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中国城市的水源(6)

时间:2022-03-30 归属:中国城市历史


  曹魏建都洛阳时,曾引谷水过九龙殿前,令博士马钧“作司南车,水转百戏”,成为新的游乐场所。谷水被引进皇宫,除开辟游东场所外,也同样有解决城市供水的意义在内。

  北魏的洛阳城规模宏大,紧濒洛水,以洛水为主要水源。洛水上有永桥,桥南有四通市、四夷馆和四夷里,证明洛水已横穿市区,不仅有舟楫之利,而且也为城市提供水源。

  隋唐东都城址西移,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城及其附近郊区。隋唐洛阳城规模宏大,洛水横贯全城,伊、洛、瀍、涧(即谷水)尽为所用,水源极其丰富。洛水以北主要靠谷水、瀍水、泄城渠、漕渠供水;洛水以南主要靠通济渠、通津渠、伊水、运渠供水,形成完整的供水渠网。实际上是以洛水为基干,所有渠道均与洛水贯通。洛阳城址的西移,就是为了争取更充沛的水源,控制各个河谷,成为水陆交通的中心。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和永济渠,沟通了南北水路交通,成为京杭大运河的先驱,其水运中心就是洛阳。

  邺 曹魏邺城位于今河北临漳西南17.5千米处。除曹魏建都外,还有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建都。历史上称为邺城北城。

  邺城位于漳水之南,战国时西门豹治邺,大兴水利,就曾修建了引漳十二渠,邺城一带,“咸成沃壤”。曹魏建都邺城后,曹操即循旧迹,开凿渠道,引漳水入城,解决城市供水问题。他“堨漳水回流东注,号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磴,磴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磴就是滚水坝。堰漳水东注,伏流从铜雀台下入邺城,谓之长明沟,横贯全城,皇宫、街里皆用此水,“东出石窦堰下,注之湟水”。邺城供水充沛,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在开白沟运河的同时,还引洹水北流,绕邺城西、北两面与漳水相通,使邺城的航运、供水更加充沛。洹水即安阳河,位于邺城之南,“洹水又东,枝津出焉,东北流迳邺城南,谓之新河”,就是指曹操所开的运河。这条新河又分为南、北二水,南水东北流通白沟;北水北流,“迳东明观下……又北迳建春门……其水西迳魏武玄武故苑。苑旧有玄武池,以肄舟楫,有孟梁、钓台、竹木、灌丛,今池林绝灭,略无遗迹矣。其水西流注于漳”。可见新河北水不仅有舟楫之利,而且灌注玄武池,解决了邺城供水和风景区的用水问题。曹魏邺城壮丽无比,“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显然同城市供水充沛有密切关系。

  平城 平城是北魏的都城,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如浑水(今御河)纵贯全城。今大同盆地为高寒地区,水源较缺,但在北魏建都平城期间,还是尽量引用地面水,以解决城市供水问题。

  平城城址恰好位于“如浑水又南,分为二水”的地方,使二水能够纵贯平城全城。“一水西出南屈入北苑中,历诸池沼……又迳平城西郭内……屈迳平城县故城南……其水夹御路南流……出郊郭……一水南迳白登山西……其水又迳宁先宫东……其水又南迳平城县故城东……其水自北苑南山历京城内……又南迳藉田及药圃西。”郦道元所描绘的如浑水分为东、西二水纵贯平城,历历在目,平城水源充沛,不言而喻。有人认为“如浑水又南,分为二水。一水西出南屈”,是指从西而出之水,向东来会如浑水的河流,完全没有根据,也不符合《水经注》的惯例。《水经注》中的“水南出”、“水西出”是指从某水相出之水南向或西向,也就是分出之水的前进方向,上之所引“其水自北苑南出历京城内”,就是指由北向南流之水,而不是“南出”北流之水。

  平城的另一水源就是如浑水的支流武州川水。武州川水从“平城西三十里武州塞口”出山,“自山口枝渠东出入苑,溉诸园池……一水自枝渠南流,东南出,火山水注之。水发火山东溪,东北流出山……又东注武州川,迳平城县南,东流注如浑水”。证明北魏为了增加平城的水源,自武州塞口导引武州川水,“枝渠东出入苑”,分为几枝,供给平城园林用水,使平城诸园渠水清流,湖泊星罗棋布,犹如北国江南。

  南京 

  南京是六朝的古都,位于长江南岸的今南京市区。江南为水网地带,但六朝时除利用自然河流外,也不断开凿人工渠道,以解决建业和建康城的供水问题。

  位于宁镇山脉小盆地的南京城,虽然北滨大江,南有秦淮河,但水源并不丰富,必须开渠引水,才能解决漕运和城市供水问题。吴“赤乌三年(240年)十二月,使左台侍御史郗俭监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仓城,名运渎。”仓城也就是建业宫城内的太仓,位于西华门内道北。可见这条运渎是从城西南引秦淮水北流,进入宫城太仓,既解决了漕运问题,又为京城、宫城提供了水源。

  赤乌四年(241年),“诏凿东渠,名青溪,通城北堑潮沟”。注云:“潮沟亦帝所开,以引江潮……东发青溪,西行经都古承明、广莫、大夏等三门外,西极都城墙……南出经阊阖、西明等二门,接运渎,在西州之东南流入秦淮。其北又开一渎……北至后湖,以引湖水,至今俗为运渎。”青溪本为一条南北向的自然河流,为秦淮河的支流,流经建业城东,重新开凿后,与潮沟、运渎相贯通,成为建业城东部、北部的主要水源。潮沟名为“以引江潮”,实际上是从城东北引青溪向西,绕城北墙、再折南绕西墙,在城的西南注入秦淮河。另外还有一条引后湖水入潮沟的渠道,“俗为运渎”。由此可见,孙吴所开凿的运渎、青溪、潮沟、“运渎”,以及后湖(玄武湖)、前湖(燕雀湖)等互相贯通,使建业城的供水十分充沛。

  为了把都城与富庶经济地区相沟通,六朝时还开凿了两条运河,即破岗渎和上容渎。赤乌八年(245年),“使校尉陈勋作屯田,发屯兵三万凿句容中道,至云阳西城,以通吴、会船舰,号破岗渎,上下一十四埭,通会市,作邸阁。”也就是说,这条运河西接秦淮河,东到云阳(今江苏丹阳)西城,凿开茅山之麓的岗身,使建业以东的水网互相贯通,既便于通航,又为建业城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埭也就是坝,蓄水通航,相似于后世的船闸。梁避太子讳,“改为破墩渎,遂废之。而开上容渎,在句容县东南五里,顶上分流,一源东南三十里十六埭,入延陵界;一源西南流二十五里五埭,注句容界。上容渎西流入江宁秦淮。后陈高祖即位,又堙上容而更修破岗。”上容渎位于破岗渎之北,从句容县东南向西南、东南分流,设埭更多,故陈重开破岗渎。从破岗渎和上容渎交替使用说明,这条运河是首都和吴、会漕粮基地的主要交通线,也是与六朝首都渠道贯通的重要供水线。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中国 城市 水源
  • 上一篇:中国城市的园林
  • 下一篇:中国城市的平面布局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