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理教学过程
地理教学过程是在遵循地理教学规律,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地理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过程。地理教师、学生、地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是构成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其中,教师是使得地理教学过程运行的主导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领会和贯彻地理教学原则体系并掌握地理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达到全面理解和掌握地理教学过程的目的,使地理教学过程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第一节 地理教学的过程和规律
一、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
对地理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是学习地理教育理论的基本任务。然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有赖于对一般教学过程的了解。所以,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对教学过程研究的概况。
(一)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理论
教学过程的理论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它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是多角度的,有的以教学中的认识活动和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来研究教学过程;有的则以教学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过程为主来研究教学过程;也有的以教学中教师—教学任务—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研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不是简单的教学经过,也不仅仅是一般的学生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与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及其实际水平之间的势能差。其中,与地理教学过程联系紧密的教学过程理论如下:
1、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定向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由各科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完成的,它严格区别于非教学形式的认识过程。在学科大纲的指导下,由教师调控教学,使学生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条件和认识的任务都具有定向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限于知识的输出与输入过程,而是为培养人才这一目标作功,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统一过程)。这一理论较多地触及了教学过程本质,它包括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实质,也包括了发展过程的生理特征,即认识过程具有基础性,教学过程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培养优良思想品德及科学世界观,使发展在认识过程中实现。
3、教学过程是多媒体复合过程
教学过程需要多媒介体才能完成,其中教师是第一媒体,教科书是第二媒体,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是第三媒体。媒体的作用有双重性:合格的教师、良好的课本、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能够疏通教学过程的渠道;反之,也可能成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障碍。
(二)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
1、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是实现中学地理教育目的和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过程
地理教学大纲指出:地理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于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传授地理知识与技能、发展地理能力与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科学观念。地理知识与技能教育是实现后两项的基础。发展地理能力与智力对实现其他两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想品德与科学观念教育是地理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地理认识能力和智力水平,并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开阔胸怀,提高思想品德水准,领会地理学的科学意义。
2、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双向系统运行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即领会地理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目的,将多维地理信息处理加工后形成输出状态进行多方式输出。其中包括组织性教学输出,功能性练习复习输出和校正性辅导释疑输出等。校正性输出来自学生系统内部的反馈信息,这是—种放大的信息,或是被干扰教授系统的有误输出的直接反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起主体作用。信息的传输不同于其它物质传递,学生的有效输入量不完全等于教师的输出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优化控制,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环境,及时分析处理反馈信息,降低各种干扰,使教和学双向系统高效运行完成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