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一个拥有六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尼罗河谷及其三角洲,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和现代埃及的生产发展及文明进步,都同尼罗河身边的
地理学69有不解之缘。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的象征,亦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简称埃及。它拉于非洲的东北部,领土还包括亚洲的西奈半岛。地处亚、非、欧三洲要冲地带,连系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在它的领土上通过,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埃及总面积有100.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00公里。人口6164万。居民87%为阿拉伯人,约占世界阿拉伯人总数的1/3,是阿拉伯语。首都开罗(975万人)。农村人口占60%。埃及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多年不下雨。沙漠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6%,是个名符其实的“沙漠之国”。全国99%的人口集中于国土不到4%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个“绿色走廊”地带。全国耕地的2/3也分布于这个“绿色走廊”,发展农业几乎全靠灌溉。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从1953年起,政府先后建成了十几个沙漠改良区,安置了将近200多万农民。60年代至今,共开垦荒漠地630万亩,沙漠中增添了一批绿洲,建立了约500个新村。埃及人民在改造沙漠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过去,埃及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埃及人民利用夏季阳光充足,尼罗河灌溉便利,精心培育出了纤维长(长度超过31.8毫米),质地佳、产量大的优质棉花——长绒棉,使埃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国。长绒产量常居世界长绒棉总产量的40%以上。是非洲产棉最多的国家,并大部分用于出口。久享“棉花之国”之称。近年,埃及还重视发展其他经济部门。其中,工业的规70身边的
地理学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如纺织、钢铁及发电量等,约占全洲第二位。机械、石油、化工、军工、建材等工业发展也很迅速。1990年石油年产达5200万吨,大部分采自苏伊士湾及其海底。在各种经济成分中,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业收入,目前均已超过棉花,成为埃及新的经济支柱产业。
1992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已达417.68亿美元。在非洲各国中名列前茅。首都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重要国际航空站,也是埃及最大的工业中心,埃及的1/3工业集中在这里。尼罗河口以西的亚历山大,是埃及的最大海港,埃及全国约90%进出口物资经此吞吐,这里也是埃及和世界著名的棉花市场。亚历山大现在还是埃及的交通和工业中心,被称为“埃及第二首都”,人口约292万。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运河全长172.5公里,宽160~200米,水深15米左右。运河于1869年通航后,使西欧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5500公里~8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运河之一。埃及每年从运河通行税收获得的收入约9亿多美元。
更多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