成南北向的长方形,才能少开北门,以适应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中国 城市 形状
  • 上一篇:中国城市的规模
  • 下一篇:中国城市的类型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