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在中国广为人知,这大概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法国作家维克 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即在中国上映的同名电影。其实,巴黎圣 母院何止在中国有名,它在世界上也很有名。甚至有人说,巴黎圣母院的知 名度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座教堂。到巴黎来的参观者几乎都想到巴黎圣母院一 游,揭开它的面纱,看看它的真面目。 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市中心塞纳河心的西岱岛上,是巴黎最古老的建筑之 一,一直到 14 世纪末都是法国最大的教堂。它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沧桑,与巴 黎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知道,西岱岛是巴黎的诞生地,很早就有 人集居。后来,罗马人的入侵为他们带来了基督教。从此,人们开始供奉圣 母玛丽亚。自 1163 年起正式开始修建巴黎圣母院,前后持续了近 200 年,直 到 1345 年才最终建成。它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对后来 欧洲与美洲的哥特式建筑有重大影响。 从外观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宏大建筑,只是后侧的两个角呈半圆形。 教堂总长度为 130 米,宽 48 米。它位于西岱岛的一侧,紧靠塞纳河岸,从对 岸的很远处就可看到它的身影。正面入口处,有三个大门,每个门都有自己 的名称,中门为《最后审判门》,左门为《圣母门》,右门为《圣安娜门》。 三座大门之上有一排雕像,计 28 个,那是耶稣的先祖,28 位帝王。两侧大 门顶部各有一个塔楼高耸入云,每个高 69 米。塔楼中有盘旋的楼梯,游人买 票后可以顺梯而上。从塔顶向外了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圣母院大厅的屋 顶中央还有一个尖塔,塔顶距地面高达 90 米。圣母院前有一个很大的方形广 场。广场上终日游人不绝。一些人在欣赏圣母院的迷人姿态,另一些人在用 相机摄影留念。为了把正面,包括两侧高耸的塔楼摄入镜头,摄影师还必须 站到广场的另一端。 巴黎圣母院是游人可以自由参观的地方。进门后里面是一个 6500 多平方 米的大厅,可容纳 9000 人进行宗教活动。大厅的前台也很宽阔,可容下 1500 人。大厅拱顶距地面的高度为 35 米,由 75 根柱子支撑着,四周有回廊。前 台中央摆放着玉石雕成的圣母像。从大厅向四外张望,可以看到教堂正面有 一扇 9.6 米的圆花玻璃窗、两侧也各有一个直径达 13 米的花玻璃窗。半圆形 的后殿堂也有花玻璃窗,墙壁、门窗均有绘画或雕刻装饰。两侧的小教堂里 有 17 与 18 世纪的绘画作品。这里的大管风琴是 1730 年制作的,19 世纪曾 进行过整修。现在经常有欧洲各国的大管风琴手前来演出。演出时间都是在 星期六的下午。听众可以免费欣赏。这个管风琴至今仍是法国最大的。 在教堂的神像中有一尊头戴钢盔,身披战袍的女神像,她面目清秀、体 态矫健,左腰佩有一把长剑,正双掌合拢在做祈祷。这就是著名的“圣女贞 德”。贞德是法国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她生于 1412 年,本是农家少女, 在法国与英国之间的“百年战争”中投入保卫家乡的战斗,十分英勇善战, 1429 年 5 月 7 日率部队 6000 多人击退了英国侵略军,解放了她的故乡奥尔 良市,从而扭转了战局。但她在战斗中被封建贵族出卖,落入侵略军手中。 最后,宗教法庭秉承英国人的旨意裁定她为“异端”及使用巫术,而判处给 她施以火刑,并于 1431 年在卢昂将她活活烧死,其时她年仅 19 岁。1453 年 百年战争结束,法国取得胜利。1455 年,在巴黎圣母院为这位法国民族英雄 举行隆重昭雪仪式。教会追认她为圣人,国家追认她为民族英雄。5 月 7 日 “贞德节”成为法国举国上下欢庆的节日。贞德的故事在法国广为传颂,有 关贞德的纪念碑也到处可见。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一个重要宗教祈祷场所,每天都举行祷告活动,具 体时间张贴在大门口,人们自愿前来。平时,走进大厅,人们立刻有一种庄 严肃穆的感觉。这里的一切好像与现代化的世界不一样,装饰、陈设都像几 百年前的样子。里边很安静,人们自觉地轻声话语,走路也尽量不出声音, 信徒们点燃的蜡烛闪烁着光芒,终日不断。据朋友说,这里除每天规定的活 动外,还经常为青年人举办结婚仪式。每逢宗教节日,这里更是纪念活动的 中心。圣诞节及复活节,不但 9000 个座位全部占满,连走廊都挤得水泄不通, 最多时容纳 2 万人。巴黎圣母院的圣诞夜弥撒在全国是最有名的。巴黎大主 教亲自出面主持,信徒们都以能够参加这种弥撒而感到光荣。 据专家们说,巴黎圣母院是当时建筑艺术的一个伟大杰作,它一改教堂 外形结构古板、单调的传统,增加了雕塑与装饰,正面 28 个古代帝王石雕像、 圆花玻璃窗及窗下的圣母怀抱圣婴的精美雕塑都是建筑与雕塑的精品,在这 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巴黎圣母院一改过去教堂内部窄小、昏暗的传 统,大厅宽敞、明亮。 自巴黎圣母院建成之后,这里发生过许多重大的事件。因此有人把它看 作是一部“历史教科书”。14、15、16 世纪都有国王来此参加盛大庆典。1594 年亨利四世国王在此加冕。1654 年 4 月“太阳王”路易十四又在这里加冕, 在他当政之后,开始了法国历史上一段极盛时期。1774 年国王路易十六也在 这里加冕,可他并没有因此幸免于在大革命后被推上断头台的命运。1804 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这里加冕称帝,场面极其豪华、盛大。法国大画家 达维德的一幅名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就是表现这一场面的。1853 年拿 破仑三世在此举行婚礼。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又聚集到这里大 唱胜利赞歌。1970 年戴高乐将军去世,世界各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又在这里 参加了他的庄严、隆重的葬礼。1980 年罗马教皇来法访问,在这里举行了弥 撒。 讲到教堂,人们自然又联想到法国人的宗教信仰。法国被认为是天主教 国家,天主教为主要的宗教信仰,天主教堂到处都有。不要说大中城市,就 是边远的农村,即使人口不多,也都少不了有一座教堂。有些城市如里昂、 兰斯、亚眠等地的大教堂雄伟壮观、结构精巧,在法国和世界上都很有名, 它们都是历史上不同建筑流派的代表作。统计表明,法国 5600 万人口中有 4600 万在教堂中受过天主教洗礼。同时,也要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 的进步,法国人中真正信教的人已越来越少,经常参加宗教祈祷活动的不足 人口的 16%,偶而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的约 15%,约 70%的人根本不参加 任何祈祷活动。相当一些人参加宗教活动不过是“凑凑热闹”而已。 1830 年法国最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不朽之作《巴黎圣母院》问世。 在书中他把巴黎圣母院说成是“一个巨大的石头交响乐”,是“整个人类和 人民的巨大工程”,说这里“每一块石头上都可以看到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出 的奇功,以千百种姿态跳跃而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巴黎圣母院有过许 多的赞誉。这部以《巴黎圣母院》命名的小说本身成了浪漫主义文学中纪念 碑式的作品。雨果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善良无辜的女主人公爱斯梅哈尔达。 她是一个纯洁热情的吉普赛少女,在巴黎街头以卖艺为生。圣母院副主教克 路德·孚罗洛对她产生邪念,妄图占有她。但当他发现她另有所爱时,便刺 杀了她的情人,还嫁祸于她。爱斯梅哈尔达被判死刑。圣母院丑怪的敲钟人 加尔莫多把她从刑场救出,留在圣母院中对她保护、照顾。但教会诬陷爱斯 梅哈尔达为反宗教的女巫。法院决定逮捕她。克洛德·孚罗洛趁机把少女劫 出圣母院,妄图强暴于她,但遭坚决拒绝。随后他便将少女交给了追捕的士 兵并从圣母院的楼上看着爱斯梅哈尔达被送上绞刑架。因失去了爱斯梅哈尔 达而悲痛欲绝的加尔莫多愤怒地将克洛德·孚罗洛从楼上推下摔死。他自己 也到公墓自尽在爱斯梅哈尔达的尸体旁边。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通过揭露法国 16 世纪专制社会的阴森黑暗、反动 教会的狡诈及司法制度的残暴,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特别集中揭露了教会 势力的淫邪、虚伪和狠毒。整个作品以浓烈的笔调表现了复杂的故事情节。 人物性格夸张,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小说的特点。法国大作家雨果在年仅 29 岁时写出的这部小说在法国及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了与真正的巴黎 圣母院同样的不朽杰作。虽然这部作品中还有唯心主义宿命论的烙印,但雨 果已从政治上的保皇派及文学上的保守派转变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与文学 上的积极浪漫主义者。所以,他的作品才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巴黎圣 母院丰富了伟大作家的想象力,给予他无穷的灵感,而作家笔下的故事与人 物反过来也给这座教堂带来无穷的生机,使它的名字传遍世界,而家喻户晓。
更多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