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高度为 2.5米左右。境内有虞山、硕山、福山等山丘。有大小河流4000余条,属于太湖水系,其分布特征以城区为中心向四乡放射扩散,境内的湖泊很多,其中水面面积大于13公顷的就有11处。
常熟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古时属勾吴北境,周初属吴国。春秋至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秦汉隶会稽郡。三国时称南沙。西晋初置县,名海虞。南朝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海虞县析置常熟县。隋并两县,统称常熟。因为其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虽水旱不能概为之灾,则岁得常稔”,故名常熟。解放初,曾分设常熟市和常熟县,1958年,市、县合并为县。1983年撤常熟县,以县的全境设常熟市,是江苏省的省辖市。市境总面积1251平方公里,总人口104万。1986年常熟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
常熟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春秋时,邑人言偃,是孔子弟子,以文学著称。学成归来后,“文开吴会”,居地有“弦歌旧里”之称。以后历代文学、书画、音律、藏书、金石等,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元代黄公望的绘画,列入“元四家”,名闻遐迩。清代王澂、吴历,列入“清六家”,以“虞山画派”著称。明代严澂(同澄)创“虞山琴派”。明末清初,钱谦益称“东南文宗”,柳如是称“巾帼诗才”。清末翁同龢的书法,被人誉为“鲁公风骨”。沈石友的藏砚,蜚声东瀛。北宋以来,常熟的私家藏书代有相承。明代毛晋的汲石阁,以藏书、刻书名震全国;清朝瞿氏藏书楼铁琴铜剑楼,以多宋元善本,被列为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科举时代,常熟的文章魁首累世不绝,从唐到清,有进士438名,其中有状元8人,榜眼3人,探花4人。甚称代有才人,各领风骚。
常熟是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许多文化遗址和园林胜迹。著名的有周太王次子仲雍墓,春秋孔门72贤人之一的言子墓,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台,南齐古刹兴福寺,南宋方塔等。常熟的自然景观,以“虞山十八景”称誉吴中,现在是国家级太湖名胜景区的虞山风景区,包括虞山、尚湖和古城3部分。虞山既是风景区,又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山林木荫翳,郁郁葱葱,百鸟争鸣,引人入胜。尚湖,相传因商末姜尚避纣时曾垂钓于此而得名。湖区偎傍虞山,湖面千顷潋滟,山影重峦叠■,白鹭齐飞,鱼翔浅底,有“湖甸烟雨”和“湖桥串月”之称。古城虞山镇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镇区背倚虞山,近傍尚湖、昆承湖,有7水经此,古称“琴川”,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旧城区的坊巷古朴,至今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
常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以农林渔业特产众多著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棉花高产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农业现代化试验区之一。盛产稻米、蚕丝、鱼虾,特别是阳澄湖大蟹,远近闻名。常熟的轻纺工业和工艺品工业很有特色。是著名的“服装之乡”和“花边之乡”。常熟的小湖羊皮,被誉为世界四大羔皮之一。1976年外贸部把常熟定为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外贸基地。1986年常熟被国家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区。
常熟的土特产品丰富多彩。山前豆腐干是市区西郊传统土产,这一带农家制作的豆腐干,花色繁多,有荤有素,滋味鲜美。叫化鸡又名黄泥煨鸡,已有400多年历史,名扬中外。常熟花边,是国内素享盛名的手工艺品,民国以后,它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精湛的技艺,蜚声于国际市场,被喻为永不凋谢的鲜花。桂花栗子、鸭血糯和石梅盘香饼也是常熟著名的传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