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个结果向全校公布,再将它作为资料保存起来。这样,时间长 了,就可以积累起多年的天气观测记录,从而可以获知本地的气候概况。 譬如本地年平均气温是多少度,年较差是多大;一年四季中哪一季哪一 种风向占优势;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是怎样的;一年中阴雨天和晴天 各占多少;全年的日照时数是多少;初霜期和终霜期各在什么时候;候 温低于 0℃的日数是多少;台风出现的日期怎样等等,这些就成为宝贵的 乡土地理资料。对于地理课堂教学或编写乡土地理教材都有很大的帮 助。 此外,还可教会学生利用天气符号来填制简易的天气图表(表 9), 这样就更加容易看 ■ 出天气变化的情况来。不过事先要教会学生熟悉各种天气符号: 1.风向和风力 风向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指向就是风的来向(箭头顺风)。如“←” 为东风,“■”为西南风。 风力用附在箭尾上的横线表示,横线有长有短,一条长线代表 2 级 风力,一条短线代表 1 级风力,如“■”风向为西北风,风力是 5 级。 2.云量 ■ 3.天气现象 ■ 4.气温和气压 气温和气压用曲线表示。 5.降水量 降水量用柱状表示。柱状线根据一定的比例代表毫米数。如图表上 1 毫米高的柱状线代表 2 毫米的降水量。 二、抄收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 现在全国各省市都有气象台站的设立,他们每天对天气的变化进行 观测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通过当地的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进行发 布。抄收广播电台的天气广播是学校气象小组的学生掌握预报的知识和 方法的第一步。但在收听之前,必须使学生熟悉天气预报的项目和天气 预报的专门用语。譬如我们从电台广播可以听到这样一段话“白天,多 云转晴,风力 2 至 3 级,风向西南;夜间,晴转阴,有时有小雨,风力 1 至 2 级;今天最高气温 35 到 37℃,明天最低温度 25 到 27℃”。乍听起 来,这一段天气预报似乎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如果仔细推敲一下,仍有 使人不易了解的地方。譬如“白天”和“夜间”,究竟指的是几点钟到 几点钟?什么样的天气才算“阴天”?这些都得事光向学生加以说明解 释。关于“预报用语”,国家气象局有统一的规定。 1.时间划分(以北京时间为标准) 白天:当天 8 点到 20 点 夜间:当天 20 点到次日 8 点 上半夜:20 点到 24 点 下半夜:0 点到 4 点 早晨:4 点到 8 点 傍晚:18 点到 20 点 上午:8 点到 12 点 下午:12 点到 18 点 中午:11 点到 14 点 2.天空状况(以云量的多少来划分) 晴:指总云量 0—5 成 少云:指总云量 4—5 成 多云:指总云量 6—9 成 阴:指总云量 10 成 3.降水现象 小雨:12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 5 毫米 中雨:12 小时内降水量 5—15 毫米 大雨:12 小时内降水量大于 15 毫米 阵雨:一阵一阵地下雨,12 小时内累积的降水时间少于 3 小时。 暴雨:12 小时内降水量大于 30 毫米 大暴雨:12 小时内降水量大于 70 毫米 特大暴雨:12 小时内降水量大于 140 毫米 小雪:12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 1 毫米 中雪:12 小时内降水量 1-3 毫米 大雪:12 小时内降水量大于 3 毫米 阵雪:一阵一阵地降雪,12 小时内累积的降雪时间少于 3 小时 4.天气现象 雷暴:即空中放电现象,有时兼有降水出现。风沙:是地面上的尘 沙、干土粒被风吹起浮在空中,使空气发生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 1 公里以内的现象。雾:是空气中充满了悬浮着的小水点,使远处的物体 看起来成为白茫茫的一片的现象。通常水平能见度低于 500 米的时候就 报有雾。 雨淞:是挂在树木上、电线上、灌木林或草地上以及其它地面物体 上的冰体,有的透明,有的不透明,它们是在低于 0℃时的雨滴下降到这 些物体上凝结而成的。 霜冻: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汽,在接触地面的时候,由于温度 在 0℃以下,就冻结成白色结晶,这叫做霜。 5.灾害性天气现象 大风:指风力在 6 级以上的风。 寒潮:北方冷空气大量南下,使气温在 24 小时内剧烈下降 10℃以 上,而最低温度在 5℃以下,有时并发生狂风飞雪,这时气象台就发布寒 潮警报。 热带风暴和台风:1988 年 11 月国家气象局下达的通知说:“国际规 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平均最大风力小于 8 级称为热带低压,8—9 级称 为热带风暴,10—11 级称为强热带风暴,12 级或以上称为台风。国际标 准与我国现行标准的主要差异是:国际规定的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我 国统称为台风;国际规定的台风,我国称为强台风。从 1989 年 1 月 1 日 起我国将使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 以上这些天气预报用语要经常学习,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巩 固和熟练。 记录员必须在电台预报天气前 10 分钟到达地理室,做好记录的准备 工作。 收听电台天气预报必须有记录簿,里面有印好的记录表(表 10), 抄收预报的工作必须有两人同时进行。先记在草稿上,经过两人核对后, 再写到记录簿上去。为了便于作补充订正预报,记录员除收听本县(市) 的电台广播外,还需要收听邻近地区的天气预报。以镇江来说,除收听 镇江电台广播外,还要收听江苏台、上海台以及中央台的天气预报。 三、根据本地特点作补充天气预报 天气的变化除了主要由于气团和锋面活动的影响外,局
部地区的地形、水文、植被等也有影响。但气象台预报工作主要是 根据大气环流的形势作出来的,因此,只能掌握较大范围地区的天气变 化总的情况,却无法考虑到地方局部的小气候的影响。以致个别地区的 天气变化有时与台、站预报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这就是我们乡土气 象研究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我们可以在抄收广播电台天气预报的基础 上,根据本地的特点来作出补充订正天气预报。 天气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在未来天气形成之前,地面、天空以及 其它物体往往会出现各种征兆。根据这些征兆可以推知未来天气的大 概。教会学生试作补充订正天气预报是一项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怎样作补充天气预报呢? 1.根据生物的动态 有些生物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特别敏感,可以说是天生的“活气象 仪”。根据这些生物的动态,常常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天气。 蠓虫飞舞打转、燕子低飞、蜻蜓点水、老鹰在天空翻腾、池中鱼儿 浮游在水面、蜘蛛不结网、蜜蜂不出窝、牛打喷嚏、龟背回潮、螺丝紧 闭眼壳藏在泥里不动、■蛤蟆白天出洞到处爬、蚂蝗上下翻、蚯蚓滚塘 灰、蚂蚁搬家蛇过道、黄鳝沉浮嘴吹泡、狗刨塘、猫嚼草、麻雀擦嘴又 洗澡、泥鳅起跳、喜鹊乱叫、■鱼跳水冒泡、鸡入笼迟鸭入笼早。含羞 草“害羞”、巴根草生霉、茅草丫子“吐沫”、马尾松种子鳞瓣逐渐闭 合、水底泛青苔、南瓜藤头普遍向下。所有这些生物动态,都表示空气 中湿度很大,预示着天气即将变化,可能要下雨了。利用生物测天,必 须注意生物的特性、季节性、地方性、时间性和生活习性,而且不能仅 根据某一种生物动态来判断,而要把各种情况综合起来分析。 2.看天空的颜色 蓝色的天空表示好天气,如果天空是淡蓝色或者是白色,都说明天 气将转坏。这是因为空气中湿度变大,大水滴把太阳的七色(红橙黄绿 青蓝紫)光线,一齐反射到天空中,于是天空的颜色就成白色的了。 3.看云的变化 天空的云如果由少变多,由高变低,或是白天云少,晚上云多,或 者虽整日都是晴天,但太阳落山的时候,从西边上来了乌云,或是在晴 朗的夜里,突有浮云飞驰天际,这些都是坏天气的预兆。如果云层飘浮 不定,而云间透露微光,或天空云块虽多,但彼此没有什么联系,从它 的生成和发展中看不出什么变化的次序和规律来,或是白天云多而晚上 云少,或是天空的云层由低变高等等,都是良好天气的预兆。 此外,在久晴之后,早晨日出时,发现阴云四布,并有红霞,表示 就要下雨。相反,如果在阴雨天的傍晚,西方忽露空隙,并有红霞出现, 表示天气就要好转。 4.看其它的各种物象 例如星光闪烁,地面回潮,听音清晰,炊烟低飘,茅厕发酵,食盐 还潮,远处山岗雾幕笼罩,水缸下半截潮湿,挂在通风处的咸菜生水, 挂在墙上的图片纸张显得向外突出,火柴要擦几下才着以及无线电干扰 显著增强或显著减弱等等,都是阴雨天气的预兆。 如果晚上有露有霜,则是良好天气的预兆。 5.分析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 (1)看气温和湿度的变化。如果白天温度高,而夜晚温度低,则天 气良好。如果白天和夜晚气温没有显著的变化,或温度特别升高,都预 示着未来天气不好。 在初夏季节,如果湿度几天来连续升高,温度也同时上升并使人感 到闷热,而当温度突然下降时,就表示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与暖湿空气交 汇,就表示天快下雨了。如果连续几天冷下去,湿度又不降低,则表示 有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在冬季,如果连续几天温度湿度不断上升,表示北方冷空气即将南 下,不雨即雪。如果最低温度接近 0℃或 0℃以下,往往就会产生霜冻。 在夏天,如果温度湿度连续上升,风又很小,这很有发生雷雨的可 能。 (2)看气压的变化。如果水银柱的高低没有什么变化而很稳定,则 天气也比较稳定。如果水银柱突然下降或连续缓缓下降,这说明气压降 低,预示着天气即将转坏。相反水银柱连续上升,就表示空气干燥,这 是天气放晴的预兆。 (3)看风的变化。从风向可看出天气的变化。以江苏镇江地区来说, 从东边吹来的风总容易使天气变坏,吹西北风时,往往晴好。如果冬天 突然吹起南风,则表示寒潮即将来到。在夏季,如刮东南风,则炎热干 燥。 再从风力的变化来看,如果白天风大而晚上风小,就预示着天气良 好;如果白天风小而晚上风大,就是天气转坏的预兆。或者白天风力突 然增大而夜晚还不减弱,也表示天气变坏。在夏季,如果中午西南风增 大,到晚上平息了或是转为微弱的东南风,这预示着还会继续维持晴热。 以上所述的各种方法在作天气补充预报时,不应当孤立地来判断, 而是要全面的加以科学的分析和仔细地观测,否则就会发生差错。譬如 某中学气象小组根据学校气象要素的观测,预报第二天的天气是晴到多 云。有位老农看到学校板报上的这则天气预报后,提出不同的看法。他 指着天空说:“人黄有病,天黄有雨,麻雀都在洗澡了,我看明天会下 雨。”第二天果真下了雨。 四、气象小组怎样为生产、生活服务 天气的冷热干湿和阴晴雨雪的变化,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不仅 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因此中学的乡土气象 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设法为当地生活生产服务。具体的做法是: 1.发出天气预报信号 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除将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按时公布在“天 气报告牌”上,还必须发出天气预报的信号,好使全校师生和附近居民 根据信号来安排生产、学习和生活。如果是城市学校,可在校园内适当 的地方,竖立一根长竹竿挂旗作为预报的信号。红旗表示晴天,黄旗表 示大风,绿旗表示阴天,蓝旗表示下雨,白旗表示下雪。早晨 7 时挂出 绿旗,即预报今天上午是阴天,午后 12 时半挂出红旗,即预报下午是晴 天。晚上也要挂出信号标志,但信号旗在晚上看不见,就以各色灯笼代 替。只要在竿子顶端装个电灯,灯上套个灯笼壳子,就是天气预报的信 号了。譬如说,晚上 7 时挂出红灯笼,即预报明天是晴天;挂出蓝灯笼, 即预报明天要下雨。 晚上的信号更加醒目,如果竿子较高,几里地以外都可看见。只要 每天按时挂出信号旗和信号灯,就会使全校师生和附近居民养成观察预 报信号的习惯,从而成为学校和附近工厂、村庄学习、生活、生产上不 可缺少的需要。 2.积极对待特殊天气预报 当掌握到大风、暴雨、霜冻等特殊天气预报时,为避免学校财产的 损失,气象小组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全校做好各项防御工作。譬如 可以用黑板报、大字报的形式发出灾害性天气预报。或通过学校有线广 播向全校师生播放未来灾害性天气预报,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例如:“大 风将要来了,同学们、老师们要注意将教室和宿舍的门窗关好,要检查 屋角檐头有没有危险的地方……”。再如“大雨快要来了,同学们、老 师们晒在外面的衣服要赶紧收回,室外的露天物资要加以掩盖;通知学 生下午来校要穿胶鞋、带雨伞;露天黑板报要抬到教室里去。”等等。 要想在特殊天气到来之前,向各方面提出具体而有效的建议,气象小组 的成员必须经常注意周围的环境,熟悉本校的一切事物。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做到为学校学习、生活服务。 3.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主动将预报送上门 要使气象小组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必须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 门联系,每天将预报送上门。究竟与哪些部门联系,这要由学校所在位 置和学校本身具体情况来决定。从学校本身来说,气象组平时可将天气 预报主动送给总务处、校办工厂、厨房、膳管室、学校医务室、体育室、 劳技教研组、爱委会等部门,这对他们科学地安排工作十分有利。譬如 总务部门有了预报,就可以安排未来的劳动任务和场地人力的分配;膳 管室有了预报,就可及时采办和处理粮食、蔬菜以及挑水理菜等工作; 体育室有了预报,就可更好地安排体育锻炼,如接到下雨的预报,室外 体育课无法上了,体育老师就可提前做好室内教学的备课工作。 遇到一些突出的工作或特殊的任务,更需要气象小组加强天气预报 的工作。譬如每逢大的节日,像“五一”、“国庆”或学校运动会、春 游、秋游、文艺节、体育节、军训等都需要根据预报来安排各种活动。 分送上门的预报不要千篇一律,要研究未来天气的性质,考虑各部 门的需要。要分清部门,繁简有别,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建议。要 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多多与有关部门联系,熟悉各部门工作的性质和 任务,因此气象小组的同学们既是预报员,也是采访员。他们应当是密 切联系群众、工作认真负责和不辞辛劳的人。 在校外,也尽可能做到服务上门。譬如农村学校可以向有关的乡镇 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气温、气压与湿度关系的资料;向附近一些农业承包 单位和乡、村两级行政部门提供一些主要农作物所需要的温度、日照等 方面的资料。城市学校除向附近工厂提供有关气象资料外,还可向城郊 蔬菜种植队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以便他们科学地安排生产任务。这 些工作做好了、做长了,对培养同学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科学研究的 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爱家乡、爱祖国、爱科 学的思想感情都是十分有利的。 4.进行物候观测为农业生产服务 中学乡土气象的研究在为生产服务方面,应重点放在农业上,因为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更密切。作为气象小组的成员必须懂得主要 农作物需要什么气象条件、怕什么和怎样预防等知识,解决这一问题的 主要途径应该是有计划地进行物候观测。 什么叫做物候观测呢?简单地说,物候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在天气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所表现出的现象。这里要讲的主要是指 农作物的物候现象。如抽穗、开花,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等。对这种 物候现象出现的日期进行系统地观测,就叫做物候观测。各种作物的物 候现象的出现,如出苗、拔节等都有它一定的气象指标。如水稻苗期最 低温度要 10—12℃,水分要充足。小麦抽穗最适宜的温度是 20℃。再如 早熟玉米从播种到乳熟需 860℃的积温(一般是 5℃以上温度的累积计 算)。如果满足不了作物这些要求,农作物的产量将会受到影响。 要摸清各种作物的发育关键时期和生长期的长短,如果没有物候观 测记录,就难以作为依据。究竟以什么标准来掌握农时?这是相当重要 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有了物候观测记录,就可编制各地自然 历,作出各种农时的物候预报。将这些资料提供给农业生产部门参考是 中学乡土气象研究为生产服务的重要方面。农业生产部门有了这些资料 就可以事先确定各个时期的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以保证农业丰产丰收。 现在全国农村大多数地方还没有这方面的科学资料,因此这是我们中学 乡土气象研究为乡土经济建设服务大有作为的项目。 怎样进行物候观测呢? 物候观测应在作物和土壤有代表性的田地里进行。我们可以选择学 校附近小麦、棉花、水稻或其它主要农作物的田地来进行观测。观测不 需要什么仪器,主要用肉眼观测和详细的记录。每隔一天观测一次,观 测时间最好每次相同。一般是在下午 2—3 时开始。如果某一作物的发育 期是在上午出现的,就要在上午观测。物候观测从播种至收获应该由专 人负责,如果人员经常变动就会发生差错。 观测的田地应远离大片的树林、房屋,并且不要在田角上。观测的 项目一般有播种日期、发育期、植株高度和密度、病虫害、灾害性天气 以及田间工作的情况(如播种、移植、施肥、灌溉、除草、收割)。将 观测结果记载到表上去。
观测地点:______县______乡______村 观测者:______ 有了多年的记录以后,算出各种农作物平均发育期、成熟期、预防 虫害报警期等,由此也就可能预先安排生产劳动的操作时期。这种农作 物的物候预报,对于农业生产将发挥很大的作用。真正做到这些,那就 是我们乡土气象研究的一项成果。 物候资料不仅适用于指导大范围的农业生产,而且对指导小范围的 一乡一村的农业生产尤为有利。各乡各村的地势、土壤和小气候条件并 非完全相同,物候观测可以表现各乡各村的地形、土壤温度、湿度和光 照方面对作物特殊的影响,从而就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各处田亩,因地制 宜、因时制宜,栽培最适宜的作物,并进行更合理的田间管理,进行间 作、套种、增加复种指数。 物候观测平凡而艰苦,也无任何现代化手段,但却是培养锻炼人的 有效途径。这类观测记录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而且是精 密仪器所不能代替的。 5.搜集天气谚语 在我们祖国农村中,广泛地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天气谚语。这是劳动 人民几千年来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然而这些谚语大多是一种“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为了丰富学生知识和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以 及加强对农村的科学宣传,广泛地搜集本地的天气谚语,就成为气象小 组最有意义的活动之一了。学校气象小组搜集本地的天气谚语是有一定 的有利条件的,因为普通中学的学生数一般在 1000 人以上,而且基本上 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如果是一所县属中学,学生们的家往往分布在全县 的每一个角落,人多面广,搜集容易。 搜集天气谚语也必须广泛地走群众路线,单单依靠气象小组的成员 是不行的,但气象小组的成员应当是这一活动的核心,也是这一活动的 积极宣传者。要使全校每一个学生都重视并积极投入这一活动,还须事 先做一些必要的工作。譬如说,首先应通过黑板报介绍一下什么叫天气 谚语,附带再举两个实例并加以科学的说明。例如江苏地区有“西风不 过酉,过酉连夜吼”的天气谚语。酉时就是下午 5 时至 6 时的一段时间。 在天气晴朗时,白昼地面升温很快,空气对流旺盛,地面气流上升,同 时高空气流下沉,因为高空气流是自西向东走的,当它下达地面时,由 于惯性作用,仍旧维持它的西风方向,这样在近地面层就盛行着西风。 可是到了晚上,因为天空无云,地面迅速冷却的缘故,近地面气层稳定 少动,所以风力极小。如果日间西风到了晚上还不停息,足见这西风决 不是在晴天因空气对流而产生的高空下沉的西风,而是从西方高气压中 心发源地吹来的西北风。这是由于水平面上气压有高低不同而引起的 风,所以不可能马上静止下来。举出这样的例子,再经过这样的解释, 不仅可以迅速地帮助同学们认识到什么叫天气谚语,而且还会引起同学 们对天气谚语的兴趣。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积极向学生宣传天气谚语在农 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只有使大家思想上重视了、明确了,才能积极地 为这一工作去开动脑筋。此外,还应通过领导,依靠学校共青团和少先 队组织,充分发动全校学生积极投入这一工作,特别是在寒暑假应当作 为一项任务向学生进行布置,并订出评比和奖励办法,看谁搜集得最多。 但要求不宜过高。只要求他们回家时多留意,听到一条记一条,听到两 条就写两条。即使谚语的语句不完整,也应当将意思记下来(因为掌握 了它的意思,我们就可以自编谚语),回校时,由各班学习委员汇总后 交来。平时,气象小组还可设置一只稿箱,以便同学们随时发现天气谚 语,随时可以投递。除了依靠本校同学外,气象小组还应利用余暇有计 划、有对象地分期分批下乡,访问一些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农,以便从 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天气谚语。 搜集得来的天气谚语,必须按照风、云、雾、天空景象、寒暖、降 水、雷电、节气、日月干支、物象等方面加以分类,并用历史唯物主义 和辩证唯物论的方法加以仔细地分析研究,区别哪些是符合科学原理 的,哪些是属于封建迷信的,但不管属于哪一种,都应当保存。凡属于 前者的,就要向群众宣传推广,加以应用;属于后者的,就要向群众揭 示它的谬误和不可靠的道理。分类以后,要逐条加以科学的解释。这些 工作气象小组的成员们是担负不了的,必须依靠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来 完成。如果解释不了,可以与物理老师共同研讨,或与本地及附近地区 高等学校地理系(或物理系)取得联系,请他们协助解决。最后将这些 谚语编印成册,作为资料。它一方面是地理教学中乡土材料的来源,另 一方面它又是学生回乡宣传科学的本钱,同时又是气象小组作补充天气 预报的重要参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