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绪论(3)

时间:2022-03-30 归属:中国城市历史
  3.研究城市结构的地理特点,为促进城市的合理布局服务
  城市结构是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指城市的地域结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也是城市发展中地理空间最突出的问题。一个城市在某个地区兴起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既有腹地,又与周围城镇相联系,从地域结构研究它的特点,才能确定城市的地位。同时,阐明布局是否合理,有无地理上的优势。城市规模结构主要指人口多少,因为城市人口数量是城市分级的主要标志。在我国,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50至100万人为大城市,20至50万人为中等城市,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具有10万人的城镇才能升格为城市。就一个地区来说,城市的规模结构应该是大、中、小相结合,相互促进,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必然会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国家对城市的规模结构,采取“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政策。一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物质资源不可能承受许多大城市,只能大、中、小相结合,而且以中小城市为主。历史上西安是长期建都的地方,是关中地区唯一的大城市,然而整个关中地区却供养不起这座城市,必须从关东(函谷关以东)或江南转运漕粮,才能维持它的生存和发展。今天的宝鸡市只能发展成一个中等城市,绝不允许发展成一个大城市。因为宝鸡地处山原之间,土地窄狭,严重缺水,地理上的缺陷显而易见。关中平原土地面积有限,城市规模结构只能以中小为主,不能再搞大城市。
  城市本身的人口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业结构也都有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根据人口分布和结构,探讨地理特点,促进合理布局,也是城市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职能结构既有城市之间的分工问题,也有城市本身布局是否合理的问题。一般说来,一个城市的指挥机关和商业区都在市中心或交通方便的地区,而工业区则多集中在铁路沿线、江河两岸的码头地带,蔬菜、蛋、奶基地都在近郊区。土地结构是每个城市都会遇到的问题,合理安排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否则,就影响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工业、商业、交通、绿化、居住和蔬菜用地,必须要有适当比例,并严格控制。土地是城市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科学的土地结构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现在许多城市都感到土地紧张,正是失去控制、没有合理结构的结果。
  历史上的城市与今天的城市有一定差异,但城市结构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城市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结构的地理特点,同样可以为促进城市的合理布局做出贡献。
  4.研究城市风貌的地理特点,为建设城市新貌服务
  城市风貌是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除刚刚兴建的城市外,绝大多数都保留有历史风貌。长期建都的历史名城,保留有宫苑、庙坛、仓廪、市场、居住区等遗迹,甚至连城市的建筑风格、社会风尚、衣食住行都渊源流长,别具一格;运河沿岸的城市则与运河的开凿、变迁相依为命、盛衰与共,保留有漕运的许多遗迹,诸如航道、仓廪、码头、闸坝、船只、漕运机构驻地等,无不显示出水上运输的壮丽景象,扬州、淮安、济宁、临清等都是例证;海港城市总是围绕港口不断扩展,与港口有关的设施比比皆是,广州、泉州等正是如此;工商业城市的早期发展,都在水路码头、陆路枢纽地区首先打开局面,然后再不断扩展,上海、天津、武汉、郑州等城市都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过程。上述城市各有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形成历史悠久,未来的城市风貌也难于与历史渊源割断关系。
  城市既然有它的发展史,在不同时代,其风貌也不尽相同。别的不论,仅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城市风貌就有明显的差异。宋代以前的城市多为封闭式,交易市场被限制在固定地方,居住区就是里坊,街道犹如胡同,显得死气沉沉。宋以后的城市趋向开放式,商店沿街布设,大街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凡是有居民的地方,也大都有交易市场,而交通要道一带则更是商贩云集、手工业兴盛,不仅人烟稠密,生意兴隆,就是街市风貌也与众不同。封建社会前后期这种明显的变化,除社会经济发展外,城市风貌的地理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唐长安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全国最大的城市,与封建社会后期的宋代开封城和明清北京城相比,就显得呆板、封闭、落后和先天不足。这主要是唐长安城的位置偏西,距海较远,水路交通不发达所造成的。而开封、北京距海较近,水路交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城市风貌就不能不具有水乡的特征。就南北城市而言,北方缺水,城市水域狭小,显得干燥无味;而南方多水,城市傍河依湖,水域广阔,生机盎然。不难看出,城市风貌的形成,除表现出它的时代特征、经济特征外,地理特征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西安是一座历史名城,又是当前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它的城市风貌既有历史特点,也有现代文明,如何把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建设西安新貌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西安市1980——2000年的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执行,未来的城市新貌是:“应在保持古都风貌的基础上,逐步把西安建设成为以轻工、机械工业为主,科研、文教、旅游事业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显然是古今有机的结合,作为未来城市新貌的总体指导方针。西安城市规划处处体现了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基本特点,保护、利用文物古迹在西安城市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文物古迹都有它独特的地理基础,把它们连接成线,扩大为面,使城市风貌丰富多彩,可以为发展旅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西安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古城风貌早已焕发了青春,旧貌换新颜,将长期得到保存。
  城市历史地理学研究城市风貌形成的地理特点,使每个城市都具有完美的新风貌,这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5.研究都市化的地理特点,为合理的都市化服务
  都市化主要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和农村土地转变为城市土地的过程。都市化的水平以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标志。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市化的水平很高,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像美国的城市人口就占全国总人口的76%(1985年)。我国人口众多,都市化的水平比较低,城镇人口仅有2.05亿人(1983年),占全国总人口的20%。近年来,都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几乎是不可抗拒的。不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适当掌握都市化的进程,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数量增多、面积扩大、人口增加也是很自然的。假若盲目加速都市化的进程,势必会给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困难。党中央提出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的国情是底子薄、人口多、平原少、多大山,中国都市化也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把握中国都市化的进程,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有裨益。研究中国城市的地理特点和地域结构,就会为都市化的进程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导都市化的发展。因为只有明确了这个城市的土地资源、供水条件、环境质量、物质供应、区域范围,才能确定它的等级,即人口多少和在一定地区的地位。根据多山、少平原的地理特点,可以预测未来中国都市化的水平,适当掌握城市和乡村人口的比例。
  历史上的城市人口少,数量也不多,还谈不到都市化的过程。不过从城市历史地理的角度研究中国城市的地理特点,可以为合理的都市化服务,避免失误和不走弯路。
  综上所述,城市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城市兴起、变迁的地理条件,它可以为当前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服务。大力开展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促进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势在必行。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中国 城市 地理 绪论
  • 上一篇:中国城市的起源
  • 下一篇: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序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