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布鲁纳的教学论有出色的成果。
(2)关于教学目标问题,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的主张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属极有价值的见解。
(3)关于教材的选择和排列,布鲁纳的教材结构论有独到之处。
(4)关于教学过程问题,西方学者“掌握—理解—运用”三阶段的见解,夸美纽斯的“理解—记忆—应用”,赫尔巴特学派的“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杜威的反省思维的五阶段论,奥根等人的“直观—思维—实践”的教学过程论以及现代依据教材类型来决定和设计教学阶段的理论等,各有特色。
(5)关于教学方式问题,问题解决学习、系统学习、程序学习、发现学习、范例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反映了“记忆教学论”日渐衰落,“思维教学论”不断崛起的新趋势。
(6)关于教育评价问题,现代教育评价的特点是:①教育不能脱离教学目标;②评价应当综合地、全面地把握人格;③评价要有连续性;④评价不仅由教师作出,学生本身也要作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⑤要提高评价技术的科学性。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于上述各方面的理论,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已在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并已出现一些创新。
2、心理学与地理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性科学,它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互行为为对象研究教育环境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分析被教育者身心发展对教育条件的依从关系,探讨学生在教育条件下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慧和整个个性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要驾驭和控制地理教育系统,不仅要有深厚的地理知识基础,而且要不断锤炼自身优良的心理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这就必须学习和运用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正式创立于本世纪初,近百年来发展很快。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如詹姆士、赫尔、桑代克、杜威、斯金纳、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等人的理论,对教育实践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70年代以后,认知心理学迅速发展,加涅、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人的理论,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推崇。
中国是学习心理学思想的发源地。古代诸子百家的“言传身教”、“知行并重”、“教学相长”、“长善救央”、“因材施教”、“个别教学”等思想,都是教育心理学的瑰宝。在现代,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对我国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新论》等专著的问世,表明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尤其应当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在地理教育领域,有“地理心理学初探”“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心理过程”、“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的心理过程”、“板图方法的心理学意义”、“地理关键概念和地理学习心理阶段的启示”等一系列文章陆续问世,这不仅显示了教育心理学对地理教育的指导价值,而且表明了在地理教育中学习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广阔前景。
我国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从总体来看,在广度和深度上仍很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批判继承,推陈出新,这是在今后地理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工作中应取的态度。
三、地理科学系统与地理教育学
(一)地理科学是地理教育学最直接的科学基础
地理教育是以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教材基本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地理素质培养的学科。很明显,地理科学是地理教育学最直接的科学基础。
(二)地理教育学与地理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地理科学是地理教育学的最直接的科学基础,因此,没有地理科学,就无所谓地理教育学。这是二者之间的根本联系。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科学的主要区别是:在目的任务上,前者立足于发展教育,后者立足于发展科学。在内容与范围上,前者较狭小(仅是地理科学最基础的部分)而后者更广泛。在价值观上,前者注重教育价值(比如侧重选取最有直接教育价值的地理科学内容),而后者注重科学价值。在研究方法上,前者多运用教育研究方法,后者多运用各种科研手段。在发展历史上,前者短于后者。地理科学的起源几乎与人类历史同样久远,而地理教育则相对滞后。地理作为单独学科进行授课,国外17世纪才开始,在中国则仅有80多年的历史。