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和认识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规律以后,采取积极有效的科学技术措施,建立草原生态系统的最佳平衡,就会为畜牧业的发展开创美好的广阔前景。
1.全面考察,合理开发
为了实现草原的合理开发,首先要对草原资源进行科学的综合考察研究。切实查清资源状况,研究它的生态结构和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该根据考察所获得的数据和生态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炼出生态模型,用数学方法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各种生态因子复杂的制约关系,预测其演变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草原资源开发的综合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方案,并使此方案反应草原生态系统各种因素数量上的最佳比例和空间配置上的最佳结构。
1964年国家对甘肃、青海、西藏和内蒙古等省区的草原资源曾进行过初步的考察,1975~1978年对西藏的草原进行了全面考察,1979年以来,又对北方重点牧区草原资源进行综合考察。据不完全统计,到 1983年止,全国共完成了 1000多个县的草场资源调查任务。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草原的演变和家畜利用情况,以及发展农林牧各业的开发利用方案,为调整地区各业的配置打下了基础。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通过考察和分析,提出了逐步退耕还牧、保持水土的改造利用方案,并将全县划分为三大经济区,确定了以牧为主,牧林农综合发展的生产方针。
2.因地制宜,配置畜种
如前所述,在一定自然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草原类型是具有明显地区性特征的,为了充分发挥各类生态系统的最大生产潜力,就需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区域性规律分区划片,作出区划,因地制宜地安排畜种。中国北方草原“东牛中羊西骆驼,西南高原牦牛藏羊”的分布规律,就是劳动人民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经过长期的努力创造出来的最佳草原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也只有与特有的牲畜类群相结合,才能表现出一定的生产能力。例如,湿润草原与牛、马的结合,干旱草原与绵羊的结合,荒漠草原与骆驼、山羊的结合,高寒草原与牦牛、藏羊的结合,南方热带疏林草原与黄牛的结合等等。长期特定的生态条件,也使牲畜形成了一套适应该生态系统的生活习性和本领,例如牛马喜食柔嫩多汁的高禾草,绵羊则喜食比较柔软、干物质较多、植株较矮的禾草和蒿属植物,骆驼、山羊和三北羊专爱采食粗硬、具刺和有特殊味道的、灰分含量较高的灌木和半灌木,牦牛和藏羊则喜食稠密的矮草,等等。一旦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或发生大的改变,牲畜也常常会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如草原退化,牲畜就退化;把产乳量高的三河牛放在青藏高原上就很难适应;同样,牦牛在内蒙古草原上也难以生活。只有合理的经营管理和因地制宜的配置畜种,如在森林草原地区发展乳肉兼用牛,荒漠区山地草原发展细毛羊、高寒草原地区发展藏羊及其改良品种等等,才能最充分地发挥草原和牲畜的生产潜力,也才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最佳平衡。
积极保护,综合治理保护草原,当前最主要的是严禁滥垦牧场和乱采草原植物。尤其是在中国的半干旱地区,这种草原生态平衡来之不易,也比较脆弱,一旦破坏,极难达到新的平衡。大面积滥垦草原所引起的生态平衡失调已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例如,鄂尔多斯高原南部过去曾是一个森林茂密、花香草绿的草原生态系统,可是近300年来,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长期的开荒种地与过度放牧,使今日的鄂尔多斯已变成了“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照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的荒凉景象。现在,伊盟沙化面积已达5 000多万亩,仅鄂托克旗就沙化230多万亩。原来库布齐和毛乌素两个沙漠之间相距甚远,而现今将要联成一片,形成了农田吃草原,沙子埋农田,既不能农又不能收的不应有的结局。30多年来,全国先后开垦了1亿多亩草原,其中就有许多是牲畜过冬的好牧场。而干旱贫瘠的草原负担过重,失去了生态平衡,加速了草场退化,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气候旱化。这种生态平衡的失调,最终必将导致草原资源枯竭。
我们强调保护生态平衡,决不是让草原原封不动,更不是回到原始社会草莽时代或游牧时代的生态平衡中去,而是希望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合理利用草原,使草原向着人们所理想的方向发展。生态平衡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建立最佳生态平衡就是要打破旧的不适合于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而用新的生态平衡去代替,这就是生态平衡的发展。
当天然草原的自然资源被充分开发利用并达到畜草平衡之后,畜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突破旧的平衡,组织新的平衡。而这个新的平衡就必须用人的力量来建设草原才能达到。
建设草原是一个对草原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建设草原就是根据不同地区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在适当的阶段补充其它来源和其它形式的物质和能量(如化肥、农药、饲料、矿物燃料、人力等)或改变经营的方法和方向(如季节畜牧业,调整牲畜头数和种类等),使失去的能量和物质得以弥补和积累,提高生产过程的有效转化,以满足人们的要求。
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集约化经营开发水源,封育草场,营造防护林,清除毒害杂草,松土补播或种植优良牧草,使用机械,实行灌溉,增施肥料等等,建设水、草、林、机配套的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据调查,人工草地可比同一地区的天然草场提高产草量6~9倍,半人工改良草场可比天然草场提高产量1~4倍。草原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就为畜牧业大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