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演变也要尽量总结规律。例如,我国季风进退与锋面雨带推移、东部各河流水位变化相互联系,南涝一般会北旱,反之亦然。
5、地理数据的学习
地理教学中数据繁多,难以记忆,比较枯躁,但它在体现地理特征、规律方面却很重要。同时,地理数据的规律化和某些新奇性也有潜在的吸引人之处。
地理数据的学习,有具体化和概括化两个方面。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些地理数量是难以想象的,应当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光年是用时间单位来度量空间距离,而距离的天文数字又令人不可估量,因此还要用飞机、火箭等的速度、飞行时间作比较。为便于记忆和体现规律,还需要对大量的数据加以整理。例如,各地物产可以按大小排序列表,而根据各地地中海式气候水热数据加以概括则可以绘出曲线图,体现该气候类型的一般水热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孤立记忆的绝对数据不易牢固,大量的地理数据只要能比较相关则便于记忆和用来说明地理问题。例如资源的储量、产量、消费量与出口量,资源总数与人均数等。
地理数据的知识点是中学地理课本知识中最多的,其构成见表7—2。相对数据不到总数的1/3,但整理相对数据的工作是大量的。模糊约数不多,但多数数据种类都只要记住模糊约数或相对数量关系即可。其他数据包括个数、层数、储量、产量等。表7—2 中学地理课本数据的构成
注:括号内数字为括号外总数当中的相对数据(序数、比例数等)。
6、地理概念的学习
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中的基础,运用概念进行逻辑思维可获得其他地理性知识。地理概念在中学地理课本中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多,分自然地理概念与人文地理概念、系统地理概念与区域地理概念等。概念在概括和运用时,分别要用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理概念与其他学科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域地理概念一般用地名作外壳,因此应注意揭示其丰富的内涵。
学习地理概念应从积累丰富而正确的地理表象开始,而地理表象有许多是不能直接观察形成的,因此平时要十分注意收集地理事物的图片,观看地理事物的影象,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其变化。在表象及概念的形成中,还要十分注意剔除假象,排除不典型性、增加变式。例如,要形成地球公转、自转的表象,就要排除太阳与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假象。
地理概念的学习要分清要求层次。一些基本的、用途广泛的概念要严格下定义,例如“自然资源”,对其内涵要作正误辩析,无用、非自然、非现时均不算自然资源。定义不只是背记,而是要在概念应用中从外延的把握检验对内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概念只要掌握中心意思,部分应用既可,例如“板块构造学说”,只要用于解释一些地形、地质成因即可,不必深究。还有一些概念只要用到其部分属性即可,例如“地中海式气候”,只要掌握其大致水热特征、分布特征即可。由于地理学科横向联系广,地理概念与其他学科概念又有区别,有必要补充一些地理概念。例如,平均气温应在等温线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图之前介绍,日均温的计算并不象数学上那样平均各小时温度。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应互相比较,整理形成概念系统,弄清概念之间的包容、交错、并列、相斥、矛盾等多种关系,进而深刻理解这些概念,例如,自然资源、国土资源、人工草场资源和环境资源,以及矿物、矿产、矿床和矿藏等地理概念。
在地理概念的应用中,层次较低的应用是具体化和举例的过程。例如“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可以自行举例或判断一些例子;而层次较高的应用,则要运用各种思维活动。例如,判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实质上要应用经线、水资源概念。此外,应用已知概念,也可以不通过表象而形成新的概念,例如等高线概念理解透彻则可以用于迁移形成等温线,等压线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