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新西兰的毛利文化

时间:2022-08-03 归属:澳洲之旅

  新西兰的毛利族人的聚居地,是许多外国访问团必去之地。在我们访新的第二天,新西兰文化部的官员安排我们参观了毛利族人的著名建筑——毛利会堂。据说,毛利会堂是毛利族人社会生活的中心,是毛利族人举行重大社会、政治、文化和庆祝活动的场所。毛利会堂从各个方面综合地体现了毛利族人的智慧与艺术才能。

  我们来到离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不远的一个毛利族人社区。一片绿荫中,只见稀稀疏疏地散落着幢幢平房。洁白的基座,通红的房项,方方正正的。在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子中间,是宽敞的草坪,毛利族人的会堂就端端正正地位在其中。

  毛利会堂被称为毛利族人的艺术博物馆。其建筑物本身呈人体形状,主梁代表人的脊椎,横梁代表肋骨,露在外边的两个人字形的椽子代表人的双臂,下面的一对支柱代表人的双腿。屋脊上人字头的顶端是一个人面雕刻,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前方,伸着舌头显示出一副蔑视敌人的表情。社区的向导告诉我们,这里的会堂是以祖先的名字命名的,它象征这毛利族部落的团结。整个建筑物由木材和苇薄建造,没有使用金属或石头。当地的毛利族人多选用长年生长在新西兰南岛上的托它拉(totara)和考利(kauri)这两种优质木材为会堂主体建筑材料,然后用一种叫托伊托伊(toitoi)的苇薄编制成屋顶及四壁。在毛利族能工巧匠的手下,会堂从上到下被雕琢编制得既华丽又古朴典雅。

  按陪同事先的交待,我们与主人行过毛利族的碰鼻礼后,脱下鞋子,步入会堂。令人惊讶的是会堂内没有任何摆设,只有一扇扇编织的墙壁和四壁间一根根精心雕饰的梁柱及屋顶。在主人的引导下,我们遵循毛利族人的规矩,从左到右按部落首领、平民百姓等依次盘腿席地而坐。在正式开场前,主人望着来访者中唯一女性的我,和蔼地说,一般来讲,会堂未正式对外开放以前是不允许妇女入内的。我不由地暗自庆幸,这次访问的地方在当人眼里已经是属于现代毛利族社区,所谓现代,即不会像原始的那样注重其传统的清规戒律了。

  大家开始安静下来,主人用他那特有的语调,缓缓地向我们叙说着。每一个毛利族部落至少要建一个会堂,作为举行庆典活动或仪式以及接待贵宾的神圣场所。会堂的大小不等,小的只有25 英尺长15 英尺宽,大的可以有80 英尺长50 英尺宽。形状大致相似,均呈长方形。除了门前正面的那些雕刻以外,四壁上还有高度图案化的人物木雕,这些人都是部落里的将军、人民崇拜的长者,或是部落中那些受人尊敬的工匠。说到这儿,主人顺手指了指一侧的木雕,问我们发现了什么特殊的地方。显然,这尊木雕是一位工匠,因为他的手里握着一把精美的刻刀。再仔细瞧,他的手似乎比一般人的要大一些,更突出的是无论右手或是左手,不是只有四个指头,就是只有个指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工匠的手残缺不全呢?善良的毛利族人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故事。

  多少年来,刻刀为毛利族人的主要雕刻工具,一直被视为极珍贵的礼物,通常由部落的首领赐给最著名的能工巧匠。相传在19 世纪初,一位欧洲航海家登上了新西兰的南岛,来到了毛利族人的部落。临别前,他想带一件纪念品回欧洲,于是便开口向部落里的工匠索要一把刻刀。不料,工匠当即拒绝了他的要求,这位欧洲人只得沮丧地离去。可惜的是当时那位欧洲航海家并不知道一把刻刀在毛利族人心目中的价值。尽管它不是金子铸成的,但由于那时的毛利族部落里没有货币,因此用这把首领赐予的刻刀可以换来许多土地和牛羊。或许是工匠在部落里的独特地位,使很多毛利人从小就萌发了要学工匠的念头,尽管他们还不晓得学艺的艰辛以及所付出的代价。

  那时候,由于本部落的工匠有限,而要求拜师学艺的人又太多,这就迫使一些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别的部落去求师学艺。当时,毛利族各部落的规矩很多,这不仅是针对那些非毛利族人,即便是对不同部落的毛利族人,他们也十分谨慎小心,尤其是在传授木雕技艺上。有的学徒为了表示自己拜师求艺的诚心和热望,竟当着部落首领及工匠的面忍痛割去一个手指。有的部落则要求那些登门求艺的学徒,截掉一两个手指。难怪在新西兰毛利族人的木雕中,人们看不到长着十指的工匠。

  听到这里,我不禁凝视着眼前这位长者,他那饱经风霜的面颊刺着道道波纹。一条条红、黑、白色的波纹交织在一起,相聚在面部的中线上,又从中线上对称的向两边散开。我想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它喜怒无常,时而波涛翻滚,抛起万丈浪涛,聚成无数巨大的漩涡;时而风平浪静,细浪淘沙,碧波粼粼。记得在搭乘新西兰航空公司班机从澳大利亚的悉尼飞往新西兰第一大都市奥克兰时,我曾问过空中小姐,新航的标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她说是波浪与漩涡,源于毛利族艺术。有人说波浪与漩涡象征着生命的旋律。总而言之,这种传统的艺术构思是毛利族人历史的某种真实写照。透过它,可以令人想象出毛利族人当年如何驾驭独木舟劈波斩浪,越过波涛万顷、漩涡众生的茫茫大海的壮观景象。

  老人告诉我们,毛利族人自古以来喜爱纹刺,尤以面部为主。而面部纹刺又仅限于部落中有一定身份的人及其妻子。虽然纹刺的花纹大小及形状各不相同,但均以波浪形和漩涡曲线构成。男性说纹的面积较广,有颊、鼻翼及额部两侧等;女性仅限于双唇和口下部位。说着他用毛利语唱起了一首讴歌波浪与漩涡的民歌。声音是那般的低沉,扣人心弦。歌词的大意是说那湛蓝的海中铺满了一朵朵洁白的浪花和一个个闪光的漩涡,似乎使人感受到在风和日丽的初夏,那朵朵浪花给人带来的凉爽,那一个个微笑般的漩涡给人带来的惬意。突然,风吹浪起,歌曲的旋律一拍快似一拍,伴着汹涌澎湃的浪涛,夹着急速飞旋的漩涡,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场面:一叶扁舟,在铺天盖地的大浪中颠簸,时而被抛向浪尖,时而被送进浪谷。忽然,一个巨大的漩涡袭来,转瞬间把扁舟无情地吞噬了。这首歌恰好反映了毛利族人对大自然既热爱又敬畏的原始情感。波浪与漩涡的传统艺术构思,可以说是毛利族人从他们独特的生活环境中酝酿出的一种素朴的审美形式。

  走出毛利族人的艺术博物馆,老人的歌声仍萦绕在耳畔。毛利艺术古拙稚气,具有浓郁的原始文化气息,充满了原始生活的韵味和情趣。而毛利会堂集中地表现了毛利族人传统文化及原始古朴的艺术风格。在追求“返朴归真”的今天,也许毛利族人的传统文化能给予当代文化艺术家们不少的启迪。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新西兰 毛利文化
  • 上一篇:独木舟与古老的传说
  • 下一篇:华文报刊的泛起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