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北岸,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东临海盐,西接余杭,南临钱塘江,与萧山市、上虞市隔江相望,北连桐乡,东北一隅与嘉兴郊区接壤。市人民政府驻地硖石镇。距省会杭州市65公里,距上海市125公里。市境东西向狭长,呈钥匙状与钱塘江平行,东西最大距离51.8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8.6公里,全市总面积681.5平方公里,人口63万,主要民族是汉族。
海宁市历史悠久。东汉末建安8年(203年),孙权以陆逊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是为海宁最初之名。三国黄武二年(233 年),改海昌县为盐官县。自晋迄宋,名称如故。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升县为州,因境东南濒海,潮汐为患,泰定年间尤甚,乃派官员监筑海塘,至天历二年(1329年)筑成塘岸,海水始宁,乃改州名为海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复升为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州为县。198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由省直辖。
海宁市境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南部略高,北部略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主要山峰有南木山、大尖山、高阳山、望夫山等。主要河流有新塘河、上塘河、洛塘河等。
海宁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是建筑石料。野生动物主要有黄鼠、草兔、刺猬等哺乳动物和百种鸟类以及少数爬行类、两栖类动物。自然植被资源有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盐生植被、水生植被等。
海宁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是粮、油、茧、麻、棉、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地区。桑蚕茧和黄、红麻是全国重点产区之一。主要土特产有:海宁桑油、斜桥榨莱、上河青甘蔗、小湖羊皮等名优产品。
海宁的硖石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工艺独特,制作精细,闻名中外,曾在1913年“南洋劝业会”和1934年法国巴黎灯彩赛会上荣获大奖。
海宁是举世闻名的观潮胜地,钱塘江涌潮曾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誉为“壮观天下无”。盐官镇是观潮的最佳胜地,每年农历八月十八传统观潮节,来此观潮的国内外游客数以千万计。在30公里观潮线上有四大奇景,即盐官一线潮——雪浪翻滚,万马奔腾;八堡碰头潮——双龙相扑,天崩地裂;老盐仓回头潮——蛟龙脱锁,怒吼回首;盐官半夜潮——月影银涛,十万涛声。
硖石西山公园、东山公园和惠力寺,两山隔河相对,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也是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风景点。
海宁历史源远流长,名胜古迹颇多。位于盐官镇西北隅的安国寺经幢,建于唐代,共有三座,均为石制。其中一幢高7米,腰檐仿木构建筑,是现存古经幢中出现石构仿木构做法年代最早者。此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盐官镇的海神庙,建于1731年(清代),祀浙海之神,占地约3公顷。现正殿、御碑和门前石狮、石坊均尚存。石坊共2座,高8.7米,下设四柱,上按三楼,通体纹饰精美,全用汉白玉石制作。此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盐官镇堰瓦坝的陈元龙故宅,建于明代。陈元龙历仕清康熙、雍正两朝,官至文渊阁大学士。陈宅占地4公顷,时称浙西园林之冠。现尚存“双清草堂”及小厅数处,侧厅外还有一株树龄600年的罗汉松。此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盐官镇西门的王国维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国维是我国近代有国际影响的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故居为王国维青少年时居住之地,现存二进式宅院1座,有3间平房,3间楼房和东西厢房。此外,境内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绵亘百余里的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鱼鳞石塘和始建于明代的古塔占鳖塔等古迹。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海宁市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地区。海宁是浙江省经济十强县(市)之一。1992至1994年连续三年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