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课堂语言的行为“二十一性”操作

时间:2023-03-17 归属:教师语言行为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而作为课堂教学的语言具有其特殊的 功能。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要练就过硬 的课堂语言,应了解和掌握课堂语言的“二十一性”: (1)目的性 课堂教学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即是通过自己的 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语 言服从于既定的教学目的,为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从教学目的出发,回到 教学目的的归宿,突出其明确的目的性。不能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离题万 里。 (2)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规则、精练、逻辑性、系统 性上,要求在语法上用词恰当,简洁明快,避免言不及义的废话和不必要的 重复,不说不着边际的空话、套话、半截子话。在选字用词上要准确贴切, 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尤其是对基本原理、概念、规则、结论等, 应准确无误地讲清楚。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 有纲有目、层次清楚,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教师要认真对教材的书面语言 进行加工、提炼,重新进行信息编码,做到言不烦、少而精,注意不滥用语 言,不堆砌词藻,删去可有可无的东西。总之,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能“声 声入耳”,准确精练,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3)启发性 教师语言的启发必性,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是先进的、科学的启发式教学区别于落后的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显著标志。 教师课堂语言的启发性表现在:①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 欲;②善于设“障”立“疑”,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状态;③表 达含蓄,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教学语言的启发性的核心在于是否活跃了 学生的思维,而不在于多问或少问,多讲或少讲,也不在于多提几个“为什 么”,多问几个“是不是”。至于在教学过程中何时启发,怎样启发,启发 什么,要根据学生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定。应当注意的是,启发要与引 导相结合。启发要得当,引导应及时,做到启而能发,导而有效。 (4)条理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条理性是由教师讲授知识的系统性所要求的。人们认识 事物的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教学的语言也应如此,力求深入浅出、 循循善诱、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注意其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不能颠 三倒四,语无伦次。 (5)形象性 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 觉,做到活泼、逼真、有趣、引人入胜。例如,化学和生物中的许多知识及 微观的运动,看不见、摸不着,抽象而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而物理、地理 等学科也有很多深奥无形的知识,使学生难以认识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要 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善于联系实际、关于恰当举例、善于运用贴切 和有趣的比喻,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变无形为有形, 变无声为有声,生动地再现教材内容。 (6)感染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无刻不在对学生产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善于运用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气氛,感 化学生如身临其境、目睹其景、感受其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应,受到深刻 的教育。不能平平淡淡地叙述,学生听得枯无味,失去学习兴趣。 (7)精练性 课堂教学不同于闲谈,在一定教学目的要求下,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练 精确,要对语言进行加工提炼,推敲斟酌,使之达到炉火纯青,符合逻辑, 富于哲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使学生听得津津有 味;不能罗罗嗦嗦,面面俱到,使学生听得絮烦厌倦。 (8)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艺术的魅力和美学涵养。假若 课堂语言既有相声语言的幽默生动,又有小说语言的形象感人,还有诗歌般 的激昂慷慨,自然会使学生陶醉于美的享受之中,从而兴趣盎然地获得知识, 受到启迪与教育。 (9)通俗性 中学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深奥,科学性强,教师必须充分考虑 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科的知识特点,采用通俗易懂、易于学生接受的语 言进行教学。其中,语文表达口语化十分重要。因为口语不仅通俗易懂,活 动流畅,而且优美动听。它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里,合乎学生的表达习惯 及听觉习惯。但是,口语本身也存在粗糙、罗嗦的毛病,使用时应进行加工 提炼。同时,也应注意与科学术语的科学性结合,不能为通俗而失去它的科 学性、完整性以及所独有的特色。例如,振荡不能说成“摇一摇”或“晃悠 晃悠”;搅拌不能说成“搅和搅和”。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准确严密。 (10)趣味性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个人意识倾 向的一种表现,也是行为的有力动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丰富多采、 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寓知识传授、智能培养于趣味之中,要创造一种 寓庄于谐、情趣横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课上学的有趣,课后有所回味。实 践证明,教师单调呆板、枯燥乏味的讲解,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疲惫厌烦,反 过来也会影响教师情趣,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语言的趣味性要符合教学的内 容,要自然、贴切、适度,不能矫揉造作,哗众取宠。 (11)审美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是通过声音传递给学生的听觉系统 后,被学生所接受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审美性,要像优美的音乐那 样给人以美感。语言具有审美性,就是做到抑扬顿挫、清晰明快、和谐流畅, 具有音乐般的旋律。要做到这一点,在语言形式上,必须注意句式的长短错 落,搭配多样化;在表达上,要具有悦耳的语音、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 教师的发音必须标准,要像京剧演员那样做到字正腔圆。有的教师不愿在口 齿上下功夫,对自己浑浊的口音不以为然,上课如老和尚念经,呶呐不明, 让学生不知所云。相反,有的教师口齿清晰,声音洪亮,张口如拨古铮,令 学生悦耳倾心。 (12)机动性 机动性是教学语言的特点。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 设计好的。但是上课时,教师决不能像背台词一样,按计划好的词句一字不 变的讲下去。因为课前对学生的情况难免有掌握不够的地方,对教材的处理 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难免有不当之处。因此,设计的讲授方案也就可能不尽 完备。上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学的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一边 按计划讲授,一边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如果学生对所讲的内容领悟了,教 师可按原来的计划讲下去;如果发现学生有迷惑不解的情况,教师就应及时 地改变计划,或重复几句,或改变词句及叙述结构,或通过举例和比喻加以 说明。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能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做到学思同步,达到 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13)适应性 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对教师授课时使用的语言要求和 接受程度不同。教师授课时运用的语言,必须选择在学生现在语言接受能力 的起点上,并要有利于学生语言的提高和语言思维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到 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对于初中学生,应选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语言;而对于高中生,则应使用富有启发性和严密的 科学性的语言。教师教学语言的适应性还表现在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上。普通 话是国家法定的标准语言,教师要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教学,以克服方 言土语中的不规范语言。 (14)主导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 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在于引导,而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语言进 行引导,这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一个标志。富有主导性的教学语言, 犹如教师留给学生的路标,具有提示作用,循此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观察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总是带有主导性,总是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思维, 拨动学生的心弦,带领学生进入教学的意境,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 (15)直观性 直观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给学生以感 知识,从而起到直观的作用。例如讲“北极”,有的教师就形象地描述:“冬 有永夜,夏有永昼,到处是银狐、白熊和海豹出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 幅冰天雪地的景象。毛泽东嘲笑关门主义是“孤家寡人的策略”等等,这些 可谓语言形象生动的范例,能起到直观的作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6)教育性 这是教学语言的职业性、角色性要求。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将教书 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应地其教学语言也要文雅、纯洁,有分寸感和教育 性,努力做到不说粗话、野话、脏话,更不能强词夺理,恶语伤人。例如, 教学生“打”字,就要讲“不打人的打”,不要讲“打人的打”;教“迟” 字,要教“不迟到的迟”,不说“迟到的迟”,虽然仅一字之差,却关系到 是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还是不正确教育的问题。 (17)规范性 教师课堂的口头表述要简捷、准确、清楚,使学生感到教师说的不多, 但句句有用、条条是理。教师切忌说话罗嗦、吐字不清、概念含混。过多的 重复、无意义的题外话、日常谈话的口头语都是不规范的,会使学生产生烦 躁和困惑的心理感觉。当然,教师为了强调对重点内容、关键的知识点,而 采用的必要重复讲述,不在此例。 (18)逻辑性 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刻程度,是与认识的过程和认识的方式有重要关系 的。人们通过对某一事物进行逐步系统分析,层层逻辑推理,而后得到的结 论,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持久的。因此,教师的课堂口述语言必 须注意逻辑性、哲理性、系统性,要有前因、有后果、有层次、有转折。俗 话说有板有眼,就是这个道理。逻辑性的教学语言除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知识内容以外,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19)和谐性 教师的口述语言与所授知识及学生的心理三者应和谐统计。长期的学习 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两种不利因素:一是连续性因素,日复一日连续上课易 使学生产生疲倦感;二是偶然性因素突发事件(环境、天气、心情、知识难 点等)刺激易使学习受到短时间的干扰。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多变、适宜、和 谐的教学语言,适时调解课堂气氛,有效地恢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那么, 就可以取得经常性的、满意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教师的口述语言应在生 动明了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同情况,兼顾声音的高低变 化、句子的长短错落、节奏的紧凑舒缓;切忌千篇一律的平板的催眠曲,也 反对雷电轰鸣似的声音。 (20)知识性 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生活语言,又区别于舞台语言,而是一种知识说明 性语言,因此,教师就应当考虑语言的知识性。所谓知识性,就是在语言表 达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特点、表达方式、学科术语。课堂上教师不能信口 开河、随心所欲,避免出现生活中的俗语、土语或舞台腔。作为教师不仅应 当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当用富于哲理的知识语言,去激励学生对知识的 挚着追求,对真理的不断探索,让学生享受到知识美、语言美。 (21)情感性 师生情感相融的正向发展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中,教 师的口述语言应是在不时地沟通着师生之间的心理。成功时的一句赞扬,能 使学生迸发继续探求的欲望;困难时的一句鼓励,可使学生产生自强不息的 信心。所以,教师的课堂口述语言要注意亲切性,富有情感性。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课堂语言
  • 上一篇:讲授语言运用的八种技巧
  • 下一篇: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