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是工业革命,目前仍在汹涌澎湃地发展,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 到 1700 年,工业革命尚未普及以前,人类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的工具都 是靠体力劳动、手工制造,而且在农村中进行的。各种行业,如木匠、瓦工、 铁匠、修补业工人等都有师傅相传。人数既少而且分散。制造业一词英文为 “manufactur- ing”,意为 made by hand。到了 18 世纪工业化以后,制造 业就起了变化。第一,手工为机器所代替,产品大量增加。第二,体力被动 力所替代,即水力或燃料,甚至原子。可是这种发展对农村的劳工并不有利, 甚至剥夺了他们的生存机会。“罢工”一词 sabotage 源自法国工人用他们的 木鞋——sabot 阻塞机器开动的意思。 人类对工业的发源及传播的了解,远比农业更清楚。工业革命的发展有 详细的记载,并且有不少的研究发表,至少我们知道它的发源地,以及传播 路线。不象农业的发源及传播要经过历史考证,追求证据互相推理,并作出 各种假设。 概括说来,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易、消费三种,从人文地理学 的角度来讨论人类的经济活动,要以生产和交易为主要对象,而对于消费则 视为次要,因为生产和交易(包括交通和贸易)的空间差异较为显著。但是 消费方面的地域差异性就比较小了。举例来说,纸浆的生产主要在温度较冷 的森林地区,但是纸的消费遍及于全世界。又如咖啡主要产区集中在热带的 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几个国家,可是它的消费地区几乎到处都是。同时,生产 和交通贸易的资料较为齐备,易于研究,而消费的资料就不很完整,也就不 易研究。
生产之中,又可分为以下三级: 第一级,将地面上的资源加以利用和吸取。如:打鱼、采矿、伐木和农 耕。这一类生产又可分为“可再生产”或者“不再生产”。前者如农林等, 后者如渔、矿,尤其是矿产,一经采取,就无法复原,故又称“掠夺经济”。 第二级,工业上的制造过程,称为“制造业”。它主要是将第一级生产 的原料加以加工,使其产生价值。矿变成钢,林变成木材,鱼变成罐头鱼。 同时工业产品又可变成另一种工业的原料。如钢变为汽车工业的原料,木材 变成房屋建筑业的原料。这些第二级的生产,在地域上大都集中在北半球中 纬度地区。如美国、欧洲、苏联和日本。在美国则集中在东北部的工业带; 在欧洲聚集在西欧地区;在苏联,集中在莫斯科附近;日本则在内海沿岸。 有的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已不光从事采矿业,也开始从事制造业。 象伊朗和阿拉伯地区的生产石油的国家,则从事于石油的多方面生产。 第三级,既不采集地面上的资源,也不加工制造,而是从事于产品的运 销与服务,包括批发零售、银行、医院、学校,及政府机关等各种服务行业。 与经济生产关系较密切的是交通和通讯,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电讯等。 就从事工作的人数而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为农业。农民的人数 占全球生产工作者的 75%,服务业的人员和交易活动约共占 12%,制造业人 数,只占 10%。其余如矿、渔、林等人数共只占 1%。 凡是渔、牧、农、林、矿的生产并不能立刻送到现代化市场出售,如小 麦要制成面粉,木材要制成纸浆,矿要熔炼制造成成品,鱼肉也需要处理, 棉花更需加工后才可供应顾客消费。这种改变产品形式以增加其价值的过程 叫做制造业,经济学上称为第二级生产。 世界上从事制造业的人数无法确知,估计约为全世界人口的 1/10,即 4 亿人,或是全世界全部受雇人员的 1/3,其分布情况,以西欧占首位,北美 次之,苏联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