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地处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曹娥江下游。东邻余姚市,西接绍兴市,南界嵊州市,北濒钱塘江河口,隔水与海盐县相望。上虞距省会杭州市73公里,全境面积1427平方公里,总人口 75.82万,主要为汉族,并有回、壮、苗、满、瑶等16个少数民族。
上虞市历史悠久,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浙东重镇”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在新石器时代,上虞余姚河姆渡文化区域,父系氏族社会后期,据传虞舜避丹朱于此地,“上虞”之名由此而来。自秦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在这里设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上虞撤县设市。
上虞市全境呈南高北低阶梯形,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是河谷盆地,北部属江涂平原,地貌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南部山地东部属四明山脉,西部属会稽山脉,大致以曹娥江为分界。上虞、嵊州两市交界的覆卮山,海拔861 米,为市内最高峰。中部丘陵,高度不大,低丘、广谷较多。属于宁绍平原一部分的北部平原东西延伸,濒杭州湾一带多为海涂。上虞市河流纵横交错,湖泊众多,较大的河溪有37条,其中曹娥江纵横南北,杭甬运河横穿东西,是市内两条主要的河流。主要湖泊有皂李湖、西溪湖、白马湖、小越湖、康家湖等。众多的河、湖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和航行。上虞市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上虞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名胜5处,古文化遗址3处。其中,位于上虞西南的曹娥庙以其宏大的规模,众多的雕刻、匾额、楹联闻名于世,被誉为“江南第一庙”、“江南的一颗艺术明珠”,199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庙始建于东汉元嘉元年(151 年),以后几度毁坏,又几经重新扩建。现存建筑主要有山门、正殿、后殿、曹娥墓等,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尚存匾额9块,楹联36副。此庙特色为庙内所有石柱、梁、轩和石板上,都布满了千姿百态的雕刻,内容有连环古戏、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风土人情,令人目不暇接。
全省闻名的东山位于城南20公里的曹娥江畔,因地处古代会稽东部而得名。东山是东晋政治家谢安41岁前长期隐居之处。东晋升平四年(360年),谢安离开东山从政,成为著名的政治家,成语“东山再起”即缘于此。传说谢安当时在山腰筑有“白云”、“明月”两堂为游宴之所,山下有“国庆寺”为其住宅。谢安以后,谢氏家族仍长期居留东山,并涌现出谢灵运、谢惠连等诗人和文学家,使东山盛名历久不衰。由于东山紧挨曹娥江,山水映衬,风景优美。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瓷器产地也在上虞市。位于城西南 20公里的小仙坛青瓷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古瓷器。这些青瓷器皿胎质细腻,表面有几何图纹,经鉴定属于东汉时期(公元25—200年)的瓷器。浙江青瓷的时代,其上限过去都定在三国,这一发现把上限提早到了汉代,因此这里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家的关注。该窑址濒小舜江畔,风光旖旎。这里还有300多处历代古窑址。
白马湖位于城东5公里,原名渔浦,传说虞舜避丹朱到上虞时曾在此打鱼。白马湖三面环山,湖周20多公里,水源丰富,幽静怡适,景色宜人。在山色水映的白马湖畔,有一所春晖中学。1921 年,当地陈姓富商捐资兴学,经亨颐、夏丐尊等在这里创办春晖中学,聘请朱自清、丰子恺等知名学者任教;何香凝、蔡元培、黄炎培等都来校讲过学,当时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的称誉。春晖中学现为省重点中学,夏丐尊故居“平屋”整修一新并向游人开放。
上虞市气候适宜,兼山海之利,且处于曹娥江下游,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曹娥江在章镇附近一段盛产黄沙,是建筑工业原料,每年有大量外运。北部濒杭州湾地带有辽阔的海涂,为棉、粮、渔的主要产区。市境内已查明的矿藏资源有3类19种,主要有铁、锰、铜、铅、锌、金、银等,储量最为丰富的是叶蜡石矿,现已大量开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