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死水源:水罐或水罐厂,辙 或丢弃的车轮。 在二次世界大战时进行丛林战的老兵会记得他们经常与大群蚊子作战 时的情景,许多士兵得了疟疾或其他由蚊子引起的病。那些驻扎在新几内 亚丛林中的人常常被眼前像厚厚的一堵墙一样的蚊子群吓得不知所措。防 蚊药毫无效果,因为药水很快就被汗水稀释。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所有的蚊 子似乎都在嗡嗡地叫着,等着他们。 由于在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的气候下,栖息的环境多种多样,世界 上各类蚊子有 3/4 生活在那里。在有些热带地区,一平方英里内就有 150 种蚊子。在靠近北极的地区,蚊子种类急剧减少。在美国约有 170 种蚊子, 在加拿大约有 70 种,在北极地区只有 10 来种蚊子。 在北极苔原上,蚊子虽然种类不多,密度却最大。在短暂的夏季,数 万平方英里的冰雪融化了,淹没了永冻带上的苔原。在这里蚊子大量孵化, 大群的蚊子遮天蔽日。这时人和野兽的生活都变得难以忍受,户外工作的 人头上都得盖着蚊帐纱。
蚊子看来知道夏季很短,它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繁殖后代。它们成群 地、近乎疯狂地攻击一切移动的东西。据记载,有好几次蚊子翅膀发出的 嗡嗡声竟使人暂时失去知觉。 有一次,加拿大的研究人员为了科学目的,故意把身体和四肢暴露在 一大群北极蚊子的面前。根据他们的报告,他们每分钟被蚊子叮咬达 9000 次。这就是说,对一个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人来讲,两个小时后他身体内 的血液将减少一半。当然这就意味着休克和死亡。但由于没有让蚊子叮咬 过度而死亡的记录,看来还没有人完成这项试验。 科学家把蚊子的这种进攻称为“蚊子闪电战”,这个由二次世界大战 借来的词汇看来用得非常合适。在新几内亚作过战的老兵眼里,那堵“厚 厚的蚊墙”被移到了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